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经》理论探讨“女子不月”的病机及治法*

2020-12-28胡欣欣

陕西中医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气内经心脾

胡欣欣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温州 325000)

《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的第一部经典大作,为中医学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其确定的治疗原则始终指导医学实践。“女子不月”之名首载于《黄帝内经》[1],即月经后期、闭经。对“女子不月”的病机及治疗思路,可以从《黄帝内经》窥得一斑。

1 《黄帝内经》中有关“女子不月”的经文记载

1.1 关于女性生殖生理的记载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中医有“女七男八”理论,是中医学界关于男女生长周期的一种说法,是说女性的生命周期数是七,每七年体现一次大变化,男性的生长周期是八,每八年有一次生长变化。女子二七,天癸至,促使冲任二脉通盛,血海充盈,胞宫满溢有时,并有孕育功能,至七七之年,天癸竭,月经亦随之停止来潮。古人对女子从七岁到七七之年的生长、发育、生殖与衰老规律的生理认识与现代医学关于女性月经、生殖功能的理论完全一致。

1.2 关于“女子不月”病理的经文记载及释义

1.2.1 《素问·阴阳别论篇》:“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条文理奥义深,一直争议颇多。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阐发,并指导临证。关于经文释义:①二阳。张介宾《类经》[2]十三卷第六注云:“二阳,阳明也,为胃与大肠二经。然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故此节所言则独重在胃耳 。”经文中“二阳”是指足阳明胃和手阳明大肠经,偏重于足阳明胃经。“二阳之病”即阳明胃病,故二阳之病常以阳明胃病统言之,此文义医家多认同。②“二阳之病发心脾”。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二阳之病发于心脾,即胃肠病变源于心脾,心脾先病而后延及于阳明胃肠。《类经》[2]曰:“盖胃与心,母子也。人之情欲本以伤心,母伤则害其子。胃与脾,表里也。人之劳倦本以伤脾,脏伤则病连于腑。故凡内而伤精,外而伤形,皆能病及于胃,此二阳之病,所以发心脾也。”二是说二阳之病发心脾,胃肠先病,而后延及于心脾。如王冰[3]注:“夫肠胃发病,心脾受之。”李念莪:“胃伤而心脾受伤者何也。脾与胃为夫妻。夫伤则妻亦不利也,心与胃为子母。子伤则母亦不免也。”再如《医经溯洄集·二阳病论》[4]所云:“夫二阳,阳明也,胃与大肠之脉也。肠胃有病,心脾受之,发心脾,犹言延及于心脾也 ……故肠胃有病,心脾受之,则男为少精,女为不月矣 。”后世医家倾向于第一种说法。③“不得隐曲”。历来注家对“不得隐曲”的解释各有不同,归纳起来包括以下4种:一指阴道病。张景岳《类经》[2]十三卷第六注:“不能隐曲,阴道病也。夫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主化营卫而润宗筋。”如厥论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 痿论曰:“阴阳总守筋之会,会于气冲,而阳明为之长,然则精血下行,生化之本,惟阳明为最,今化源既病,则阴道外衰,故不得隐曲。”二指二便不通利。如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三·阴阳杂说》[5]注:“隐曲、大小便。”三是指男女生殖功能。王冰[3]所云:“隐曲者,谓隐蔽委曲之事也。”高士宗《黄帝内经素问直解》[6]:“有不得隐曲者,男子精虚,不得为房帏之隐曲也”。指的是肾藏精,男女生殖功能正常与否的问题。正因为是涉及肾藏精,男女生殖功能正常与否和大小便的情况,故拘于封建礼教而不便与人言,成为“隐曲之疾”。四指情志不遂。亦有医家将 “不得隐曲”作“隐情曲意”解释,如张山雷“经言不得隐曲。即指所思不遂。谋虑拂逆而言。”王一仁:“阳明胃病之发生,每由于心神思虑过劳,于隐曲之念太多。不得遂其志”。马元台曰:“女子有不得隐曲之事,郁之于心,故心不能生血,血不能养脾,始胃有所受,脾不能化,继则渐不能纳受,故胃病发于心脾也。”

