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2020-12-28赵真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1期
关键词:致残率专科死亡率

赵真真

(解放军第九八九医院 急诊科,河南 平顶山)

脑卒中(Storke)是指急性起病,因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由于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的“三高”特点,因此对脑卒中患者的抢救和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脑卒中患者中,80%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即使短时间的缺血对脑组织的损伤都是不可逆的,脑卒中发生后灌注每延迟1 min 就有190 万个神经元细胞死亡[1],灌注每延迟30 min,治疗效果则会下降15%。因此,对脑卒中患者缺血脑组织再灌注是否及时就决定着抢救能否成功,但我国只有20%的患者能在发病后的3 h 之内抵达医院,而能够在最佳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只有2%。研究发现,我国当前在脑卒中患者院内急诊救治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延迟现象,脑卒中患者院内急诊救治各流程时间均长于美国国立神经病与中风研究所规定的标准时间;急诊救治延迟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入院方式、是否行CT 检查、是否由资深护理人员提供服务,医院应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避免或降低延迟的发生。从医疗工作角度出发,为减少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各大医院已经在急诊科、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开通绿色通道电话专线,建立绿色通道等为争取抢救时间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就护理工作方面而言,应开展急诊快捷护理流程,以适应急诊脑卒中患者抢救治疗和护理所需。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的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出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相关文献最早出现在2013 年,由崔钰春等[2]撰写,回顾性分析了其所在医院从2011 年10 月至2012 年10 月收治的9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临床快捷护理进行抢救;将2011 年之前收治的接受专科治疗但未采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9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指标有从医疗接触时间至确诊时间、从确诊转到专科治疗时间以及致残率和死亡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时间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随后两年,国内发文量并无增长,在2016年发文量出现增长,全年发文量为9 篇,2017 年涨幅较大,为26 篇,说明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中,快捷护理流程越来越得到重视,其临床意义也逐渐得到证实。

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快捷护理流程的相关文献中,研究者们大多是以不同年份的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为纳入标准,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不同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对照组一般是给予较为传统的、普通的就医流程,按照接诊、挂号、分诊;进行初步病情评估,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大小、肢体和语言反应以及二便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开放静脉通路、开放气道、通气给氧、根据情况给予气管插管;缴费、检查,专科住院治疗。观察组给予的是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患者入院前做好急救设备及人员的准备;患者入院后立即启用绿色通道,抢救过程有条不紊,医护密切配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抢救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转运过程的护理等步骤。

观察指标包括时间监测指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住院费用、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等。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 对观察指标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取构成比表示,组间对比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取()表示,进行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实验组患者比观察组患者监测的时间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但在住院花费上并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均优于观察组。

在我国,每1 万人中就会有15 人发生脑卒中,而每1 万人中就会有12 人因脑卒中死亡,脑卒中属于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疾病,预后状况欠佳,以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为主的后遗症在幸存者中出现的概率为70%,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救治必须做到快速诊断,减少前期的干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专科治疗,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呈正比,使患者尽早接受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同时也是改善患者疾病预后的关键,最终实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目标。急诊科是连接院前急救与专科急救工作协调有序进行极为重要的一环,对于后续的专科救治能否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现代医疗工作来说,对急诊流程进行优化与调整,是争取急救时间的关键。在科室会诊、绿色生命通道等程序的支持下,一方面能够提高急救效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急救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患者能否得到有效的抢救直接受到患者入院前后相关治疗措施的影响。抢救的各项工作均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急诊护理流程涉及接诊、评估患者病情、生命支持以及术前准备等多个环节,在要求时间效率的前提下又要保证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工作规范、有序完成,既要避免重复工作又要保证不遗漏重要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尽可能地为后续专科治疗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降低致残和死亡率,因此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实施与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国内关于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研究开展的较晚,虽然目前在部分医院已经得到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功降低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是此项护理流程尚无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各医院都是以自身实际状况为基础进行相关的护理。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急诊护理护理流程的发展和实际运用,应该从宏观角度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操作标准以及相应的考核体系,使快捷护理流程更加具有可推广性和实用性。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工作中开展快捷护理流程进行研究时,应充分考虑护理研究的伦理原则和严谨性,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上存在的差异,是否存在伦理问题值得研究者们给予深思。

综上所述,脑卒中的发病情况不容乐观,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开展快捷护理流程对于患者和医疗机构以及医护人员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实际工作的证实,但是在操作规范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医护工作者应通过我们的努力为脑卒中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致残率专科死亡率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浅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践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