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萨克斯学科发展建设之我见

2020-12-28章啸路

人民音乐 2020年10期
关键词:萨克斯爵士乐爵士

克斯管(saxophone,下简称“萨克斯”)是比利時萨克斯家族(Sax family)约1840年试制成功、1846年在法国取得专利的一件管乐器?譹?訛,距今已180年的历史。1852年始用于法国军乐队。后因其音色特殊,一些作曲家将其用于管弦乐队,或作为独奏片段,或作为一个声部;接着便有专门的萨克斯曲。20世纪初,萨克斯随着爵士乐在新奥尔良等港口城市的兴起,开始用于流行乐队。于是就有了古典萨克斯与爵士(流行)萨克斯之分。

在中国,萨克斯是通过流行音乐、现代军乐为人所知的。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爵士乐在上海兴起,萨克斯开始了在中国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爵士乐发展停滞,但军乐却有较大发展,萨克斯主要用于军乐队。改革开放以来,流行音乐迅猛崛起,萨克斯越来越普及。在此背景下,全国各音乐学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继开设古典萨克斯演奏专业,后来又有爵士萨克斯演奏专业,并使其成为音乐舞蹈学的一个末端学科。尽管萨克斯专业发展很快并有相当规模,但其学科建设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按“双一流”建设要求还存在距离。笔者作为一名萨克斯专业教师,仅就中国这一的学科发展建设谈一点浅见。

一、实现古典与爵士在学科建设上的整合

迄今为止,中国各高等音乐院校都开设了萨克斯演奏专业。其中,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都设有古典萨克斯和爵士(流行)萨克斯专业,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目前只开设古典萨克斯专业。由于萨克斯横跨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两个领域的特性,并已呈现出不同演奏风格,以致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审美取向,设置两个不同的专业是必要的。此其一。其二,分成两个专业也是由社会对萨克斯人才需要决定的。笔者曾在上海作了一项调研,发现不管是群众性文艺比赛或展演,还是在娱乐场所的演出,活跃的大多是爵士萨克斯。由于萨克斯不是管弦乐队的常备乐器,故总体上爵士萨克斯演奏人才的需求量更多(一些学习古典萨克斯的学生毕业后改爵士萨克斯也不在少数)。更重要的是,任何专业设置本来就与职业(或社会分工)、就业相关的。如果说专业设立是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依据的,那么把萨克斯演奏分为古典与爵士两个专业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也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两个专业在学科建设上的分立,进而又带来学科发展建设上的壁垒。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古典与流行在中国呈现为一种雅俗的二元对立,在专业艺术院校体制内便有一种重古典、轻流行的价值取向。这自然也会影响到萨克斯学科建设,如在一些音乐赛事设有古典萨克斯项目,但较少设立爵士萨克斯项目。

笔者认为,应将萨克斯教学的这种专业壁垒进行一体化、系统化的整合,进而以学科建设的整体实力惠及古典、爵士两个同专业的发展建设。如果不能在学科建设上形成合力,势必会使这个本来就显得弱小的学科面临新的困境。那么,如何实现两个专业在学科建设上的整合?“第二届亚洲萨克斯大会暨2019中国上海·上海音乐学院萨克斯艺术节”等学术活动中,这一话题得到了充分讨论。笔者曾和李贤、刘焱、杨桐、张国强、王恒、克洛德·迪朗格(Claude Delangle)、威廉姆·斯特利特(William Street)、林建宽、谢德骥等中外专家有过深入的讨论,大家都意识到进行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一些层面形成共识。