情志病变,阳明损伤。《侣山堂类辩·卷上·辩血》[7]说:“血乃中焦之汁,流溢于中以为精,奉心化赤而为血”,是说心也参与血液的生成,故《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有“心生血”之说。该条文记载女子闭经的主要原因是因情志不遂,忧愁思虑,或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损伤心脾,心气被抑,心营暗耗,不能化赤为血,脾不能运化水谷,脾气结而胃纳受累,久之则气血生化之源匮乏,水谷精微化源不足,血枯无以濡养胞宫而“不月”。此外,其还归纳出心脾二脏母子相依、气血互济的密切关系。

病机释义:心病不能生血→血不能养脾→脾不能运化→胃弱不纳→气血生化乏源→女子不月。

1.2.2 《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心气闭阻,胞脉失养。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藏神,主血脉,心血下行于胞中而为月事。肺主气、主肃降,朝百脉,能促心行血;肺通调水道,输布精微于周身,若雾露之溉,精、血、津、液均赖肺气之输布而达于子宫。“诸气者,皆属于肺”,“诸血者,皆属于心”。心主血与肺主气的关系,实际上是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若心肺之气闭郁不疏,心气不得下通于冲任,胞脉不充,血海枯竭,无血可下,故月事不来;抑或胞脉闭阻,血海不畅,女子不月。

病机释义:肺气失于肃降→心气闭塞→心血不降→胞脉不充或胞脉闭阻→女子不月。

1.2.3 《素问·腹中论》:“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乌贼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精血亏虚,血枯经闭。《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肝……其充在筋,以生血气。”肝在五行中属木,应春日生发之气,正是这种生生不息之气,有助于脾与心的生血功能。因吐、衄、崩、漏等致失血过多,或不节房事,阴精耗泄,精血两伤,气亦耗散。肝藏血,肾藏精,血亡精竭气耗,则肝肾俱损,营血亏虚,冲任失养而致不月。即所云:“血不足则月事不至。”条文提出现存中医妇科的第一张方剂:四乌贼骨一藘茹汤。

病机释义:精血两伤→气亦耗散→肝肾亏损→营血不充→胞脉失养→女子不月。

2 基于《内经》理论探讨“女子不月”病机及治法

2.1 二阳之病发于心脾,健脾和胃以助气血生化之源 脾与胃同居中焦,相表里,胃收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其精微经脾之运化而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输注于胞宫而为经血。胃气主降,足阳明胃经下行与冲脉交接于气街,冲脉赖此得到充养,而致“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曰“冲脉隶属于阳明”。若素体虚弱,或饮食不节,或劳倦、忧思过度,致胃伤纳减,脾虚化源不足,精衰血少,源断其流,冲任失养,血海不能满溢,出现女子不月。

故大凡通经之要在于开源。脾胃健则水谷运化,气血生化有源,常用药物如党参、茯苓、炒白术、扁豆、黄芪、砂仁、山药、莲子肉等。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等。《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室女月信不通,主张用整条山药轧细,每用一两或八钱,煮作茶汤,调以蔗糖令适口,以之送服生鸡内金细末五分许,当点心用之。并说:“此因山药善养血,鸡内金善通血也。”山药补益脾肾,鸡内金乃鸡之脾胃,以形补形,既能健补脾胃,且能化瘀积,助山药通经,《医学衷中参西录》[8]说:“女子干血劳之证,最为难治之证也,是以愈者恒少。惟善用鸡内金者,则治之多能奏效。”山药与鸡内金伍用,健脾和胃而通经,是基于《内经》理论治疗“女子不月”临床应用的典型。路志正教授崇尚脾胃学说,认为调理脾胃升降在闭经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月经以血为用,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源源而来”,胞宫方能按时满溢而产生规律月经[9]。

2.2 不得隐曲女子不月,疏肝解郁以调畅冲任气血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女子以肝为先天”始见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九·调经》[10],女子属阴,以血为本,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故“以肝为先天” 。肝气喜调达而恶抑郁,若女子隐情不发、所愿不遂,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气机郁滞,疏泄失常,冲任不畅,则月经后期、闭经。

