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工业70年回顾与展望
2020-12-28王守祯
文/王守祯
70年来,山西省累计生产原煤192.4亿吨,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外调量累计130.3亿吨,占全国外调量近四分之三,山西煤炭工业堪称“支撑共和国发展的脊梁”
70年来,山西煤炭工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承载了兴晋富民和支援全国经济建设的历史担当,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堪称“支撑共和国发展的脊梁”,也取得了弥足珍贵的深刻启示。
山西煤炭工业70年的发展历程
回望70年,山西煤炭工业走过了恢复、建设、改革和转型发展的艰难历程。从经济体制看,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全国和山西经济格局看,经历了全面恢复煤炭生产和建设、形成全国煤炭生产供应中心,到建设成为国家能源基地、新型能源基地、综合能源基地,再到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转变;从煤炭工业发展情况看,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强到优,由数量规模扩张型到集约高效、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由传统能源向绿色、清洁能源的转变,由事故频发的高危行业向安全有保障的行业转变。
山西煤炭工业经历了建国初期全面恢复煤矿生产和建设的历史时期,“一五”“二五”的大规模建设时期,1963年到1965年的三年调整期和“三五”“四五”推进机械化采煤时期。1975年末,全省发展到13个综机采煤队,综合机械化采煤的优势初步显现。地方煤矿积极进行矿井建设和环节改造,提高了矿井综合生产能力。1978年,全省煤炭产量接近亿吨,山西成为了全国煤炭生产供应中心。
1978年,正值“五五”期间,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煤炭工业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1979年,国家分配山西44套国外先进综采设备,加上国内综采设备,统配煤矿普遍采用了综合机械化采煤。地方煤矿坚持“以矿养矿、分期改造、由小到大、逐步提高”,全省矿井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六五”“七五”时期,是加快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时期。1986年,全省89个产煤县,乡镇煤矿发展到6459个,乡镇煤矿原煤产量超亿吨,占到全省煤炭产量的42%。1987年,建成投产了年产1533万吨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我国首个中外合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八五”时期,全面推行人事、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推行煤炭生产、基本建设、多种经营“三条线”管理,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全省先后建成一批高产高效矿井和一批质量标准化矿务局,全省年产百万吨以上的综采队达23个。1990年,全省7个统配矿务局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4.03%,其中综采62.25%,矿井运输、提升、排水、通风全部实现机械化。
到1997年,全省各类煤矿数量发展到历史最高峰10971个,原煤产量3.3亿吨,外调量1.93亿吨,分别占到全国的1/4和3/4。
1998年开始,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煤炭产量严重供大于求,山西煤炭“多、小、散、乱”的弊端集中显现,山西煤炭进入了脱困、调整、改革、整治和提升水平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积极推进公司制改革和企业集团化经营。轩岗矿务局实施破产,由同煤重组,形成了北部由同煤为主体的动力煤集团;西山、汾西、霍州三大公司共同组建了山西焦煤集团,形成了强大的规模和品牌优势。其他国有重点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革。一批地方煤炭企业联合改造组建了区域性集团,成为了全国煤炭百强企业。
1998年开始关井压产,2001年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在这期间,山西煤炭工业不断尝试、不断实践:2004年全面推进地方煤矿采煤方法改革;2005年率先在全国开展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2006年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2008年率先开展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通过关井压产、安全整治、整合重组,山西煤炭“多、小、散、低”格局得以根治,全省各类煤矿由1997年的1万多处减少到1053处,年产30万吨的小煤矿全部淘汰,形成了4个亿吨级、3个5000万吨级的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入大矿时代。
这一时期,全省原煤产量连续上“台阶”,2005年突破5亿吨,2007年突破6亿吨,2010年突破7亿吨,2011年突破8亿吨,2012年突破9亿吨,2014年达到历史峰值9.77亿吨。安全形势持续好转,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1以下。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能源革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山西煤炭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有效地实施“减、优、绿”,进入了推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40年来,山西煤炭产业集约化、智能化水平跨越式提升,进入“大基地、大集团、大煤矿”时代,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全面开展煤炭综合利用,循环多元转型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煤炭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安全保障跨越发展,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时期,绿色开采和谐发展,清洁化水平和职工生活明显提升;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建设,山西能源革命迈出坚实的步伐。
山西煤炭工业70年的巨大变化
70年来,山西煤炭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体现在以下几点。
1.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
2018年,平均单井规模达到157万吨/年,是1949年平均单井规模0.08万吨/年的1960倍,最大矿井规模达到2000万吨。2018年,全国年产量超过6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有15家,山西有6家;中国10强煤炭企业山西有4家;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10家煤炭企业,山西有晋煤集团、阳煤集团、潞安集团、同煤集团4家。山西煤炭由矿井多、规模小、装备水平低发展到矿井少、规模大、装备水平高的现代化大矿时代。
2.煤炭保障供应能力明显增强
煤炭年产量由267万吨发展到近10亿吨,年产量58年保持全国第一。建国70年累计生产原煤192.4亿吨,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外调量累计130.3亿吨,占全国外调量近四分之三。2018年,山西煤炭产量9.26亿吨,比1949年煤炭产量267万吨增长346倍,占2018年全国煤炭产量的25.2%,比1949年的8.2%提高了17个百分点。2018年,山西煤炭外调量6亿多吨,比1949年外调量62万吨增加1000倍。