第一,打破古典与流行(雅俗)的二元对立,在专业教学、学科建设上实现古典萨克斯和爵士萨克斯的均衡发展。首先是在一些赛事及相关学术活动中,平等看待二者各自的演出形式,尊重各自原创作品,凸显风格多元化。在“第二届亚洲萨克斯大会”上,十余场次的音乐会就将名目繁多的萨克斯流派、风格融合在一起,打破了古典与流行的界线。比如,一个“中国特色”主题就汇聚了多种体裁样式的作品;一个“西辞东韵”主题也汇聚了多个风格乐团演奏的作品,并呈现出风格的多样性。尤其在本届萨克斯大会闭幕音乐会上的作品,吴多才为萨克斯创作的《协奏曲》、维多利亚·巴伦西亚与谢德骥合奏的《三个哥伦比亚场景:为中音萨克斯管和乐队而作》(Three Colombian Scenes for Alto Saxophone and Band)、菲利普·盖斯演奏的《南风探戈——钢琴、萨克斯、长笛三重奏与管乐团》(South Wind Tango for Piano,Saxophone,Flute Trio and Wind Ensemble)、菲利普·勒鲁克斯演奏的《唯一的笔触》(LUnique Trait De Pinceau)、文森·大卫演奏的《拱桥》(Arches)以及日本长生淳(Mi-Bémoi)萨克斯重奏团演奏的《柔和的歌》等,就呈现出了体裁形式、音乐风格的多元性,也让大家看到了古典和爵士在学科建设上的整合带来的美好前景。其次,在人力资源和资金上,古典萨克斯与爵士萨克斯也应获得同等配置,并略向爵士萨克斯倾斜。尤其要使两个专业都能委约一些新作品,都能开展一些学术研究。

第二,树立以古典萨克斯为基础的学科理念。从学科历史发展看,爵士萨克斯基于古典萨克斯。首先是演奏技巧呈现出从古典到爵士的传承关系。如爵士萨克斯的里程碑式人物约翰·科尔特兰(John Coltrane)就曾于1944年跟随古典萨克斯教师麦克·古拉(Mike Guerra)学习演奏,并运用古典练习曲来提升其演奏技巧。当然,爵士萨克斯反过来也会对当代古典萨克斯演奏产生一些反哺式的影响。例如,法国萨克斯学派的创始人马希尔·穆勒(Marcel Mule)在20世纪20年代就接触到了爵士乐,并被其颤音所吸引,并将其运用到古典萨克斯的演奏中。这种古典与爵士的相互影响,可以说是百年来音乐发展的规律。在笔者举办和参加的一系列国际萨克斯学术活动中,从古典到爵士的技术传承也是艺术家们所呈现和关注的重点。如菲利普·盖斯(Philippe Geiss)创作并与“上音”交响管乐团合作演奏的《热风探戈》,作为古典音乐其中就包含了爵士风格。

