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授课模式下“三微教学法”在《审计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28侯森尹海艳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审计学人才培养

侯森 尹海艳

摘 要:传统审计学人才培养大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专业适用性较差,教学方法有待完善。新冠肺炎疫情致使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向线上转移,为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新机遇。基于网络授课模式的审计学人才培养的“三微教学法”包括微学习、微互动、微体验,即通过微学习拓展教学时空限度,通过微互动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微体验增强教学实效性,从而达到提升審计学人才培养效果,推动审计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三微教学法;审计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2-0074-02

一、网络授课模式下审计学人才培养现状

传统模式下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法有很多,如翻转课堂、慕课、对分课堂等,但真正适用于审计学教学的不多,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以“教材+课件”为核心、以“教师讲、学生听”为方法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教学工作转战至线上,这无疑给教师们增加了新的挑战。在网络授课模式下,审计学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审计学理论知识纷繁复杂,如何在有限的线上教学时间内有效讲解知识点是网络授课的一大难题。其次,师生在时间及空间上都受到了限制,使师生间的有效交互受到了严重影响。最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同感较差,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为解决上述问题,审计学人才培养团队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将其总结为以“微学习”、“微互动”、“微体验”为核心的“三微教学法”,并应用于网络授课模式下审计学人才培养当中。

二、网络授课模式下“三微教学法”在《审计学》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

“三微教学法”通过“微学习”,即理论知识细微化、知识读图可视化,拓展审计学教学时空限度;通过“微互动”,设计合理的课前、课中、课后微互动环节,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微体验”,创设微情境,从而提升学生对审计学的认同感,增强教学实效性。

(一)微学习:拓展教学时空限度

微学习是学生利用微资源及微时间,以手机或电脑等微平台为基础进行的碎片化学习。在线移动式微学习突破了审计学人才培养时空限度。首先,利用EV录屏、EV剪辑等软件制作“PPT+录屏”微课程。微课程针对某章节重要知识点讲解,内容简单明了,学习针对性强,做到理论知识细微化。其次,在教学平台上发布课程资料,如课前导入案例、PPT、课程讲义、微录制课程、实践材料等,布置学习、考核和监督任务,开展辅导答疑等教学活动;运用直播平台实时展开“讲授、互动及答疑”线上教学。线上直播实现了将教师与学生同时构建在云教学空间的设想,解决了人才培养空间受限的难题。最后,建立“有学生、有教师”的QQ、微信等虚拟班级群进行学习交流、分享学习所获,建立起师生间的有效链接。

另外,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更习惯从直观的图像、视频、音乐等方面获取信息和知识。在网络授课模式下,审计学的人才培养利用学生感性直观的认知偏好及图像化知识点的教学特点展开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对审计学理论知识的读图可视化学习。

因此,审计学人才培养借助漫画、图片等实现隐性知识的可视化转化。例如,利用讽刺性漫画或短视频将违反审计准则的后果进行呈现,利用表格将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横向比较,利用思维导图对章节知识点进行概括等。同时,教师运用图解、读图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环境及其财务报表进行直观分析,将数据间的勾稽关系以图表形式呈现,引导学生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结合风险评估及应对相关知识,开展图像化、情景化、动态化、可视化人才培养工作。

(二)微互动:提升学习主动性

微互动是指学生以“课程小组”为中心在微信、微博、QQ群等微圈层中学习、讨论、社交的一种互动行为。此种互动行为允许学生以手机客户端和网络媒体为工具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微互动的便利进行学生管理,完成答疑工作。在网络授课模式下,审计学人才培养微互动主要包括课前微互动、课中微互动以及课后微互动三方面内容。

