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鸡的饲养管理方法探究
2020-12-28谭哲
谭 哲
(绥中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葫芦岛125200)
林下养殖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养殖方法,现如今被大规模推广与应用于鸡养殖行业中,为鸡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分别从多个环节入手,优化选择鸡养殖位置,控制养殖流程,把握养殖细节,以此营造良好的林下鸡养殖环境,为鸡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以此提升林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地区鸡养殖经济的快速发展。
1 优选养殖位置
养殖位置的选择是林下养鸡的最初工作,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尽可能的选择有利于鸡生长的环境,为鸡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具体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林地内树木的树龄在3~5年,保证林区树木冠高,树冠稀疏,避免出现阳光直射或者遮阴度较大的情况,控制散射阳光光照率约在60%,促使鸡在林地中活动时能够获取充足阳光,以此促进鸡的生长发育,提高鸡的免疫力;还需要注意林地与养殖场之间的距离,控制二者距离约在500 m,以便于后期处理鸡排泄物。
2 科学选择鸡品种
林下养鸡第二步,要选择优质鸡品种、搭建鸡舍。林下养鸡是一种粗放式的鸡养殖模式,主要为放养,这就对鸡自身免疫力、疾病抵抗力、环境适应力的要求较高,工作人员可以选择麻鸡、芦花鸡等综合生长能力较强的鸡品种;挑选时,要选择叫声清脆、活泼好动肛门部位无污染的雏鸡,尽可能的保证同一批鸡的体型一致。在搭建鸡舍时,工作人员要合理布局,将鸡舍修建在地势较高、背风的位置,选择坚固耐用的鸡舍材料,同时配置食槽、饮水器等基础设施,搭建栖息架,控制鸡群的活动范围。
3 控制饲养规模
要想提升林下养鸡经济效益,工作人员要合理控制养殖规模,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根据养殖场鸡舍大小,保证鸡舍密度在75只·667m-2范围内;若林地条件良好,则可以适当增长养殖密度为100只·667m-2,以此保证鸡的健康成长。控制养殖密度,主要是由于若林地内养殖密度过大,则林地中的虫子则无法满足鸡群的觅食需求,且鸡的活动空间变小,会影响鸡的日常活动情况,从而降低鸡肉品质,无法体现出林下养殖的优越性。在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在每年的春夏秋3个季节进行放养,在冬季需要适当进行室内养殖,避免鸡被冻伤。
4 精心饲养管理
首先,严格控制鸡舍温度;若鸡舍温度较高,则会导致鸡体内的水分快速流失,促使鸡出现脱水、倦怠等情况,甚至造成鸡死亡;若鸡舍温度较低,则鸡会聚成一团取暖,很容易造成挤压死亡。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控制鸡舍温度在35℃左右,在雏鸡1月龄之后控制鸡舍内的温度在20~25℃。
其次,严格控制鸡舍湿度。林下养殖环境湿度对于鸡的生长较重要,工作人员要在鸡10日龄左右控制鸡舍与林地湿度约65%,在鸡10日龄后控制环境湿度>55%。若鸡舍内的湿度较低,则会导致鸡脱水,促使鸡出现绒毛干脆、脱落的情况,甚至导致鸡呼吸道疾病,增加鸡的死亡率;若鸡舍湿度过大,则会滋生细菌,不利于鸡的健康生长。
最后,严格控制环境内的通风与光照情况。工作人员要经常为林地内的鸡舍进行通风换气,保证鸡舍通风良好、环境适宜,以此保证鸡舍氧气充足,满足林下养鸡需求。工作人员需要考虑鸡生长对光照的需求,在鸡3日龄左右保证环境内的光照在20 h·d-1以上,在4~7日龄保证光照数量超过18 h·d-1,在鸡7日龄后保证光照数量在12 h·d-1以上,从而促进鸡的健康生长。
5 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在林下养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鸡舍消毒与鸡群防疫工作。一方面,需要对鸡舍的饮水器、食槽、水槽进行定期消毒,定期喷洒消毒液,或者开赞带鸡消毒工作,还可以在育雏室的入口设置消毒池;在消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雏鸡抵抗力较差的情况,选择刺激性较小的消毒液。关于鸡群防疫,工作人员可以在1~7日龄的鸡群饮水中加入不同的鸡疾病疫苗,以此预防鸡白痢、鸡病毒性关节炎等常见疾病;针对禽流感等具有较强感染性与死亡性的疾病,则可以采取皮下注射疫苗的方式。
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各地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养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消费需求,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因此,人们将林下养殖融入鸡养殖体系中,开展林下养鸡,让鸡在更好的环境中生长,从而提升鸡肉品质,满足现代社会的消费者需求。在林下养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合理选择养殖场位置,优选鸡品种,同时严格开展饲养与饲喂工作,控制养殖规模,营造良好的林下养殖环境;工作人员还需要定期开展消毒防疫工作,有效控制养殖场中的疾病感染风险,维护鸡品质的同时提升林下养殖的经济效益,为地区鸡养殖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