APP下载

现代金融信用体系的供给侧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0-12-28倪义芳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对策措施供给侧改革

倪义芳

摘 要:金融信用是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内容,关系到金融安全、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一般信用问题都可归结为资金需求方的问题,但是供给与需求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从供给侧考察金融信用的问题,属于供给侧改革的内容,从供给侧完善现代金融信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研究和现实情况的总结可以发现,金融信用供给侧问题以及造成的后果是多方面的,相应地,从供给侧完善现代金融信用体系具体对策和措施也是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因此认为,金融信用体系供给侧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填补了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空白。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金融信用;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2;F8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2-0092-03

一、供给制改革与现代金融信用体系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且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章。供给侧是指土地、资源、劳动力、制度、资本的供给。供给侧改革旨在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我國供给能力、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更好满足人民需要。这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1]。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而与信用联系最紧密的首先是金融信用。金融信用对于国家、社会、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都是非常的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的不断创新,金融信用问题更加突出。金融风险是信用风险的特定表现,由于经济中各主体之间是通过信用链条连接并发生关系的,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信用链条的断裂,这是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2]。银行的基本特征是以比较低的资本金来运营大量的负债,没有社会信用的支持就寸步难行,经济发展也将受到严重抑制[3]。金融信用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资金需求侧产生的问题,另一方面与金融供给侧有很大的关联。但是,日常看到的信用问题以及信用评价机制往往只从需求侧进行评判和惩戒,金融信用供给侧的问题往往被忽略。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供给与需求是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所以研究金融信用体系的供给侧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二、金融信用的供给侧研究溯源

分析有关金融信用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研究者大多是从供给侧进行研究的。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初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和市场经济初期,对政府行为、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专业银行和国企间的信用扭曲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指出了政府信用泛滥、信用扩张对于经济的风险和危害[4]。对于经济过热的问题,主张缩小计划经济、减少政府管控,由银行自主地按金融规律来进行信贷的投放和松紧[5]。认为金融行为是纯粹的信用行为,应该通过理顺信用关系,利用契约、信用工具来解决信用扩张、资金投放的问题[6]。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学者对金融机构的信用缺失问题进行了研究。洪必纲指出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等金融行业的信用缺失问题,认为金融业信用体系的构建要以经济伦理自律[7]。魏凌云探讨了银行信用缺失的风险[8]。顾海峰等则对信用担保体系的制度性金融缺陷进行了论述[9]。汤震宇等探讨了金融创新过程中信用创造的缺陷问题,主张立足于影子银行和房地产次级债的控制,来控制信用规模[10]。王怀明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的逻辑起点就是金融信用基础存在不足,金融信用基础可以简单表述为金融信用产品创造与交易价格变动的基础,是支撑金融资产价格的物质基础,是防范信用风险和遏制现代金融危机的技术[11]。

学者们对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次贷机构、评级机构的制度缺陷、内控漏洞和外部监管缺位等方面也进行研究和探讨[12,13]。著名评级机构穆迪(Moodys)的CEO雷蒙德·麦克丹尼尔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的时候承认,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和惠誉(Fitch)不惜降低标准,没有尽到监督之责,并把全球金融系统置于巨大风险之中。“维持我们的标准和维持我们的市场份额,这两者是完全冲突的”[14]。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对社会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下如何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进行了研究[15-16]。

三、现代金融信用供给侧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后果

(一)现代金融信用供给侧的问题

(1)银行系统的逐利本性加剧。银行的贷款利息支付从早期的一年一付,逐步演变为一月一付,再到每月的本息偿还,大大压缩了资金使用者的灵活性,增加了周转的难度。(2)大量信贷中介机构和中介人群造成资金使用方成本大增,且增加了银行工作人员的灰色收入。比如通过中介的贷款除扣点外,一般要给一笔不开票、不留收据和任何记录的、现金给付的好处费。(3)金融投资和投机市场的过度供给以及过度劝导诱导增加了资金使用风险。金融投资和投机市场主要有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期权市场、虚拟货币市场,以及各类以某种商品为载体的较为单一的电子交易市场,如黄金交易市场、邮币卡市场等等。这类投资市场具有相当大的投机性和博弈性。根据全球各个市场的统计和投资者了解的实际情况,参与者都是亏损居多。(4)配资行业和配资行为的资金供给。资金方专门主动地寻找从事风险投资的人去供给,从中收取高额的利息。(5)非正规金融市场和金融骗局,以财富机会、资金出借为名设计套路诱使人们上当。(6)信用市场的直接陷阱和利益链条。信用卡提额、主动给予消费贷套现、电商平台的资金使用弹幕和广告推送、支付平台发送的使用额度等等模糊资金的使用让人们“容易获得”更多的资金,从而放松对风险的警惕性。(7)信用市场中介的骗局,一些人用所谓的信用修复可以持续甚至获得更高的贷款为名大办各种信用中介平台,称之为新的一波财富机会。(8)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滥用。新技术不是用在监控需求端全过程实际情况,而是助推供给方贷出更多资金,同时加强对需求方的是否还款以及还款的及时性的简单监控上。