1.教师通过课前微互动开启微互动审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将授课内容的配套资料发布在微信、微博或在线授课平台上。配套资料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教学重点,提前发布能够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热情;二是与所授内容相关的时政与新闻热点,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自学与自主思考,并参与讨论;三是课前微测试,考查学生预习与自主学习的效果,及时发现知识盲点,有的放矢,达到提高人才培养效率的目标。例如,审计学课程选取凝结了思政元素的审计案例,在课前以文字、图片、视频组合的形式发放给学生,鼓励学生将其思考成果上传至交互平台,为进入正式学习提前热身。

2.审计学人才培养成效也得益于课中微互动。网络授课模式下,异位散步式学习特征导致了审计学人才培养课堂纪律可控性较低。审计学教师利用微信、微博或在线授课平台中的微弹幕与学生实现课中微互动,有利于聚焦学生的思想和注意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有所提升。微信、微博课中微互动下,教师结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转载相关违法违规的热点新闻,要求学生在课上完成话题讨论,各抒己见。微弹幕互动下,师生间互动性较强,几乎达到“实时互动”的场景和效果,学生自我表达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审计学课堂因此能够“活”起来。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发送实时观点,再由教师选出比较客观理性的评论,分享给所有学生。课中微互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的可能性明显提高,自身审计思维和综合素养也实现了稳步提升。

3.课后微互动能够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为审计学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线上测试题,开展课后微测试,布置线下实践任务,实现与学生课后微互动。例如,让学生将课上学习内容制作成思维导图,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至微信群、学习通平台等,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相点评。再如,教师可以利用问卷星发放线上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由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根据问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强度和教学方法。对于重难点内容,教师在课后有针对性地辅导答疑,并鼓励学生完成课后知识扩展延伸,如自学最新审计准则、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案例等,达到提高人才培养成效的目的。

(三)微体验:增强教学实效性

传统审计学人才培养注重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寻找规律并形成审计思维。然而,大学生更易于接受具有感性、娱乐性的教学方式,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因素占据着更高的比例,因此,更加强调自我体验感。审计学理论知识相对抽象,造成审计学人才培养理性化与学生认知感性化的矛盾。因此,为实现审计学人才培养“情境—体验—内化—认同”的目标,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应该设定具体微情境、开展个性化的体验活动等“微体验”。

在网络授课模式下,审计学人才培养要积极创新“微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在不同的空间参与由教师精心设计的微角色、微情景等“微体验”活动,从而达到抽象概念具象化、枯燥教学趣味化的人才培养改革目标,使学生通过体验角色及情境去体会审计流程、确认审计意见、反思职业态度,内化为较为稳定的知识体系、技术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等方面预先创设微角色及微情景。以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创设注册会计师及其近亲属、审计客户及其关系网、预期使用者等微角色,创设有微角色参与的经济利益、外在压力及自我评价等微情景,学生自愿选择角色及情景,体验该角色在该情境下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同一情景下不同角色的学生可组成一队,围绕微情景反映的对独立性的影响情况完成体验成果汇报材料,如微论文、微视频、微PPT,甚至是微漫画、微摄影、微剧本等。教师选择立意新颖、思想积极、内容丰富的小组,在直播过程中进行演示,既可作为线下实践性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又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实现“情境—体验—内化—认同”的审计学人才培养微体验目标。

三、结论与展望

网络授课模式下,“三微教学法”将显著提升审计学人才培养的实效性。首先,微课程适应了微时代学生网络学习规律,提升了学习效果。其次,微互动建立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新型的交互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改革目标。最后,微体验强化了学生对审计学的认同感,有利于巩固学习效果。“三微教学法”充分利用了新媒体教学的优势,但在推进人才培养微互动环节仍然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第一,课上互动问答环节学生的回答出现同质性。为避免互动问答流于形式,由概念型问题改为发散型问题,让互动问答教学环节落到实处。第二,如何去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在线”,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审计学》人才培养团队设计多種线上互动方式,如随机连麦提问、用文字回复、抢答等,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在未来的审计学人才培养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及时纠偏,充分发挥网络授课模式下“三微教学法”的优势,推动审计学人才培养的改革,为社会输送大批优质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审计学人才培养
对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基于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审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