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的流行诊断与防治
2020-12-28姜青华董海臻
姜青华,董海臻
(1.长岭县长岭镇畜牧兽医站,吉林 长岭131500;2.长岭县动物检疫站,吉林 松原131500)
引起鸡白痢的病原体是沙门氏菌,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且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有种蛋垂直传播、呼吸系统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一旦鸡群感染此病,养殖场需耗费较长的时间对鸡群进行治理及消除,会为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从自身的实际经验出发,对鸡白痢的流行、诊断以及防治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鸡白痢属于细菌性传染病的一种,雏鸡较为多发,表现为下白痢,患病后两星期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此病是全国范围内发生率均较高的疾病,因此养殖户需加强对此病的了解,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此病的发生与蔓延。
1 流行特点
鸡白痢为所有鸡群都可感染的疾病,出生2~3周的雏鸡发病率最高,一旦发病常会引发大面积感染。成年鸡禽发病率较低且多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的种鸡产出的蛋会携带沙门氏菌,且病菌可通过伤口、饲料以及呼吸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如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不佳、饲养环境不清洁、饲养密度过大或温度不适合都会引发此病并出现大面积感染,进而导致大量鸡禽死亡。
2 临床诊断
雏鸡患病后少部分会突发性死亡,无明显症状,大部分出现精神萎靡、贪睡、活动力下降等症状,同时被毛凌乱、怕冷、不喜进食甚至绝食,且伴有腹泻现象,排白色稀便,粪便凝固于肛门周边导致排便困难,部分雏鸡存在呼吸性障碍。
1~3月龄的青年鸡易感此病,通常是雏鸡时发病后转为慢性,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不振,伴有白痢现象,严重者会突发性死亡,病程为20~30 d。
成年鸡隐性或慢性发病,症状不明显。鸡群大面积感染时产蛋量明显下降,产蛋高峰缩短,种鸡淘汰率增加。部分病鸡鸡冠逐渐萎缩变细,伴有下痢症状。
3 病理学变化
多数雏鸡病变不明显,嗉囊空虚为明显表征,且卵黄吸收不佳,存在肝脾肿胀现象,肝脏颜色偏黄且伴有出血点。肾小管中尿酸盐增加,小肠及盲肠表面坏死严重。存在块状出血现象。脑部充血且血液渗出,肛门周围凝结大量白色干便。青年鸡肝脾肿胀明显,肝脏被膜下存在密集度较高的红白色小点,肝脏被膜处有血块,腹腔中布满血水。心包扩张明显且厚度增加,颜色偏黄且透明度低。心肌存在坏死灶,呈黄色,数量不均等。部分病鸡心脏形态发生变化,逐步趋于圆形,坏死组织增多,肠道存在卡他性炎症。成年鸡的明显表征是卵巢炎症,卵泡萎缩变形,颜色发生变化,且卵泡内含有油水样或干酪样内容物,患有输卵管炎的同时并发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胀大且堵塞,存在凝卵样物质。患病公鸡睾丸出现炎症,且逐步缩小,质地坚硬。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学检查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鸡的肝脾等脏器的组织材料,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观察,可见散状分布呈杆样、两端为圆形的革兰氏阴性菌;将病料放于琼脂中在37℃下培养,24 h后可见圆形且湿润的菌落,无明显颜色,将之移植于三铁琼脂上培养后,发现该琼脂斜面及底层分别呈红色及黄色,且底层出现气泡。
4.2 血清学诊断
取少量细菌学检查中于普通琼脂中培养的培养物,将之与放置于玻片上的沙门氏杆菌全价血清进行混合,摇匀后放置于20~25℃下,2 min后液体出现凝集。通过凝集反应试验,得出阳性检测结果。结合该病的流行特点及症状等可最终确诊感染的为鸡白痢。
5 预防与治疗
5.1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应合理进行育雏期鸡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定期进行饲养环境的清洁,及时清除鸡粪并更换垫草,保持良好的通风。育雏室内应保持恒定温度,合理进行湿度控制。不得过密饲养,确保饲料营养丰富符合雏鸡生长需求。
及时淘汰与隔离带菌种鸡。定期进行鸡舍消毒,在育雏室入口处建立消毒池,入内人员需对使用器具及衣物进行全面消毒。从未感染此病的鸡群引进种蛋,且应全面进行孵化所用器具的消毒处理。如引进的是1日龄雏鸡,可将敏感药物普康加入到饮水中,连续饲喂10 d即可。一旦种鸡被检测为阳性必须及时淘汰,且应对其进行隔离饲养,做好隔离期的消毒,以免传感给健康鸡群。
5.2 治疗措施
中医疗法。取等量黄连、金银花、陈皮等多种药材研碎成粉,拌至饲料中连续喂食雏鸡7 d,防治效果良好。
西医疗法。以20∶1的比例将乳酸诺氟沙星兑入水中,每日对全舍鸡群饲喂两次。或以5∶1的比例将土霉素粉添加至饲料当中,连续饲喂10 d也可取得良好疗效。
综上所知,鸡白痢是雏鸡易感的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此病应从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淘汰带菌种鸡等措施入手,也可利用中药或西药进行饲喂,降低鸡白痢的发病率,及时控制住病情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