(二)现代金融信用供给侧问题造成的后果

1.加大了社会总的信贷违约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各类经营管理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导致资金不能正常或按时回笼甚至出现亏损,这就会导致资金偿还的困难。一般的经营、市场风险造成的信贷违约属于相对正常的信贷违约。但是,金融信用供给侧问题使得取得贷款方对资金使用方向、使用范围、使用期限等出现错误的判断,从而加大了经营、投资的风险,这就是偏离了正常的信贷的风险,加大了社会总的信贷违约。比如,一家企业经营很良好,不需要资金周转,但是银行授予其信贷额度,银行工作人员还经常去动员企业贷款。然而,对于企业来说,取得资金需要承担资金成本,因此该笔贷款须能够带来额外的收入。这种情况在正常经营之外,企业就要考虑扩大生产投资,甚至直接用这笔资金来做民间的拆借,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

2.增加了社会连锁违约情况

金融信用供给侧的过度信贷使一个企业额外取得了资金,或者说,金融信用供给侧其他问题的漏洞让企业或个人取得了非正常的资金周转的资金,这就容易引发信贷违约。在这个基础上的信贷往往伴随着更多的民间的借贷、经营、投资,由此造成了违约连锁反应。因此,金融信用供给侧问题造成的信贷违约问题往往具有连锁反应的结果。

3.降低金融机构的威信

金融信用供给侧问题造成了借款人本不需要的信贷资金使用不当,借款人被迫成为被社会所谴责的老赖,负债累累,登上征信黑名单,对其本身及家庭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样就使本来信用好的企业和个人有种被设计、利用,或被诱使踏入陷阱的感觉,引起金融机构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下降。另外,保险、证券等金融信用供给侧问题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4.信用评价系统流于形式化和事后化

信用评价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的信用水平。然而,金融供给侧问题的存在导致人们很难事先预见金融信用的违约问题,其结果就是信用评价系统流于形式化和事后化,并不能真实提高社会的信用水平,警示和惩戒也只是掩盖了信用问题。

5.劣币逐良币现象的加剧

在正规的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中的正式从业人员都是文化教育、专业素质水平和能力比较高的人,甚至是尖子生。而大量的民间集资、放贷,以及为金融机构拉业务的中介、专业讨债人员却多是文化教育、专业素质不高的人。这往往会形成这样的一个场面,某个企业家或者个人不能按时按量偿还贷款,因此遭到了金融机构、中介、专业讨债机构的催逼、威逼。劣币成了坐收渔利的食利阶层,而具有创业精神和开拓精神的企业家、创业者这样的良币成了牺牲品。劣币越多,良币被驱逐得越厉害,而金融供给侧问题加剧了劣币驱良币的现象。

6.暴力催收和疲劳式、骚扰性催收情况的发生率增加

金融信用供给侧问题产生的信贷违约在本来信用良好的企业或人身上发生的概率比较大,他们本身并非恶意,而是用款、投资等失误造成了违约。我国目前没有个人破产法,个人债务无法实现主动申请破产。而对于银行来说,也是希望能够拿到款项,并不指望通过法院解决,所以很多银行都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催讨。同一中介结构会把名单给所有人员进行不间断的轮流催讨。银行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分支机构,而各分支机构都与不同的中介机构合作,这就会造成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中介机构同时不间断地向一个人催讨的情况。中介機构除了电话催讨外,还会发送威胁性的短信甚至上门催讨。这种情况对欠债人的精神打击巨大,干扰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使其脱困更加困难。这是金融信用供给侧问题最严重的结果。

四、从供给侧完善现代金融信用体的对策和措施

(一)明确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金融行业宗旨

金融机构要明确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以服务于社会、国家、企业和人民的利益为宗旨。金融行业要脱虚向实,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信用立法、信用评价系统要注重金融信用行为的过程性、双向性和系统性

