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受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2020-12-28汪受传
薛 飞,汪受传
(山东省烟台市中医医院莱山扶正堂中医经典门诊,山东 烟台 264000)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名过敏性咳嗽,属于不典型、隐匿性哮喘。临床以干咳、呛咳、少痰甚至无痰为主要临床特征,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后咳嗽加重。汪受传认为本病当属“风咳”范畴。“风咳”之“风”主要指禀受于先天、潜伏于体内、受外风诱导而发病的“伏风”。“伏风潜伏、外风引动”为病机。发作期治以宣肺、祛风、止咳,自创经验方金敏汤加减治疗。缓解期根据患儿体质差异,治以补肺、益气、御风,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
1 疾病认识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古籍虽然无相同病名,但有相关类似的描述,如“风咳、风痰”等。如《礼记·月令》说:“季夏行春令,则谷实鲜落,国多风咳,民乃迁徙。”[1]首次提出了“风咳”之名。又如《诸病源候论·咳嗽诸病》说:“一曰风咳,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2]论述了“风咳”的相关临床特点。对于治疗,《临证指南医案·咳嗽》提出“辛以散邪,佐微苦以降气……”[3]。《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说:“一曰风嗽,风乘肺也,其脉浮,必兼鼻塞,流涕声重,口干喉痒,憎寒发热,自汗恶风,烦躁,语未竟自咳,宜款冬花散、金沸草散。”[4]
现代医家的认识。王烈将干咳少痰,反复发作的咳嗽,称为“哮咳”[5]。晁恩祥认为本病以少痰、干咳为特征,命名为“干咳”、“呛咳”、“风咳”等[6-7]。徐荣谦认为本病具有“善行而数变”之风证的特点,临床以“宣肺、化痰、止咳”为治法,疗效显著[8]。张骠认为本病病机为“风、痰相合”为病,且以“风邪”为主[9]。洪佳璇等认为本病反复发作,易导致痰气互结,瘀血内生。血瘀是关键要素之一[10]。陈培英强调“补肾”之法治疗本病的重要性,临床自拟“补肾化痰汤”临床疗效确切[11]。多数医家以虚实论治本病,分别给予宣肺、化痰、健脾、养肺等治法。
2 治疗思路
伏风潜伏、外风引动。汪教授所言之“伏风”,源于先天之禀赋,平时深潜于体内无异于平人,但当有外邪(风邪)侵袭,或者异气、异味、异物所引动,则随之被触发而发病,称之为“伏风”。“伏风”禀赋于先天,平时深伏于内,难以疏散,不易消除,而成诸风疾之主因。对多种他人接触无异之气、味、物等,一有所触则宿疾随即引发。诸如鼻涕、鼻痒、清嗓、咳嗽、痰少、喘息、哮鸣、肤痒等,皆为“风”之特征表现。因此可以归于“风病”范畴。引发宿疾的因素很多,如感受风邪、辛辣食物、刺激性气味、油漆、花粉、动物皮毛等,唯有“风邪”为要。此即“外风引动伏风”而发病之主要病机。说明这类患儿自有其异于常人的特应性发病体质。
祛风宣肺,止咳化痰。风咳发作期用金敏汤。药用蜜炙麻黄3g,蜜炙紫菀6g,天冬10g,桑白皮10g,五味子6g,炙乌梅6g,胆南星6g,黄芩10g,炙甘草3g。方中炙麻黄解表宣肺、止咳平喘,蜜紫菀清肺化痰止咳,胆南星逐风化痰,天冬生津养肺,黄芩、桑白皮解热清肺化痰,炙乌梅、五味子敛肺生津。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宣肺、止咳化痰之效。
固表御风,未发先防。本病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因此缓解期仍需要坚持治疗,以改善其“异禀”之体,同时应注意预防外感,清淡饮食,避免再次触及过敏原等,同时配合中药以固肺、补气、坚表。多以玉屏风散加味治疗。
3 验案举隅
李某,男,15岁,2018年9月1日初诊。2个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干咳,少痰难咯,伴鼻塞,咽痛,大便干,2~3日一行。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口服清宣止咳颗粒、肺力咳口服液、丙卡特罗等半月余效果不佳,仍反复咳嗽,鼻塞。胸片示双肺纹理增重。中医诊断为风咳,风束肺络证。治以祛风宣肺,润肺止咳。药用炙麻黄9g,蜜紫菀9g,天冬15g,桑白皮12g,桔梗6g,苍耳子6g,五味子9g,炙乌梅9g,胆南星9g,黄芩9g,炙甘草6g。10剂,水煎,分3次饭后温服。服药后鼻塞好转,咳嗽减轻,继续调理中。
孙某,女,7岁,2017年12月16日初诊。确诊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史2年,每年立秋前后发作或加重,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无明显诱发因素出现咳嗽甚至喘息,受凉或剧烈运动后加重。证属风咳,肺脾气虚证。治以益气补肺,健脾御风。方用玉屏风散加味。党参10g,清半夏10g,茯苓12g,炒白术12g,僵蚕9g,蝉蜕9g,防风9g,黄芪20g,大枣6g,炙甘草6g。10剂,水煎,分2次饭后温服。治疗后诸症好转,剧烈活动后亦无明显咳嗽、喘息。上方继续调理10天,并配合口服玉屏风散颗粒以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