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研究
2020-12-28赖敏萧蕾
赖敏 萧蕾
摘 要 客家文化是凝结在建筑中的核心内涵[1],从客家文化内涵出发,探讨客家建筑和客家文化之间的联系,从五大角度总结建筑设计的特征,研究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
关键词 客家文化;建筑设计;特征;传承研究
1客家文化内涵
因战乱、逃荒、经商、政策移民及人口扩张等原因,客家人为了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形成客家人的群体性和防御性。在儒学盛行的时代,为了维系庞大的家族联系和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强调长幼、尊卑、贵贱[2]。集中表现在客家人“聚族而居”、修建祠堂和重视祭祀等方面。同时,客家人南迁会受当地的文化影响,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复杂的客家文化。
2客家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对其自然条件、历史背景及经济条件等因素产生了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客家文化,建造出具有适应于客家文化特点的客家建筑。客家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会融入客家营造理念和客家文化精神。下面将分析客家建筑与客家文化之间的联系,以体现出客家文化对客家建筑的影响至深[3]。
2.1 选址
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的基础[4],因地制宜的建筑不但能够满足客家人的生活基本需求,同时能够契合客家民系思想感情与肩负客家建筑形式传承的需要[5]。利用自然条件,适应于自然要素,客家建筑常选择在依山傍水的山区丘陵地带,营造自然山水的美好环境,体现出择居对自然的适应性。
由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大部分时间南面向阳,阳光充足,夏季会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温暖且湿润;北面背阳,而且冬季受到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刮来的寒冷的偏北风,故客家建筑多坐北朝南,呈现出前低后高的状态。在建造的过程中注重通风、遮阳、避雨等空间的营造,其建筑内部的院落、天井和通廊都是对自然条件的应对,有利于达到通风排气和冬暖夏凉的效果。这对后期客家建筑的选址有着经验性的指导,为客家人在建筑的选择与布局上提供了指导。
2.2 功能要求
客家人建造房屋首要是满足家族成员居住,解决最基础的生活需要,讲究长幼之分,房屋、器具等均按照家族辈分分配,这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礼制”的需求。根据客家人迁徙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战乱等影响,在客家文化上深深地烙下了防御思想和对外封闭思想的印记,客家建筑不仅具有本身功能的建筑空间,还具备很强的防御功能。客家围屋内设有炮楼,炮楼四周的墙体上设计了瞭望孔和射击孔,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孔则作为窗户使用。
此外,客家文化崇尚宗教及信仰,在公共空间内设有“社官庙”,每月的初一、十五,客家人都要进行祭祀活动。综上,客家建筑除了基础的生活功能之外,还包含有防御功能、加强家族和睦联系的功能等。
2.3 空间布局
闽粤赣等客家人聚集较为密集的地区建筑的空间布局典型特征,可以用“厚重外墙包围、中心或中轴对称、祠堂为核心、外闭内通”来概括。由于客家文化重视宗族观念,客家聚居的地区自然条件险恶,应对本地人的侵扰,则选择聚族而居,则出现了客家建筑中特有的宅祠合一的形式。
客家建筑对外封闭性表现在尽量减少提供对外接触的通道,为了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对外的出口通常只有一个,只在高层设置窗洞,用于通风,同时用于瞭望和攻击敌人。
2.4 建筑材料及建造技术
客家人自古尊重自然,建造建筑时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广泛运用廉价且取材方便的乡土材料。但由于客家建筑处于春夏降水量大的湿润季风区,建筑材料多考虑防潮防腐的特性,采用木材与石材结合,再加以装饰。以真实本原的形式存在,具备保温、通风、耐久性强的特性,与周围环境相统一,用本身的质感和色彩去讲解客家文化。
在使用乡土材料的过程中,客家人不断探索建造技术,对原生材料进行加工,增强其耐久性与耐候性,如砌筑夯土时,加入石灰,可增强其韧性,或者加入竹子或碎瓦片,使墙体不易开裂,推动了具有地域性客家特质的建造技术的产生。
2.5 建筑装饰与色彩
建筑的装饰是对客家文化的具象反映,通常会对墙、门、窗、地面进行装饰美化,墙面多采用木雕、灰塑、壁画、砖雕等装饰手法,而地面装饰是为了起到防滑、防潮、舒适美观的作用,多采用石板、鹅卵石、砖块等,装饰图案多为吉祥寓意的图案,通过具有写实性与装饰性手法来表现各种物象并赋予不同的含义[7],表达出对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对各地文化的包容性。
传统客家建筑的色彩与其建筑材料的选用有关,客家建筑材料多采用乡土材料,以黄、黑、白为主色调,蕴含着沧桑古朴的历史文化之深。夯土墙一般为黄色,烧制过后的黏土呈现出灰色甚至是黑色。但经过时间的流逝,会流露出夯土最真实的质感与色彩,更大程度上还原客家人朴实自然的特性,唤醒客家人脑海中对客家传统建筑的色彩记忆。
3结束语
客家建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客家文化的影响,客家文化的独特性影响了建筑的独特性,形成客家建筑特色。无论是建筑选址、空间布局、建筑材料的选择,充分体现了客家文化自然为本、防御性、尊崇宗族礼制的观念。客家建筑是客家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也是一代代客家人长年累月留下的历史印迹。通过客家建筑与客家文化结合研究后,为客家建筑文化的传承做出一定设计实践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邱路,李彦博,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9.1.
[2] 曾钊,客家建筑符号在古镇文化景区建筑中的运用研究——四川成都客家民俗建筑文化研究.天津大学研究生院,2016.
[3] 余阳,浅谈地域文化对地域建筑的影响——以江南文化与客家文化为例.湖北师范大学,2019.
[4] 熊建新,黎文勤,赣南客家围屋建筑的特点和文化探析,南昌航空大学,2012.
[5] 董子菲,赣南客家建筑形式在现代民居设计中的运用.湖北工业大学,2018.5.
[6] 何春雨,客家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体现和影响.湖南师范大学,2012.4.
[7] 李楠,傳统客家建筑文化的当代设计表达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12.
作者简介
赖敏(1996-),女,江西南昌人;毕业院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学历:硕士在读,现就职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研究方向:可持续绿色建筑技术。
萧蕾(1978-),女,广东广州人;毕业院校:华南理工大学,学历:硕士,职称:副教授,现就职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研究方向:可持续绿色建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