二、借鉴欧美萨克斯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

薩克斯19世纪中期诞生于比利时,成长于法国与美国,后因其特殊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风靡全球,于是萨克斯演奏作为一个学科、专业应运而生。1857年,萨克斯的发明者阿道夫·萨克斯(Adolphe Sax)被巴黎音乐学院聘为第一任萨克斯专业教师。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巴黎、布鲁塞尔、里尔、柏林、伦敦等地音乐学院都相继开设了萨克斯专业。?譼?訛1942年,马塞尔·穆勒成为巴黎音乐学院第二任萨克斯专业教师,并成为法国萨克斯学派的创始人,从此开启古典萨克斯的黄金时代。莱瑞·蒂尔(Larry Teal)于1953年开始在密歇根大学安娜堡校区执教,成为美国第一位萨克斯教授;1955年开始在西北大学执教的塞西尔·利森(Cecil Leeson)则被誉为美国古典萨克斯学派创始人,并建立全美最早萨克斯博士点?譾?訛。“二战”时期移居美国的西格德·拉舍(Sigurd Rascher)也曾先后在茱莉亚、曼哈顿、伊斯曼音乐学院任教,对萨克斯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上述这些都是古典萨克斯学科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与此同时,爵士萨克斯专业教学也随着爵士乐发展而起步。1939年,次中音爵士萨克斯演奏家科尔曼·霍金斯(Coleman Hawkins)录制了专辑《身体与心灵》,使爵士萨克斯脱颖而出。创立于1945年的美国席林格学院(Schillinger House)也设立了全球第一个爵士乐中心,即后来的伯克利音乐学院。1946年,北德克萨斯大学正式开设爵士乐专业,爵士乐教学开始正规化,这也带来了爵士萨克斯与古典萨克斯的平行发展。欧美萨克斯学科180年的历史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参照,但值得我们借鉴的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古典萨克斯不断丰富、扩展教材尤其是萨克斯曲的成功经验。欧美古典萨克斯教学以专业课、合奏课、音乐理论课为主体,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学用曲(练习曲、乐曲)的积累。古典萨克斯的鼻祖阿道夫·萨克斯就为早期萨克斯曲目的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开办出版社委约作曲家写萨克斯曲,德梅尔斯曼(Demersseman)、克洛斯(Klose)、桑热莱(Singelee)等人为萨克斯与钢琴创作的变奏曲、幻想曲,都成为巴黎音乐学院用作“考试独奏曲(Solo de Concours)”。马塞尔·穆勒也致力于教学用曲的扩展。他曾编写、抄录一百多首古典曲目,编写了多本萨克斯练习曲,其中甚至还有为其他乐器(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创作的古典练习曲,许多仍被沿用至今。?讀?訛美国三位古典萨克斯学派的开拓者——塞西尔·利森、莱瑞·蒂尔、西格德·拉舍,也为古典萨克斯教学用曲的积累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曾得到作曲家的支持。比如,伯恩哈德·海登(Bernhard Heiden)就为蒂尔创作了《奏鸣曲》、鲍尔·克里斯顿(Paul Creston)为利森谱写了《奏鸣曲》与《协奏曲》,格拉祖诺夫的《bE大调萨克斯协奏曲》与伊贝尔的《室内小协奏曲》也是为拉舍创作的。这种具有教学针对性的音乐创作也使课程建设获得发展。此外,古典萨克斯教学中还积累了一大批重奏作品,最主要是萨克斯四重奏。这一体裁是1928年穆勒推动发展起来的,曾有一大批作曲家为之谱曲。据1994年朗戴克斯(Londeix)与伦进(Ronkin)的统计,已有三百多首萨克斯管四重奏曲目。?讁?訛这些都说明,编创练习曲、聘请作曲家创作萨克斯乐曲,不断丰富、扩展教学用曲,正是欧美古典萨克斯发展建设的成功经验,而这正是中国萨克斯学科建设的短板。因此,我们可充分利用一些国际性学术活动和音乐节、重要赛事,委约作曲家创作一些教学用曲和比赛用曲。“2019年亚洲萨克斯大会”上就诞生了3首重要作品:《三个哥伦比亚场景:为中音萨克斯管和乐队而作》《南风探戈——钢琴、萨克斯、长笛三重奏与管乐团》《拱桥》。但我们更希望中国作曲家为萨克斯创作,真正产生一批具有中国风格的萨克斯作品,这无疑是中国萨克斯学科建设的关键。

第二,借鉴欧美爵士萨克斯的成功经验。爵士萨克斯教学与爵士乐教学有着密切关系,故在课程设置上侧重唱片听写、舞台实践、爵士乐理论及视唱练耳、和声、即兴编曲等综合素质。口传心授是爵士萨克斯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在早期,演奏者的学习多是通过模仿大师的演奏来进行的。1917年出版第一张爵士乐唱片《正宗狄克西兰爵士乐队》(Original Dixiland Jazz Band)堪称爵士萨克斯的第一本教科书。第一批爵士萨克斯演奏家——西德尼·贝谢(Sidney Bechet)、科尔曼·霍金斯(Coleman Hawkins)、莱斯特·杨(Lester Young)等,都是在口传心授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这种教学方式贯穿整个爵士乐教学史,成为爵士萨克斯教学的重要风格。爵士乐课程体系也对爵士萨克斯课程体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此外,1945年的席林格学院及后来的伯克利音乐学院作为爵士乐圣地也对爵士萨克斯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理论的重视也是欧美爵士萨克斯教学的一大特色。比如,1953年乔治·鲁塞尔(George Russel)出版的《利底亚半音概念的调性组织》(The Lydian Chromatic Concept of Tonal Organization)、1967年杰米·艾伯索尔德(Jamey Aebersold)开始出版的《跟着演奏系列》(Play Alongs)以及大卫·贝克(David Baker)的《爵士乐教学法:对教师与学生的爵士乐教学全面方法》(Jazz Pedagogy:A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Jazz Education for Teacher and Student)和《如何演奏比波普》(How to Play Bebop)都是重要的爵士萨克斯理论教材。艾伯索尔德与贝克以理论进一步推动了爵士乐教学的体系化发展。欧美爵士萨克斯注重听写和记谱能力培养、注重艺术实践、注重即兴表演和创作、重视理论,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都应成为中国萨克斯学科建设的参照。

