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析
2020-12-28王秀敏
王秀敏
【摘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教育需要创新。数学教学大纲强调:“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而在各种形式的思维中,创新思维是培养的重点。”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任重而道远。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情景的设置、教学方法的优化及进行题组训练等方法,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问题情景;教学方法;题组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用独特新颖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发展个性,富有创造力。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
数学问题既抽象又千变万化,思路、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单纯的模仿和记忆不利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所以数学教学要创新,要想方设法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有“活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获得参与创新性的机会,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養。
—、设置有效的问题情景,引发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百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创新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应有趣味性、有启发性
例如,在学习《正方形判定》时,笔者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小林想要检验一条毛巾是否是正方形,于是她拉起一组对角,看是否对齐,又拉起另一组对角,看是否对齐,小林的这种办法可行吗?如果是你会采用什么办法呢?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有趣,产生一种非寻求不可的意念,从而积极思考,直到解决问题。
(二)结合数学小实验,从“做数学”到“想道理”,获得直接经验
如,教学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笔者事先准备好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标有长度),提出问题(1)取出任意三根木棒都能组成三角形吗?学生七嘴八舌,有说能,也有说不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得到结论:有的能,有的不能。接着笔者取出任意三根,先判断能还是不能,再演示,结果每次都准确无误,学生感到很神奇,这时又提出问题(2)三根木棒能否组成三角形,跟什么有关?学生肯定会回答(长度)。再提问(3)跟他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学习热情会很高涨,知识点的学习水到渠成,学生还能进一步解决如 “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范围”及相关的问题。
可见,有效的问题情境,使“看”“做”“想”统一起来,知识变得“有趣”“易学”,自然而然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选择的方法要使学生在发现和探索数学问题中,学会一定的思维方法,思维不断得到训练,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活用类比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类比,是一种思维跳跃,借助类比,可以发现新领域里的新结论。教学中有意识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突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以此获得更新、更高的理解。所以说类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如,分式同分数作比较,它们有不少相同的属性:分子和分母乘以同数(或同式)结果不变;分母相同的分式相加减与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有相同的运算法则。根据这些属性的类似,可类推出在分母不同的情况下,分式和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也相同。
又如:图1数一数共有几条线段?图2数一数共有几个角?图3数一数共有几个三角形?
由线段、角、三角形的概念可知,图1从端点A数起,点A到点C、D、B有3条线段,再从点C到D、B有2条线段;图2从射线OA数起,射线OA与其它三条射线可以构成三个角,再从射线OB数和其它两条射线可构成两个角……这样有序的数,便不重不漏,同理图3可很快得出总数。然后,图1的端点增加,图2、3的射线增加,同样可以得准确的总数。这样,从数线段到数角再到数三角形,活用类比法,一法多用,学生记忆深刻,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体现化归思想,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逐渐把化归思想渗透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由具体向抽象化归(前进),或由繁到简化归,潜移默化,有意识地将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同时,注意深入浅出,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探索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学习同类项法则时,笔者出一系列式子:“2+1=?”与“2-1=?”,“2△+△=?”与“2△-△=?”,“2x+x=?”与“2x-x=?”,“2(x+y)+(x+y)=?”与“2(x+y)-2(x+y)=?”,“2x2y+x2y=?”与“2x2y-x2y=?”等等,
再如,应用题的学习也可以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归结为某一数学模型、获得合理的解答,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巧用计算机辅助,转化思维形式
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特别是几何中点的移动,线和图形的变化,都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或智能教学平台,通过设置、鼠标拖动等操作来展示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
如,“图形的平移”,先选中平移方向及平移距离,再选中平移对象即可完成平移,形象地显示了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加上平面直角坐标系还可以明确点的坐标变化与平移方向的关系。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思维更深刻。
三、进行题组训练,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高层次要求。数学教学要防止机械的重复训练,要进行有效的题组训练。可以精选一些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进行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题组的训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新思维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