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推进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举措
2020-12-28马近建吴海船
马近建,吴海船
郓城县推进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举措
马近建1,吴海船2
(1.山东省郓城县程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郓城 274700;2.山东省郓城县畜牧服务中心,山东 郓城)
郓城县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工作在农业部畜牧业司和省、市畜牧兽医局的正确领导与指导下,在县局领导重视下,紧紧围绕全县畜牧业的工作重心,县、乡畜牧业统计监测人员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扎实开展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统计监测工作任务。本县承担了肉鸡和肉羊规模场监测、肉羊固定监测村监测、主要畜产品饲料价格监测、肉类销量监测、奶站监测等多项任务。主要举措如下:
1 强化领导,确保统计监测预警工作顺利开展
郓城县畜牧兽医局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局长进行具体指导,在人员、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安排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把统计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时,经常宣传统计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对统计监测工作提出严格要求。抽调了有责任心、业务水平高、有一定统计业务水平的人员,具体组织实施全县的统计监测工作。由于县局领导重视,县、村统计监测人员积极努力,本县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2 加强培训,提高统计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
打造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统计监测队伍,既是做好统计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树立业务部门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础。本县派业务骨干人员积极参加农业部畜牧总站和省、市畜牧兽医局举办的畜牧统计培训班,大大提高了县级统计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本县挑选了具有较高素质的7个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或防疫员做统计监测员,选择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畜牧知识的养殖户做监测户,定期进行培训。县统计主管人员详细讲解了本县肉羊固定监测和肉鸡肉羊规模场的报表制度,对填报涉及的统计指标含义、口径范围、作用和意义作全面的讲解,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各项数据指标和填报要求,使本县统计监测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完成统计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采取“走下去”的办法进行培训,每年2~4次深入到基层培训统计人员,到村帮助他们,针对他们统计分析比较薄弱的地方与问题及时给予指正。统计监测人员还充分利用业务时间搞好自我充电,不断学习计算机知识和畜牧生产监测系统上报操作规程,按照全国畜牧总站、省畜牧兽医局下发的学习材料认真自学,在填报中仔细摸索,最终熟练地掌握基本操作方法、操作技能和网络管理,为实现办公自动化与统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及时据实统计,认真核实,确保监测质量
根据上级规定,当地建立了严格的监测上报制度,规定每月22日为入户登记日,26~28日为上报日。村监测员必须在每月的25号前到村到户实地采集数据,在28日前上报到县畜牧兽医局。畜产品及饲料价格、肉类销量每周三及时采集,周三或周四上报。县统计监测人员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经核实无误后,按时上报,保证了统计监测数据的质量,使统计监测数据能真实反映本县畜禽生产实际情况。为了能及时发现村级统计员上报数据的异常问题,县统计监测人员通过不断认真学习、查找资料、深入生产一线,掌握各种正常生产数据,理顺各项指标间的关系。在村级统计员上报数据审核中及时发现问题找到异常数据。村级统计员有时在数据抄写、单位换算、传递转换过程中,特别是较大的数据,容易出现多一个或少一个数字的情况,县统计监测人员根据正常出栏重、料肉比、各种畜禽饲料的实际价格等指标关系和实际正常数据,进行验证,很快找到异常数据。自开展统计监测工作以来,本县没有发生一起虚报、漏报、不按时上报的现象。同时配备专用档案柜,将每周、每月的监测报表整理归档,以纸质或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4 落实责任,确保经费,努力做好统计监测预警工作
做好统计监测预警工作需要一支团结奋斗、认真负责、甘于吃苦的队伍,一方面本县对统计监测人员抓好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方面的教育。统计工作不仅单调、枯燥、繁琐,而且求人的事儿多、人求的事儿少,在工作中经常要向别人要数字、要情况、要资料,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份工作,但本县统计监测人员并没有因此而不好好工作,大家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尽职尽责,在报表审核中,绝不掉以轻心、得过且过,而是一个指标一个指标、一张表一张表的认真审查。发现异常数据后,马上进行调查核实,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及时发放补助经费,调动了监测人员的积极性。
5 继续做好畜牧统计监测工作
虽然本县在畜牧统计监测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连续多年受到了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的表彰,但工作中仍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在今后的统计监测工作中,相关部门按照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和省市畜牧领导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统计监测工作的领导,加强对统计员和村调查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统计监测的质量,做好各项统计监测工作。
(2020–09–17)
S8-9
B
1007-1733(2020)12-0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