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系列微课,且行且思且悟
2020-12-28肖霞
肖霞
【摘要】疫情期间,笔者制作了科学系列微课《神奇的空气》,在制作及应用的过程中,有了很多的收获和思考。幼儿园科学活动借助微课的方式,打破了客观条件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个别化教育的价值,促进自身专业技术的提升,笔者对微课如何更好地与传统教学相融合有了更多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微课;思考;探索;感悟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把幼儿们欢快的脚步挡在了家门之内。相对封闭的空间、缺少玩伴的生活,给幼儿们带来许多困惑和不解。疫情期间,笔者的孩子拿着气球玩耍,跑过来问我:“妈妈,气球里装的是什么啊?为什么气球会变大呢?”如何让孩子了解空气呢?用语言空洞地去解释,孩子不一定能理解。于是,笔者利用气球在家和孩子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让孩子自己在动手操作、观察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有关空气的科学知识。
在和自家孩子一起做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孩子对动手操作实验十分感兴趣,于是,笔者和孩子录制了第一个科学实验微课《瓶子吹气球》。在班群上分享后,不仅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还纷纷希望笔者能录制更多的科学微课来丰富幼儿的假期生活。很多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在家就能自己完成实验操作,提高了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收到了很多幼儿做实验的照片和视频反馈。看到幼儿们的小实验做得有模有样,一个个成品应运而生,脸上的笑容无不诉说着成功的喜悦。这给了笔者很大的鼓励,由此笔者也萌发了录制一系列科学活动《神奇的空气》的微课,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笔者也有了很多的收获和思考。
一、微课有效解决条件限制,让每个幼儿如临其境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幼儿操作的科学实验活动有时局限于实验材料和设备的限制。每次科学活动,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因素,对于一些幼儿感兴趣、乐意操作的实验便无法在课堂上开展,这对于幼儿的探究兴趣的培养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阻力。例如,笔者制作的微课《变大变小的气球》,这个实验利用的是热胀冷缩的原理,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温度较高的热水。如果在课堂上必须由教师操作,幼儿只能坐在较远的地方观看气球的变化,没办法让每个幼儿都自己动手去尝试。利用微课这种形式,就能顺利解决,幼儿们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气球的变化,相信对热胀冷缩的这一现象有了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家长的陪同也保证了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借助微课形式的开展,有效地解决了因为实验材料的局限、环境的制约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完成实验操作的问题。
二、微课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发挥个别化教育价值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教师讲、幼儿听,科学活动中的很多内容涉及一些原理、规律性的东西,凭借传统教学方式,相对枯燥乏味,还很难讲清楚,幼儿们一开始可能兴致勃勃,到后面就兴趣索然了。那么,如何充分利用3-6岁幼儿的“无意注意”,在短时间内调动幼儿们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让幼儿们学习获得最佳效果呢?微课就能如笔者所想,笔者录制《神奇的空气》系列小实验微课,基本控制在5分钟左右,每个活动的设计和环节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有助于目标的落实、环节的推动及原理的解释。而制作微课时,笔者也考虑到了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特点和规律,采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像兼备的特点,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经验。
每周笔者会提前让幼儿准备实验所需材料,然后将微课发到班级微信群,家长有空时陪孩子一起线下观看,并可以直接做实验。幼儿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反复观看,操作中按暂停或者继续播放跟随实验的进度,重难点部分笔者在视频中语言引导并配以醒目的、清晰的提示,家长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和相关演示,了解教学目标及指导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笔者还鼓励幼儿们根据自己实验情况模仿教师自愿参与录制“小微课”。幼儿们也兴致勃勃,虽然疫情把我们隔开了,也实现不了现实课堂的效果,但幼儿们能隔空体验展示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三、微课的应用及开展,引发对教学的思考和感悟
科学活动具有广阔的知识面,而微课又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可以供幼儿和家长随时利用空余时间观看学习。科学系列微课程的运用,省却了繁琐的课前准备、调动了幼儿们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水平。通过微视频,幼儿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验操作的步骤,也解决了家长与幼儿互动的困惑,家长也能更好地了解活动的目标,并学习老师一步步引导幼儿认知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家园互动的交流,也促进了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子关系。
作为幼儿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微课的制作这方面,需要不断地学习录制视频、剪辑视频、美化图片、声音处理……每一个微课的录制过程,不管是从主题的选择、目标的设定还是视频录制剪辑,教师都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感悟——实践——思考——感悟螺旋式的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达到且行且思且悟,渐进发展。
在制作科学系列微课的过程中,也引发了筆者的一些思考:
(一)微课的选材要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
这次《神奇的空气》系列微课之所以能得到幼儿的喜爱和家长的肯定,也源于自家孩子的兴趣点和疑问,激发了笔者制作这一系列的微课。科学活动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从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生活用品、废旧物品,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些物理现象、化学现象入手,来满足幼儿们的探究需求。以后在制作微课时,笔者将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幼儿的天性,以更贴近幼儿兴趣点作为微课活动的切入点,用更接近幼儿的形式展示不同的探究活动。在课后笔者也会积极收集幼儿们对微课活动的感受和体验,并贯穿到下一个活动中,让微课不是教师的“专属”,而是师幼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
(二)让微课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培养幼儿探究能力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但并不是万能的,不能替代探究性学习。在制作微课时,还是要有“留白”,不能单纯地让幼儿模仿实验,而剥夺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微课与科学活动的整合,不是简单、盲目地将微课应用于教学,而是要从课程的整体考虑微课在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化“有痕为无痕”,为幼儿创造主动学习的情景,让微课成为幼儿们学习的工具,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微课在幼儿园科学教育领域具有它特殊的优势,能够以一种新的形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一些困惑,提升教师自身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在微课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还处在一种探索与思考的阶段,相信这种新的形式能带给教师不同的体验,也能给幼儿们带来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