三、立足艺术实践开展萨克斯学科建设

和其他西方管弦乐器相比,萨克斯学科的实践性更强。这与这件乐器与生俱来的文化身份相关,故更需立足艺术实践开展学科建设。古典萨克斯应如此,爵士萨克斯更应如此。何谓立足艺术实践?一言蔽之,就是将培养学生对文化市场的适应能力,并以此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牵引。萨克斯不是管弦乐队的常备乐器,除军乐队外,专业管乐队也不多见。故无论是古典萨克斯,还是爵士萨克斯,其人才大多都要进入大众文化市场,需要具有较强的文化市场适应能力,尤其是要能够满足大众文化市场的需求。从历史上说,萨克斯自20世纪20年代就与爵士乐共生,并从此打上了“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的烙印。故在中国,萨克斯似乎就是大上海“时代曲”的象征。在当代,萨克斯也主要活跃在大众文化市场。这些正是立足艺术实践开展萨克斯学科建设、以培养学生文化市场适应能力作为学科建设牵引的现实依据。这种立足艺术实践的萨克斯学科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拓展艺术实践渠道。立足艺术实践开展萨克斯学科建设,首先需要进一步拓展专业教学的艺术实践渠道。这主要是将目光投向大众文化市场。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萨克斯在中国已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许多中小学、大学都有管乐团,其中都有萨克斯声部,在广大的城市人口中也有不少萨克斯爱好者。据“萨克斯中国网”(www.saxchina.com)统计数据,全国的萨克斯爱好者每年大约保持在一百万人左右。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这些爱好者都难以得到优质的专业培训(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缺乏系统性)。故通过一定的机制开展对他们的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实践渠道。作为高等音乐院校的萨克斯专业教学,可以组织学生编写业余萨克斯教材,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OMO”(Online Merge Offline)模式,开展萨克斯业余训练。特别是可以对中小学、大学管乐团中的萨克斯演奏者开展技术训练,并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作为艺术实践基地。当然,也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业余管乐团的演出。

第二,建立教学实验乐团。这主要是组织萨克斯实验乐团,委约创作作品,引进乐团管理机制,组织实践性演出。这种实验乐团的样式可以是“爵士大乐队”(Big Band)。“爵士大乐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爵士乐表演的主力军。在当代几乎所有开设有爵士乐专业或爵士萨克斯专业的音乐院校中都建立有“爵士大乐队”,并将其服务于合奏课程教学。在这种小型管乐团中,萨克斯声部可有5人,在乐队中承担主要的角色。其实,这种艺术教学模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20年代,弗莱彻·亨德森等人就发展出了这一艺术实践载体。从30年代开始,“爵士大乐队”迎来黄金时代,爱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贝西伯爵(Count Basie)、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格連·米勒,都组建了当时著名的“爵士大乐队”。今天,“爵士大乐队”仍是萨克斯艺术实践的重要形式。鲍勃·明哲(Bob Mintzer)的爵士乐团、高登·古德温(Gordon Goodwin)的“大个子”(Big-Phat)爵士乐团都是代表。这两支乐团的领队都曾在上海音乐学院演出,给我们传递许多实践教学理念。总之,建立教学实验乐团即将课堂延伸到舞台,使舞台演出作为教学牵引。

第三,建立实践教学机制。建立实践教学机制,就是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中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建立旨在提升艺术实践能力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机制。这就是将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作为萨克斯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的牵引。建立实践教学机制还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认识和把握文化市场的特殊规律,独立策划、组织演出的能力,在数字技术背景下进行管乐编曲配器的能力。此外,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萨克斯及管乐专业学术活动,参加萨克斯及管乐演奏的国际、国内演奏比赛,并将职业培训计划引入专业教学。总之,拓宽思路,改革现有教学方式,开掘教学资源,优化课程组合,将学生的实际舞台演奏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作为学科建设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章啸路  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萌)

猜你喜欢

萨克斯爵士乐爵士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听音乐也能如此简单 Rogers乐爵士|LA502网络音箱
丢了两元钱的车
谈爵士萨克斯基础练习中的若干问题
论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浅谈爵士乐的过去与未来
当代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爵士乐
室内乐组曲《绢道》第二组萨克斯四重奏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