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与田家炳先生的勤俭之道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2020-12-28甄眉舒
摘要
《朱子家训》中勤俭为务的思想与田家炳先生对这一思想的遵奉实行,为开展青少年勤俭教育提供了启示。我们可以利用当代先进人物的故事丰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与事实材料对勤俭这一传统美德进行探索、反思和内化,从思想上认识到勤俭的当代意义;秉持生活德育的理念,将勤俭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实践;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引导功能,努力形成勤俭的家风家教。
关键词
《朱子家训》;田家炳;勤俭教育
作者简介 甄眉舒,田家炳基金会干事
《朱子家训》是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朱用纯所著,又名《朱柏庐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是关于睦亲齐家、重德修身的“治家之经”,也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百校之父”田家炳先生终生奉行的圭臬。田先生自幼习读《朱子家训》,直到九十多岁高龄时,仍能将这五百余字倒背如流。
田先生曾评价《朱子家训》“字字珠玑,涵盖面广,无论是待人接物、生活小节或个人修养,都有许多提醒,是行事为人的准则”。《朱子家训》所注重的勤俭为务,在物质丰裕的今天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田先生将其中的勤俭思想付诸行动,贯彻始终,为培养学生的勤俭美德带来深刻的教育启示。
一、《朱子家训》的“勤”思想与田家炳先生的勤干立身
《朱子家训》从三方面阐述了“勤”的内涵。开篇就讲“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勤”始于每日早起劳作,保持良好作息,养成勤劳有序的生活作风。那么,如何做到“勤”呢?其一,“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即使祖先已故去,仍要虔诚恭敬地祭拜;即使子孙未必聪慧,仍要勤读书多教育。说明我们应勤于做有意义的事,不可懈怠。其二, “勿贪意外之财”“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不贪横财和不义之财,不占他人便宜。说明我们应勤恳踏实地做事,靠自己的双手收获劳动的成果。
田先生立身处世,始终遵守《朱子家训》中“勤”的思想。首先是勤奋学习。他幼时敏而好学,手不释卷,虽然只读到初二,但其古文根基深厚,所写的函札诗联典雅隽永,字句铿锵,學博识深,皆上乘佳作。田先生还自学了英语、印尼语、粤语,在化工、建筑、会计等方面亦造诣深厚。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他的勤学苦练,为发展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是勤奋劳作。田先生18岁时离乡背井到越南经营瓷土生意,因日军侵华而转往印尼发展树胶业,又受排华风潮影响而不得不放弃蒸蒸日上的事业,辗转来到香港再次创业。每一次都是从零开始,白手兴家,过程充满艰难险阻。而他总是勤恳拼搏,自强不息,执念不辍,跬步不休。他凡事躬亲,作为老板却亲自下到车间,要求工人做到的事情,他先作表率,和工人同吃同住。
最后是作风踏实。田先生素来秉持勤勉踏实的态度经营业务,坚持规规矩矩、点滴积累的营商方式。他不因贪图小利而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不做投机取巧、贪图厚利而风险高的投资,专心做好自己的本行。田氏企业因而能够经受多次金融风暴的冲击而始终屹立不倒,他也被誉为“香港的人造皮革大王”。
田先生视慈善为第二事业,不仅出钱出力,更以勤奋的精神全力投入其中,务求“钱到人到更要心到”。在各地捐办学校时,不但亲自审核学校工程的申请及设计,还亲赴各地视察施工现场,实地了解工程进度,并与师生座谈,给予他们鼓励。校园建成后,他亦持续关心学校的具体运作和发展。除西藏请家人代行以外,他年迈的脚步走遍了神州大地,直到91岁高龄时才不出远门。
二、《朱子家训》的“俭”思想与田家炳先生的厉行节约
