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0-12-28刘莹莹
刘莹莹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做好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管理,设立与单位发展相匹配的内部监控体系,无疑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措施
事业单位是指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体育、科学、卫生等多方面需要,以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社会组织,为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之下,事业单位以往所沿用的传统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已经不符合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需求,因此,有必要审视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现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拟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推动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风险意识淡薄
由于事业单位体制受限,使得对政府存在天然的依赖心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私营单位大多建立了与自身企业相匹配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1]。但是,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既未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选择紧随时代的脚步。通过了解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现状,不难发现其存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
2.预算管理的片面性
就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而言,多数情况仅涉及单位内的预算年度收支,至于对外投资、银行贷款以及其他经济活动,并未纳入预算管理的体系中,这导致了财务部门对于单位财务运行情况了解有限,无法通过预算管理所提供的数据,对单位财务进行合理管控。通过进一步观察这一问题,可知事业单位不少基层经济行为在财务运行体系中均未得到切实的反映、处理。
3.内部监督有待健全
囿于事业单位体制的限制,导致单位内部监督工作力度十分有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控部门的独立性不强,完全听从于单位领导,导致内控部门无法发挥其实效性。
第二,内控部门工作人员流动频繁,且待遇普遍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事业单位并不关注内控部门的建设发展。如果事业单位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通常还会抽调内控部门员工前往其他岗位任职[2]。而内控部门的工作人员自然也颇为乐意,这意味着他们的薪资水平、福利待遇均会得到大幅提升。
第三,由于内控部门缺乏独立性,意味着他们无法参与到单位的经营决策中,甚至难以对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加以客观、细致的监督,进而导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发展受阻的问题。
4.财务与业务的分离
事业单位存在两类基本活动,即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具体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密切关联,相互依存,共同支撑着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缺一不可。所有业务的风险状况及其管理,会最终影响到财务活动的进行和结果,不能单纯的就财务风险论财务风险[3]。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业务活动的开展与财务活动发生脱节,财务人员缺乏对全过程的关注,导致财务监督作用有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预算方面。国家经过一系列经济改革后,施行全面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开始施行以零基预算为主导的预算方法。但是,目前很多单位的预算依然采用经验方式,依据原有的情况和新一年的工作计划,确定具体费用支出情况,年度中间预算调整频繁,导致细化方案不实,增加了财务风险。
第二,会计核算方面。内部业务活动的风险是导致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以科研、体育部门为例,差旅费、比赛承办经费、科研经费的使用人是业务经费的使用主体,在财务核算中,仅依靠原始凭证无法清晰表达交易事项,公务卡使用制度很难全面约束单位的日常业务支出。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沟通不畅等因素,也加大了财务风险的控制难度。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1.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能够落到实处,单位管理层必须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从整体性角度审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通过引入现代化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及相关工具,搭建标准化、科学化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单位内部风险管理文化。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由单位领导发起,经过熏陶、渐塑,被单位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循、践行的一种价值理念以及行为规范。风险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应当构建与本单位发展相适应的风险文化。在塑造风险文化的过程中,尽可能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进来,加深对风险文化的理解。
其次,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扩大制度的覆盖范围,或是将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亦或是关键环节纳入制度中,以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提高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工作效率。
2.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为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是其重要途径。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初步拟定可行的财务管理机制,逐步优化财务管理的质量,以提升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比如,优化会计核算流程,深化现金流管理;强化单位财产审批,拟定全面、详实的财务计划,切实维护事业单位财产资源;加强预算工作各环节的管理,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强调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化,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以实现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信息化发展,便于精确反应事业单位财务运行状况。
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相适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将单位可能面对的风险加以罗列和量化,并为本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财务风险拟定一个标准,供单位领导参考[4]。
同时,可以建立风险问责机制,对单位内部组织架构加以革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予以细致梳理。在组织架构和岗位的设置中,重点考虑权利制衡和责任监督,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将责任划分至个人,便于员工能兢兢业业的工作。
另外,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考核。风险管理是长期持续性的过程,可以根据风险清单,每年进行组织层面的风险评估,每季度进行业务部门的风险评估,财务人员每月进行账务合理性分析,切实保障风险的可防可控。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把控能力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是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基础单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直接决定了单位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应对内部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开展多方面培训,例如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廉政教育及法律法規的学习。通过综合培训,使组织的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财务风险管理可谓是事业单位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柄利器,它不仅能够及时检测到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漏洞,同时,也能加深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对财务风险的防控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良好运行,推动单位的稳定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良的社会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刘鑫.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0):185-186.
[2]曹秀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及风险防范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09):50-51.
[3]占桂莲.探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体系完善及风险防控[J].财经界,2020(26):150-151.
[4]冯淼,韩子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20,526(06):154-15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