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校本课程,让国学教育和竹文化完美整合

2020-12-28邓玉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1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国学德育教育

邓玉莲

【摘要】为了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充实学校“竹文化”特色的建设工作,近几年,学校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认真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努力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竹子品德,增强了教育的效果。本文对开发校本课程,如何让国学教育和竹文化完美整合作了探讨。

【关键词】国学;竹文化;校本课程;德育教育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哺育了许多杰出的华夏子孙。而我校近年来将国学教育与竹文化紧密联系,借竹子的精神和高尚品德来引导师生的精神追求,培养良好的竹子品德,學习竹子正直、廉洁、坚强、虚心的精神,并以此为契机,努力开发学校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的综合发展,同时把小学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阵地,力求使国学教育和竹文化完美整合。

一、特色理念,根深为本

我校依托优雅的校园环境和人文资源,充分挖掘竹的内涵和品格,营造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精心打造特色学校,确立了“让校园成为生命拔节的家园”为办学理念。这一理念为学校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并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效应。如今,“知竹常乐,自信成长”的学校精神已经深入人心;“个个相依,节节向上”的校训也应运而生;“和乐共生,正直有序”的校风,“修身垂范,施爱扶持”的教风,“扎实虚心,坚持竞进”的学风更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

“知竹常乐,自信成长”是将学校精神和竹子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突出了勒竹小学“竹”文化的特色,也体现了师生的精神信念和人生价值观,勉励大家以“知竹常乐,自信成长”的态度对待学习和人生。校训“个个相依,节节向上”意在勉励师生在做人、为学和治学上相互团结、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互帮互助,争取每天都有进步,都有收获。校风“和乐共生,正直有序”旨在强化全校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既强调“人文”的教育观,又树立了“人本”的价值观。“修身垂范,施爱扶持”的教风引导教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汲取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时俱进,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秉承“施爱扶持”的素养,使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获得更加有力的保证。学风“扎实虚心,坚持竞进”意在让我们的学生把“立根、容纳、虚心、坚韧”的品质作为一种求知的意向,一种贯穿他们人生历程的精神之根、成长之根。

二、特色环境,翠色逼人

特色环境是让国学教育和竹文化得以完美整合的视觉载体。我校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的每一寸教育空间,打造“竹径通幽、竹韵悠扬”的“竹文化”环境。

一是翠色欲滴、竹竿挺拔的翠竹园。园内枝叶繁茂,曲径通幽,十多种竹子各展风姿,随风摇曳,环境十分幽静,成为了师生学习、休息的好去处;二是悬挂诗人画像和张贴名诗名句。在花圃、植物园的栅栏上都写上诗意的语言,并把竹诗、竹词和竹子精神等内容作为校园文化墙的重要内容。“竹品、品竹”长廊里是师生学竹、品竹的德育教育宣传阵地;三是打造以“竹文化”为背景的视觉识别系统。校徽、功能室牌、班级牌、办公室挂版上都印有竹的图案,在校园的各种场所都体现了学校“竹文化”特色,处处彰显出竹之幽、竹之坚、竹之直、竹之谦等特色文化的育人环境,处处体现国学教育与“竹文化”的身影;四是以竹造景,精心设计,逐步把学校建设成一个“竹文化主题公园”。我校在竹品长廊上开设竹文化专栏,展示学生制作的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和竹子贴画、摄影作品等;五是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围绕国学知识和竹文化精神,结合班级实际,提倡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设计以竹文化为主题的班名、班歌、班旗、班服、班风、班训等。

三、德育特色,竹韵悠扬

为了让国学教育和“竹文化”深入人心,我校将两者渗透到日常德育和各种活动之中,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竹的“正直、傲骨、坚强、高雅”等精神来深化教育理念,努力塑造“竹品”高雅文化的整体素养,努力培养少年君子。

我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都以“竹韵悠扬”为主题,如“经典竹诗文”诵读比赛、“诵读《弟子规》·争当好少年”经典诵读活动、“每周一歌”合唱比赛。此外,灯笼、手抄报、竹子手工制作和竹子书签设计评比等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让国学和竹文化教育以及办学核心理念深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学校还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少先队广播站、升旗仪式、宣传画册、校园网站、学习园地与橱窗展示等多种形式,向师生大力宣传国学教育与竹文化建设的内容,让师生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国学教育与竹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具体实施的内容等。此外,精心打造以跳竹竿舞为主旨的大课间文化,使大课间活动突出竹文化与体育学科的融合,让学生从活动中得到竹文化的熏陶。另外,利用寒、暑二假开展与竹子有关的活动,如竹子春联、竹子工艺品和竹子书签制作活动,以“竹韵”为主题的手抄报设计活动,并定期评选“竹品少年”,让国学教育与“竹文化”的气息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全面推进竹韵文化建设,从而使师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四、特色课程,异彩纷呈

我校继《小学国学教育与竹文化整合研究》为课题开展顺德区科研立项的研究工作后,又马不停蹄地以《基于“竹文化”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实践研究》继续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并以此为主线积极开发和使用特色课程,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君子人格,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又一个的少年君子,过一种雅致的中国文人生活。

为了将国学教育与校本课程真正相融合,我们还将开设特色课程,把竹编、手工画、书法和摄影融入到美术课程,竹舞和葫芦丝演奏融入到音乐课程,竹竿舞融入体育课程,把有关竹的成语、对联、谜语、故事、诗词、散文融入到语文课程,并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专门用于学习国学和竹文化的相关知识,并配以校本教材进行教学:一、二年级学习《竹韵古诗词》,三年级学习《孝竹故事集》,四年级学习《翠竹谜语集》,五、六年级学习《韵竹对联集》。此外,科研工作小组还制定了评选各年级“竹品”少年的条件,我们每个学期都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符合条件的“竹品”少年:一年级是文明礼貌的“竹品”少年,二年级是诚实守信的“竹品”少年,三年级是谦虚正直的“竹品”少年,四年级是孝亲敬老的“竹品”少年,五年级是文雅顽强的“竹品”少年,六年级是朴实刚毅的“竹品”少年。

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服务,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我们坚持着“让所有孩子享受精彩教育,让竹韵精神得到精彩弘扬”的神圣使命,利用校本课程渗透国学知识和竹文化的理念,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营造的“竹怀虚心节节高,韵溢校园处处雅”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我们结合学校的资源开发国学课程,利用竹文化的背景深入开展小学德育研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成长中最关键的时候,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教育学生做有理想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诗意情愫的人。我们相信,只要朝着“小学国学教育和竹文化整合研究”这条科研之路继续走下去,勒竹小学的德育工作不但能顺利地开展,而且将构建出层次更高大、空间更广阔、影响更深远的特色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2]黄志涛.整合校本资源 研发国学课程[J].基础教育参考,2015.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国学德育教育
“垂”改成“掉”,好不好?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