《朱子家训》从三方面阐述了“俭”的内涵。其一,在思想上树立节俭意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生活中的细小之物上升到理性思考,认识到我们的所食所用都是资源,皆得来不易,不可浪费。其二,在行动上克俭于家,用之有节。“自奉必须俭约”“居身务期质朴”,即要保持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具体要做到: “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在接待客人、吃穿用度等各方面追求洁净质朴而非奢侈浮华,节制物欲。其三,节俭的意义非敛资财,而是使“家门和顺”。节俭并非吝啬,或为了利益而不讲原则。节约的意义何在,积累了财富之后怎么用呢?《朱子家训》认为, “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即有了钱财之后,应帮助贫穷的亲邻,关心体恤弱者,并厚待父母,孝悌为先。《朱子家训》所倡导的节俭美德在田先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俭朴是田先生的生活方式。他不用专车和司机,而以公共交通工具代步,乘飞机只坐经济舱;对娱乐应酬的活动适可而止,凡喜庆场合在亲临祝贺后便向主人请辞;外出时自携水杯,以减少使用塑料瓶。他的长子庆先曾说,看到父亲穿了多年的睡衣太旧了,趁他过生日时买了一套新的,没想到竟然被批评:“还没有穿破,没必要浪费。”四子荣先曾记述:“父亲不成套的‘鸳鸯西装,款式过时二三十年不用说,最要命的是裤子破了,他便找一条颜色接近的来相配。”
俭朴是田先生的行事风范。他做事务实,不求虚荣,认为“宁可实而不华,切勿华而不实”。他多次创业、搬迁办事处、兴建大厦等,从不举行开张、新迁、奠基、平顶、竣工等仪式。儿女婚嫁也一切从简,只是宴请内亲及公司同事。他也从不过分花钱请客或送礼,以免友人在回礼时增加精神和金钱上的负担。
俭朴还是田先生的教子之方。二子文先说: “我们自小都无零用钱,也很少有新衣新鞋穿,妹妹穿姐姐的旧衣,弟弟穿哥哥的旧衣,玩具更是梦想中才有的东西。我们既非付不起钱,为何如此辛苦,连普通的享受都得不到?”直到后来才明白父亲的教诲:“该用则用,不该用就一点都不能浪费。”1960年初,田先生带子女参加香港举办的“空中游”活动,即坐飞机环游香港。 “到今天回想,平时连坐巴士的钱都可省则省的父亲,为增加儿女见识,竟舍得花那么多钱,他用钱确是另有深刻见地。”
田先生到底是节俭还是吝啬?子女们逐渐明白: “吝啬是省自己的钱而慷他人之慨,绝不会像父亲那样,连宾馆里的肥皂、抹手纸、蒸馏水或电源都替人家珍惜。”他不管这资源是自己的、别人的,抑或是公家的,只要可以节省,绝不浪费一丝半缕。
田先生非常看重餐桌上的节俭。空盘是田家人吃饭时不成文的规矩,四女淑玲回忆道: “我小时候有择食的习惯……定要在父亲监督下才能‘完工……父亲体恤农夫勤劳的成果,常教导我们要饮食均衡,不应该‘嫌三嫌四和浪费食物。”接待过田先生的领导诸公都记得他“在宴会上从不饮酒,每次都反复嘱咐我们,千万不要上山珍海味,几个素菜就可以”。大埔县的乡亲们也回忆说,田先生常说“吃饱就不浪费”,当地很多年前便兴起饭菜打包的风气,就是来自田先生的提倡。
田先生何须如此节俭?在他看来, “省一点就可以多办一点善事”。秉持着“留财于子孙,不如积德于后人”的理念,田先生于1982年创办了非牟利慈善机构——田家炳基金会,以“兴学育才,推广文教,回饋社会,贡献国家”为创立宗旨,捐资惠及全国大中小幼共三百多所学校,正是“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 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经济低迷不振,田先生的企业收入亦受到影响。为恪守捐资诺言,他在香港房地产最低潮时期,毅然低价出售居住了37年的九龙塘住宅,得款全数拨作捐资教育用途,他和家人自此租住公寓。他说: “虽然在经济账面上计算可能是受了损失,但想到能为祖国教育事业尽点绵力,令万千莘莘学子改善教学环境的丰硕收获,还是满怀快慰。”后来,他又将名下的四幢物业等所有家族财富全部捐予社会,用作公益用途。
三、培养学生勤俭美德的教育启示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条件极大改善、多元文化冲击传统价值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拜金和功利主义思想,认识勤俭的当代意义,进而追求精神文明?《朱子家训》中的勤俭思想以及田家炳先生的遵奉实行带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反思内化:以当代故事“活化”传统文化精神
《朱子家训》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虽然通俗易懂、脍炙人口,但总体而言与学生及其生活相距甚远。对于传统文化思想,学生需要联系实际并进行深入思考,方能产生真心的认同。
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资源丰富的当今时代,在注重生活品质和身体享受的风气影响下,勤俭思想是否不合时宜、不识时务?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提倡勤俭?这都是要向青少年学生解答清楚的关键问题。
田先生对《朱子家训》勤俭思想的理解和践行,有助于促进学生反思道德与物质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与精神生活需要的关系;反思当下盛行的“精致穷” “抠门式攒钱”“报复性消费”等观念的利弊;反思如何继承并发扬勤俭的作风,将之转化为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一些学校利用《朱子家训》和田先生的事迹制作了生活化与事实性的教育素材,通过班会课、宣讲会、主题征文、海报制作、演讲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勤俭的必要性和价值,值得借鉴。
