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刚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经验
2020-12-28佘淑贤王毅刚
佘淑贤,王毅刚
(1.重庆市江津区李市中心卫生院,重庆 402274;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王毅刚用综合方法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6例,均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门诊患者。男5例、女11例,年龄6~69岁,病程3个月~3年,睡眠差11例、视力疲劳8例、面瘫后遗症1例。
诊断标准:一侧面部肌肉反复发作,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等[1]。
纳入标准:①符合面肌痉挛的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5~70岁,病程1个月以上;③签署知情同意书;④配合治疗并且能完成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血液系统疾病;②脑部血管占位性病变;③依从性差,不能完成全部治疗。
2 治疗方法
针刺:取面动,翳风,四神聪,百会,双侧外关或合谷,足三里。针刺面动、四神聪,百会穴用0.5~1.0寸针沿皮横刺,合谷、外关、足三里用1.0~1.5寸针直刺。得气后面动、翳风穴接电针仪,用断续波,弱刺激,留针20min。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
中药用归脾汤和二陈汤加减。药用黄芪20g,人参10g,白术10g,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0g,法半夏10g,龙眼肉15g,陈皮10g,醋香附10g,柴胡10g,升麻10g,肉桂10g,黄连10g,炙甘草10g。水煎,沸后15min取汁,3次混匀约500mL,分3次温服。
调养:①保持乐观,建立自信,不相互议论病情,减少自我关注。②不看手机,不看电脑,不看汽车远光灯、霓虹灯等强光,不照镜子。③不看快速移动的物体,不看细小的目标。
3 观察指标
参照shorr分级标准[2],对面肌及眼睑痉挛程度进行判定。无痉挛为0级,单纯瞬目增多为Ⅰ级,面肌及眼睑轻微颤动、但无功能障碍为Ⅱ级,痉挛明显、有轻度功能障碍为Ⅲ级,痉挛及功能障碍严重、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为Ⅳ级。
4 疗效标准
痉挛分级降至0级为完全缓解。分级下降2级及以上为明显缓解。下降1级为部分缓解。分级无变化甚至提高为无效。
5 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8例,明显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5%。
6 病案举例
兰某,女,40岁,2019年9月25日初诊。2018年5月因用眼疲劳觉眼部不适,畏光,频繁眨眼,逐渐加重至双眼无法睁眼。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在几家医院均诊断为面肌痉挛。予以奥卡西平、乙哌立松片、甲钴胺片口服,未见明显好转。2019年1月予以A型肉毒素治疗后病情好转。4月份因精神紧张及疲劳病情再次复发并逐渐加重,于5月第2次注射肉毒素治疗,但效果不理想。症见两眼紧闭或可短暂半睁,行走需要人扶持,睁眼需要用手撑开眼睑。暗光环境下、情绪放松时可睁眼30min。吃饭时可短暂睁眼,视物模糊,查视力左0.3~0.4,右0.4~0.5。眼部有异物感。神倦,焦虑,面色无华,夜寐尚好,苔薄白舌淡脉细弱。西医诊断为面肌痉挛,中医诊断为面肌痉挛(心脾失和,经脉失调)。治疗:①针刺。取穴面动,翳风,四神聪,百会,外关(双侧),足三里。②归脾汤合二陈汤加减。药用黄芪20g,人参10g,白术10g,当归10g,川芎10g,茯神10g,法半夏10g,龙眼肉15g,陈皮10g,醋香附10g,北柴胡10g,升麻10g,肉桂10g,黄连10g,炙甘草10g,五味子1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温服。10月10日二诊,睁眼困难症状明显减少,仍畏光,余症平稳。继续予以针刺治疗,中药前方再服10剂。10月24日三诊,日常生活无异常,可辅导小孩做作业,但是生气、过马路易因痉挛而闭眼,治疗同前。12月4日复诊,眼部痉挛只在情绪紧张、生气时发生,片刻后可自行恢复,不需要用手帮助。检测视力有所恢复,左0.4~0.5,右0.6~0.8,肢体冷感明显。前方加仙茅10g,巴戟天10g,天麻10g等,巩固疗效。
7 讨 论
面肌痉挛属中医“瘛瘲”“痉证”范畴。明代《证治准绳》始提出“胞轮振跳”病名[3],《审视瑶涵》从之[4]。皆认为本病属血虚生风,虚风上扰,牵拽胞睑及面肌而振跳,或心脾两虚,筋肉失养而膶动。《证治准绳》指出:“气分之病,属肝脾二经络,牵振之患。人皆呼为风,殊不知血虚而气不顺,非纯风也。”《审视瑶涵》曰:“此证谓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出。乃气分之病,属肝脾二经络之患。人皆呼为风,殊不知血虚而气不和顺,非纯风也。”肝主情志,脾在体合肉,为气血生化之源,归脾汤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气血并补,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使心脾得补而气旺血生,筋肉得血所养则困动自止,诸症可消。
此证与情志关系密切。而四神聪、百会能调心安神以畅情志,使气归其元,神归其位,阴平阳秘。神安则百病除,抽动自止。针刺面动、翳风穴可和解三阳经气,使气血自和。足三里又有健脾养血的功能。在针刺的过程中,早期面部穴位刺激不宜太重。避免加重痉挛的程度。后期可以采用缪刺法、巨刺法等,避开患侧。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者可偶刺阿是穴。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或者患者主观上对局部病灶的重视程度选穴,远端取穴的配合,以重建患者信心。
此病治疗时间长,恢复慢,症状与情绪密切相关,所以结合心理治疗,安神定机尤为重要。嘱咐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自我调整,减少不良情绪、建立自信,消减自我关注,使面肌恢复活力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