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2020-12-28赵延俊
赵延俊
摘 要:小学时期是培养一个人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着重注意正确引导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课本文章的解读之外,培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该文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提出一些培养农村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策略,以供各位教师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課外阅读 习惯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0(c)-0180-03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is the key period to cultivate one's reading interest and habit. I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orrectly guide them to use Chinese knowledge and cultivate their interests and hobbies. In terms of specific teaching methods, in addition to strengthen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textbook articles in the classroom,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cultivate children's interest i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This paper takes the rural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s an example,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the rural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habits, for teachers' reference.
Key Words: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Habits; Training strategy
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占了很大比重,但是单纯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对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帮助不大,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们的课外阅读积累,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们才能对课堂的教学内容有所感悟,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和应用能力。农村小学由于资源的缺乏,以及教师在教学上的疏忽,有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这种现象更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1 加强宣传工作,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农村小学方面要对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工作做到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必须首先加强对课外阅读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活动、比赛等形式,营造阅读的氛围。
在校园的布置上,可以印刷大量关于阅读的宣传标语,比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然后将他们制作成横幅挂在教学楼上。在各个教室里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布置,通过这些形式来创造阅读氛围,提升校园的整体文化感。
其次,学校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学校在阅读方面的建设。比如适当扩大每个教室的面积,增设“读书栏”“课外图书架”等设备。然后班主任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家中闲置的书籍都分享出来,放在“课外图书架”上,以供班上其他同学阅读。同时,班主任可以利用班费来订阅各种不同的文学杂志、报纸,然后放置在教室的“读书栏”上,同学们可以自由借阅。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在每个小学都建立图书馆并不现实,但是校方可以腾出一些空教室,然后将这些空教室设置成简单的图书室,在面积上虽然比不上大学院校的图书馆,但是也同样可以满足小学生基本的课外读书需求[1]。
最后,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室也可以积极渲染课堂阅读气氛,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爱上阅读。比如,语文教师可以专门在一学期腾出几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阅读,学生们可以在家中带上自己的书,或者是在学校的图书室借阅自己喜欢的书,总之,读什么书并没有限制。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比如古诗接龙、散文朗诵、课外阅读知识大比拼等,这些活动既有一定的娱乐性,能够调动孩子们的课堂活跃程度,又能够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课外语文知识积累,从而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2 注意图书资源的选择和提供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于他们日后的健康成长。阅读对于一个人思想的形成至关重要,一个人童年时期读的书,往往会影响到他的整个人生。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要对学生们阅读的图书有所选择和甄别,一些可能会对孩子们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的书籍是不应该被提供的。
首先,在图书的选择上,小学生应该以儿童读物为主,其他文学经典为辅。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合阅读的课外图书应该有所差别,对于1~3年级的学生,课外读物应该以连环画、绘本为主,重点在于识字和科普。比如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绘本就是一个不错的课外阅读选择。绘本是一种图文结合式的课本,就像小孩子十分喜欢的连环画一样,有好玩的图片和有意思的小故事,而这些图片和故事的其中又包含着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孩子们看过之后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例如,《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十分适合小孩子阅读的绘本。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许多生活中的基本常识,比如时间的概念,一周有7天,以及每一天应该怎么说;还有数量的概念,例如毛毛虫每天吃什么、吃了多少、顺序是怎么样的等。这些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都能通过这个简单的关于毛毛虫的小故事而体现出來,方便孩子们接受和学习[2]。
对于5、6年级的学生,课外读物就应该更加广泛,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以提高学生们对汉语美的认识和把握。在文章体裁上也应该做到多元化,如小说、散文、诗歌、童话、科学故事等,体裁越宽泛越好。在故事的选择上,除了一些内容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之外,其他都可以提供,比如名人传记、文学经典、科普故事等。
3 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小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相比于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要多出很多,因此也有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但是小学生天性好动,除了学习之外,还应该重视他们身体的发育和其他业余爱好的培养,不应该把过多时间都放在阅读上。一般而言,每个小学生只要保持每天至少30min的阅读时间即可。阅读的时间可以安排在每天下午上课之前,或者是每天晚上回家之后。但是,为了保证孩子们的阅读质量,最好还是应该让他们在学校或者是图书室进行阅读,以避免其他干扰[3]。
4 组织阅读活动
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积累大量的生活知识和文学常识,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但是,仅仅是通过个人的阅读,学生们很难形成持久的阅读习惯,因为小学生大多自控能力差、好动不好静,而且喜欢攀比,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受社会舆论和网络的影响巨大,一个人很难静下心来读书。这时候,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阅读活动,在活动中大家一起阅读,在这种气氛之下,阅读显得更为容易。
教师可以仿照“读书会”的形式,利用语文课的时间举办班级读书分享会。可以提前告知学生们在读书会中将要讨论的书籍,比如《三国演义》,然后安排下阅读任务,在班级读书会上,由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讨论。或者,也可以不限阅读书目,在读书会上可以自由分享自己在近一个月时间内阅读到的课外图书,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通过读书会的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还可以锻炼他们的交流和口头表达能力[4]。
5 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意课外阅读和传统教育方式的结合。
课外读物的普及和阅读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方便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是这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而有些教师甚至将一堂课中的一半时间都用来让学生们进行阅读,这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将课外读物与课堂活动相联系。
针对一些故事性很强的课外读物,教师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孩子们进行相应的活动甚至是模拟图书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进入故事所设置的情景中,以此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知识。而对于一些较为缺乏故事性,但是文学性却稍强的文本,教师可以通过逐句讲解、图文结合的方式,方便教学以及孩子们接受与理解 。
6 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于帮助他们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都十分重要,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它并没有得到校方应有的重视。首先,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各个农村小学要提高重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熏陶。其次,校方还应该注意图书资源的选择和提供、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最后还可以通过举办班级读书会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 任奎.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28-29.
[2] 吴俊霞.儿童适合什么样的阅读——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J].小学教学参考,2016(13):14-16.
[3] 曹素樟.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6.
[4] 冯彩颜.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做法探寻[J].课程教育研究,2019(9):105-106.
[5] 肖晓勇.农村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J].甘肃教育,2020(7):80.
[6] 冀京京.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