(二)化德为行:将勤俭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知善”并非“为善”, “知德”并非“行德”。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是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的基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但德育不能变为知识教育,而应帮助学生将静态的知和动态的行相结合。
利用传统蒙学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进行勤俭教育的重点不是读经、背经,而是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朱子家训》寓大于小,以生活小事来解说何为勤俭,以及如何在各种生活情境中做到勤俭。田家炳先生则用实际行动为每一句古训作出注解,《朱子家训》也成为他勤奋俭朴、坦荡无私、博济四海、心系家国的遵循。这告诉我们:勤俭这一抽象的道德规范不能停留在道德知识层面,而应回归学生的生活实践,落实于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中。
青少年学生是深受数字经济影响的“网生代”,是在物质审美、文化消费等方面影响力日渐扩大的群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和理财观念,正当其时。有的教师结合《朱子家训》及田先生的事迹.带领学生审视他们自己的支付宝账单,辨别“节俭”和“抠门”的区别,反思消费习惯,倡导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很多田家炳学校都带领师生开展“光盘行动”,加强学校食堂精细化管理,开展健康饮食科普讲座。
勤俭教育应秉持生活德育的理念,紧密贴近生活,使学生见之于行,从“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做起,从珍惜“一粥一饭”和“半丝半缕”做起,使学生在久久为功的行动中体悟勤俭的内涵与意义,将之运用于个人修养、家庭建设和未来的事业发展等多方面,从而一生受益。
(三)不言之教: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引导功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是不可替代的教育场域,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子女的品德修为。田先生正是在其父亲的教导下,研习并践行《朱子家训》: “先父家教甚严,他以朱柏庐家训教导我做人处事的道理”“先父每天教两句,待我背熟体会后,再教两句,不但要我牢记,且要我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田先生常怀父训,并寄望后代: “我的一生依随《治家格言》而行,希望我的子孙能以此为座右铭,一代一代传诵下去。”为了树立良好的家风及建立温暖的家庭,他以身作则,一言一行严谨检点。受他的影响,儿女及第三代子孙都在传承《朱子家训》的精神。田氏优良家风如涓涓细流,含而不露地渗透于子孙们的言谈举止之中,也积极地影响着田先生身边的工作人员和田家炳学校的师生们。
所谓“教子要有义方”,田先生的持家智慧启示我们:家庭是对学生开展勤俭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有的学校采取家校联动的策略,鼓励孩子和家长一同完成节俭计划书,共同设想具体做法,预计过程中的困难及坚持后的收获,并由家长督促学生付诸实践。有的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的活动,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到的关于节约资源的知识和技能向家长和长辈传达,带领大人们一起做到勤俭。
培养学生的勤俭意识是一个惟日孜孜、长期反复的过程,家长在勤俭教育中要有策略、有方法。这需要家长自身的努力,发挥榜样示范效应,也需要学校的指导与支持,向家长普及现代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和家教水平,形成注重勤俭的优良家风。家校携手合作,使勤俭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行事作风,进而成为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和价值选择。
责任编辑 何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