3.煤矿装备技术水平跨越提升
煤矿井下生产由“手刨肩扛、畜力拉运”提升到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开采。2018年,全省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掘进机械化程度提高到91%;全省已有29座矿井的42个综采工作面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一大批井下变电所、水泵房、压风机房实现无人值守,一批井下胶带输送机实现了远程集中控制;36座煤矿使用了掘锚一体化,实现了高效快速掘进。
4.产品结构明显优化
煤炭结构由“一煤独大”转变到循环多元综合利用。经过70年的发展,煤炭多元综合利用等非煤产业与煤炭产业齐头并进。全省原煤洗选率达73%,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洗煤闭路循环率达100%。全行业各种综合利用电厂总装机容量达4314万千瓦;煤化工企业达到65家,各种化工产品生产规模超过6000万吨。全省煤层气抽采钻井11719口,2018年煤层气(含井下瓦斯抽采)产量超过120亿立方,居全国第一。全省煤矸石综合利用率由零发展到2017年的67.7%。
5.现代化市场交易体系基本形成
煤炭运销由国家计划统配统销到电子商务平台市场化交易和物流信息化配送。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合同签订、货款结算、融资服务、信息咨询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全国性煤炭交易市场。煤炭铁路运输从以正太铁路为主发展到大秦、朔黄、瓦日、侯月等多条运煤通道,辐射华东、华中、华南、华北等主要煤炭消费地区。
6.煤矿基本建设能力大幅提高
经过70年的发展,山西煤矿建设从设计、施工、质检到工程监理形成了完善的煤矿建设体系。建设规模、技术和工程质量等都位居全国先进水平。煤矿设计单位发展到35家,专业施工队伍21家,监理公司15家,质监站20个。一批项目被评为全国煤炭优秀工程,一大批项目被评为省级优秀工程和文明工地。山西煤炭工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这都得益于煤炭基本建设打下的坚实基础。
7.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1949年的14.98降至2004年的1以下(0.980),2011年降至0.1以下(0.085),2016年降至0.053,2018年降至0.033,煤矿安全由重特大事故频发到持续稳定好转,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8.职工素质明显提升
建国前,全省98%的矿工是文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办教育,煤矿教育从无到有得到快速发展。全省煤矿变招工为招生3.68万人,比例达90%以上,关键技术工种人员文化程度达到中专以上。全行业职工队伍由1949年的3万多人发展到2017年在岗职工102.65万人,其中煤矿在岗职工68.56万人。煤炭产业大军由文盲半文盲为主体转变到以中专以上为主体的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型队伍。
9.矿区面貌明显改善
“十一五”后,全省煤炭行业全面推进矸石山治理、三区、自营公路铁路通道、废弃矿井、采空沉陷区、周边荒山造林绿化“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推进绿色生态、文明和谐矿区建设,全省恢复治理矿山362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近600平方公里,矿区土地复垦率达到50%以上。2016年,山西成为全国采煤沉陷区治理试点省,3年内完成59座国有重点老煤矿的地质环境治理和40个重点复垦区的土地复垦。呈现了平朔矿区、塔山园区等一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典型,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矿区矿山生态环境由“千疮百孔小煤窑”转变到“绿色园林生态文明矿山”。
10.职工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解放前,在小煤窑谋生的煤矿工人被称为“煤黑子”。解放后,矿工成了企业主人,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脊梁,工作条件和环境大为改观,事故明显降低,职工收入平均8万元,告别了棚户区,住房宽敞明亮,企业文化设施齐全,煤矿职工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井下意外伤害险参保达到100%。山西煤炭矿工已经由让人看不起的“煤黑子”变身为撑起共和国腾飞的“煤亮子”。
11.行业形象明显改观
山西煤炭行业一度被贴上“傻大黑粗”“小脏乱差”的标签,“私挖滥采”“矿难”“黑色GDP”“煤老板”“暴发户”等负面新闻总是与山西联系在一起,经过近十几年的治理和发展,山西煤炭告别了“傻大黑粗”和“事故多发”的负面形象,塑造了“强高富美”的行业形象。
12.能源革命的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近年来,山西省扎实实施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减”“优”“绿”上狠下功夫,退出落后产能和发展先进产能全国领先。2016-2019年,全省共关闭煤矿106座,退出过剩产能11556万吨。煤矿数量降到978座,其中生产矿井637座,生产能力10亿吨,先进产能6.8亿吨,占到总生产能力的68%。山西煤炭工业正在以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山西煤炭工业70年的宝贵启示
山西煤炭工业在取得成就的同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启示,体现在以下几点。
1.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建国70年来,历任党和国家领导非常关心关注山西煤炭改革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50多次视察山西煤炭,60多次对山西煤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和专题研究。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把党的主张、党的方针、党的政策、党的声音一次次传到三晋大地和矿山井口,一次次为山西煤炭把方向、定基调、解难题,激发了山西煤炭人爱党爱国的巨大热情,汇聚了山西煤炭服务三晋、温暖全国的磅礴力量。
国家有关部委按照党中央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对山西煤炭工业给予及时指导和重视支持。在不同历史时期,把山西煤炭作为“试验田”“孵化器”。据统计,建国以来,国家部委在山西召开的全国性现场会、示范会、推进会、表彰会等煤炭会议,以及部委领导亲临山西调研指导多达70余次。
历届山西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山西实际,顺应大势,与时俱进,科学决策和政策指引,以及强有力的推动,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发展。从能源基地的确立,到能源政策的争取,从运销秩序的整顿规范到军矿的退出,从率先资源有偿使用到大规模的整合重组,从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到资源型地区转型综改,再到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从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到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等等,都是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强有力的推动下完成的。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山西煤炭工业的今天。