在信用立法上增加金融供给侧问题的预防和惩戒,从源头上明确金融机构的禁止性行为,比如信用卡额度、消费额度不应该主动提升,并且鼓励提现。只有用户自己主动申请,才可以严格审核后确定。信用评价系统也要增加对金融供给侧问题、金融供给机构的系统评价。总之,要从金融活动、金融行为的全过程,双向、多向对信用立法、信用评价体系进行系统化设计。

(三)建立个人破产法

我国还没有个人破产法。建立个人破产法对于金融供给侧问题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增加金融机构,在资金配给上会更加谨慎,避免不考虑对方的实际需要而盲目供给,应尽快建立个人破产法。

(四)完善及严格管理信用卡的卖方管理制度

信用卡部门应该通过用卡户的收入情况和日常的用卡情况的数据分析,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授信,而不应该盲目地根据信用好坏提高额度。

(五)严格管理社会有关利用信用作文章的平台

严控、严查以修复信用为名的中介平台,对于具有传销性质的平台解决予以取缔,让信用问题回归到本来的面目,减少金融信用供给侧问题的发生概率。

(六)严格清理、规范金融中介平台

金融监管部门着力研究银行资金,通过监管借贷中介平台出借行为的必要性和合法性规范金融中介机构,禁止银行及其职员通过贷款中介介绍的不入账、不开票的现金回扣等灰色收入,减少贷款人的成本。

(七)加强催收部门的正常解决机制,严禁社会讨债公司逼债和威胁性、骚扰性的催收

禁止银行委托讨债机构催讨。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与债务人进行认真沟通和协商解决方案,或者通过公检法等合法途径解决债务纠纷,杜绝讨债机构从业人员从事以催讨债务为生的生存土壤。

(八)加强金融市场更加合理化设置

金融市场的风险巨大,参与者赚钱并不容易。因此,应对于资金的来源要严格控制,对金融市场的账户与贷款机构进行关联审查,避免信贷资金入场博弈。

(九)杜绝金融市场上的配资行业、配资行为

配资行业、配资行为形成了专门为资金的博弈提供自己无风险获取利益的食利阶层,伤害的是整个社会的金融和信用,要坚决地取缔和打击。

(十)提高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正向使用

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应该在构建整个金融信用体系的基础上向前段、双向、多向、过程、系统移动,并进行监控和控制。比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个人的消费需要,然后核定其信用额度,不要因为个人信用记录很好,就不断提高信用额度。个人的日常消费是有限的,为其增加额度就加大了此人的违约风险。

参考文献:

[1]  赵兴平,黄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成逻辑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1):5-8.

[2]  公磊.信用关系的断裂与转变——对金融风险的一种解释[J].新西部:理论版,2016,(6):55-56,65.

[3]  陈珣.论金融抑制、信用机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商业时代,2010,(8):53,126.

[4]  易宪容.当心!政府信用泛滥制造世界经济新危机——信用扩张过度,资产价格虚高,有可能使金融体系变得非常脆弱,潜在金融危机随时都可能爆发[J].中国经贸,2010,(7):48-50.

[5]  陈承茂.建立规范的金融信用关系[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2,(3):22-25.

[6]  闫芳.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理顺信用关系[J].内蒙古金融研究,1994,(2):37-38.

[7]  洪必纲.经济伦理视角下金融领域的信用缺失与矫治[J].中国城市经济,2011,(1):41-42,44.

[8]  魏凌云.银行信用缺失的风险[J].科技信息,2009,(1):352.

[9]  顾海峰,陈晓红.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所存在的制度性金融缺陷及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4):137-141.

[10]  汤震宇,刘博,林树,李翔.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过程中信用创造的缺陷[J].开放导报,2009,(2):50-53,65.

[11]  王楚明.从金融危机看美国金融信用基础的缺陷[J].投资研究,2009,(9):58-61.

[12]  王林.金融风暴中美国信用体系暴露出的缺陷及其启示[J].理论导刊,2009,(2):76-79.

[13]  王楚明.从金融危机看美国金融信用基础的缺陷[J].投资研究,2009,(9):58-61

[14]  郭炳南,唐海燕.信用风险、评级机构与金融危机的关系[J].现代经济探讨,2009,(3):36-39.

[15]  刘洪波.互联网金融与社会信用體系建设的关系探究[J].北方金融,2016,(5):32-35.

[16]  徐晓善,李昕明.互联网金融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304,306.

猜你喜欢

对策措施供给侧改革
提高烟草基层防控廉政风险有效性的对策和措施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