2.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
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山西煤炭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完成了全省煤炭工业体系基本形成的历史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自强崛起。山西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到三项制度改革,从积极推动公司制改革到企业集团化重组,从分离企业办社会到企业契约化管理,特别是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这些改革都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活力。山西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最大的中美合资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落户朔州,引进国外成套综采设备等,都是扩大开放的缩影,大大提高了山西煤炭生产力水平。
正是坚持了改革开放,才使山西煤炭能够自如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正是坚持了改革开放,才使山西煤炭在市场经济的摔打搏击中越打越坚强,越摔越壮大。正是坚持了改革开放,才使山西煤炭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从粗放扩张到集约高效的转型,从建设全国能源基地到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再到高质量发展和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升华。
3.坚持科技创新是腾飞翅膀
建国70年来,山西煤炭所以发生巨大变化,一条重要启示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实践提出了对科技装备技术的需求,科技装备技术的创新推进和支撑了煤炭工业的发展。山西煤炭秉承科技兴煤理念,一代代山西煤炭人孜孜以求,在长期艰苦的煤炭生产实践过程中坚持科技创新,始终如一改进装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煤炭装备技术创新项目。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研发创新,再到自主设计制造;从采掘运输机械与技术到支护装备与技术,再到安全装备与技术;从智能化采掘技术与装备到综采综掘成套装备与技术,再到智能化千万吨级特大型综采成套装备与技术和薄煤层综采智能化无人开采成套装备与技术;从瓦斯治理到煤层气抽采到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技术,阳煤集团“晋华炉”获得国际发明金奖等等。
据统计,建国以来,山西省煤炭企业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1200余项。此外,山西煤炭引进和自主创新的装备与技术在全国领先的有119项,居全国第一。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领先打破全国纪录的以及各种大奖的有65项,填补了国内外煤炭技术项目空白,引领了中国乃至世界煤炭技术发展,为山西乃至中国煤炭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
4.坚持矿工为本是坚实基础
70年来,山西煤炭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劳模的精神鼓舞人,构建了煤炭精神的指示标塔,创造了丰富的煤炭精神财富,为山西煤炭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涌现出了以马六孩为代表的一批批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劳动模范,潞安矿务局石圪节矿创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石圪节精神。进入新时代,山西煤炭人创造了“忠厚吃苦、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卓越至上”的山西煤炭精神,激励着百万煤炭职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不断创新、不断奋斗、不断奉献,创造了山西煤炭的辉煌。
5.坚持结构调整是内在要求
70年来,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脚步从未停歇,从矿井的规模结构、办矿主体结构到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在不断进行调整优化。煤炭多元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循环经济园区等非煤产业已成为山西煤炭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全省经济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走出了一条新路。
6.坚持安全至上是重要保障
“安全第一”是煤矿的永恒主题。70年来,山西煤炭始终怀着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的情怀,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健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断加大安全投入,持续改进矿井采煤方法,制定出台安全、操作和作业规程,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持续改进安全生产条件,千方百计保护广大矿工兄弟的宝贵生命。2018年全省煤矿安全形势创造了有统计以来最好成绩,促进了山西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7.坚持能源革命是必由之路
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革命的战略思想,中央把山西作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近几年来,山西煤炭认真贯彻落实能源革命的战略思想,强力推进以煤炭绿色高效开采为主的能源供给革命,强力推进以煤炭清洁利用和节能减排为主的能源消费革命,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通过几年来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有效的“减、优、绿”,山西退出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在全国领先,能源综合管理和节能减排收到良好效果,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正在形成,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煤炭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煤炭产量和销量稳定增长,煤炭收入和效益明显提升。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能源革命的科学路径,顺应能源革命的发展大势,履行能源革命的担当和责任,落实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山西煤炭才能有灿烂的明天。
站在新起点,续写新辉煌。山西是煤炭产供大省,做好煤炭这篇文章,就是要当好能源革命排头兵,搞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就是要通过技术革命,实现供给和消费革命,做到绿色高效供给,清洁低碳利用。这是山西煤炭人的铮铮誓言,也是山西煤炭人的不变信念,更是山西煤炭人的自觉行动。这是担当,也是责任,更是初心和使命。山西煤炭工业将着力打造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为我国的能源转型升级提供山西经验、贡献山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