肝气郁结者治宜疏肝解郁、理气调经,在临床运用时,又当视疾病症候不同而治之。若素体羸弱、细琐怏快、形同黛玉者,多用轻清香味之花类或气味清淡之品,如玫瑰花、绿梅花、厚朴花、合欢花、木蝴蝶、八月札、白蒺藜之属,组成疏肝调气芳香开郁之轻剂,此类轻灵之方适用于体质虚弱、有一丝情怀郁于胸臆之中,或莫名不欢者,症见胸闷不舒,情绪低落,长吁短叹,声言低微者[11]。若肝气郁结由愠怒所致,烦躁不安,怒出狂言者,多用疏肝理气、和血调经之品,如柴胡、郁金、川楝子、青皮、白芍、香附等,方以柴胡疏肝、越鞠丸之属。若忧思伤及心脾,肝郁血虚脾弱者,治宜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方以逍遥散;若肝气郁结日久化热者,丹栀逍遥散可选用。若肝血耗损,久则肝阴不足,冲任失养,治当滋补肝肾,方如一贯煎、归芍地黄丸、滋水清肝饮之类。

2.3 脱血伤肝月事衰少,补肝肾益精血而滋源续流 肝与肾同处下焦,肾藏精,肝藏血,肾中精气充盛,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肝血满盈,则肾精有所化生。精血互生滋养,使经血源源不断。又肾司封藏,肝主疏泄,一藏一泄,一开一阖,使经水行止有度。肝与肾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气血藏泻,使血海满盈有时,胞宫藏泻有期。《类经·疾病类·血枯》[2]曰:“夫枯者,枯竭之谓,血虚之极也。”若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或久病大病,或失血过多,均可致肝肾虚损、营血亏虚,天癸不能按期而至,冲任不盛,血海不充,胞宫失于濡养而发生闭经、月经量少等。

虚则补之,治疗肝肾亏虚、精枯血闭型女子不月,以补为通,补气血养肝肾,滋阴血而通经。常以菟丝子、黄精、制首乌、枸杞子、覆盆子、巴戟天、淫羊藿等补肾填精益血,佐以香附、路路通、丹参、鸡血藤行气活血通经。当届七七之年,肝肾亏虚,冲任血虚,胞宫失养,经水渐断。对于卵巢早衰、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现代医学疾病,宜从源头论治,唯有大补冲任,填补精血,不惜灌溉方为正治。宜选用紫河车、龟甲胶、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填补亏损,以扶其羸,配伍补益肝肾药物,肝肾足则精血盛,精血盛则经血有源。施京红等[12]探讨孙思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闭经的特色,认为血枯不足闭经的形成或因心脾两虚、肝伤营亏、或因肾虚津竭、血海虚寒所致,治疗上总以养血补虚、调补冲任为法。

2.4 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养心阴清心火和血脉而调经 心主血,其充在血脉。心为君主之官,为一身之大主,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故心亦可影响到胞脉。《仁斋直指·卷之二十六·妇人·妇人论》[13]云:“血藏于肝,流注于脏,而主其血者在心。”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与胞脉密切相关。月经以血为本,胞脉不充或胞脉闭阻均可影响月经的正常来潮。《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2]“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情志之郁,总由乎心。若积想在心,忧思不解,肺气闭郁,心气不得下通于胞中,发生月经后期、闭经。若心气闭郁,郁而化火,心火偏亢,暗耗营血,心血不足,则致闭经。

心气闭郁、不得下通是“女子不月”的主要病机。在治疗上当以清泻心火为主,使心气下通则经水自调。李东垣、刘完素等医家均提出经闭从心而治,清泻心火,则心血下通,经水自行。《济阴纲目·经闭门》[14]引李东垣曰:“宜安心补血泻火,经自行矣。”刘完素倡导“火热论”,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妇人胎产论第二十九》[15]中提出“如女子不月,泻心火,血自下也”,认为月经与心关系密切,闭经可从心论治,宜清泻心火,养益脾血。临证心血亏虚可用柏子仁、酸枣仁、天门冬、茯苓等养心阴,益心血,方以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归脾汤之属;若心气闭郁而化火,心火上炎者,可用莲子心、丹参、钩藤、合欢皮、百合清心养血;若心火亢盛、暗耗营阴、心阴不足,治以清心泻火,滋阴润燥,清补并投,补泻相宜,黄连阿胶汤之属;若心火亢盛,肾水不足,水火失济,当滋肾水以制心火,宜服知黄地黄汤类,药用山药、熟地、山茱萸滋肾水,知母、黄柏、丹皮、泽泻等清心火,滋阴精而降心火,培本而清源,水火相济,则月事自通。

猜你喜欢

心气内经心脾
基于“线粒体动力学”机制探讨糖尿病心肌病“壮火食气”的科学内涵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过桃花村
暖“心气”,聚“人气”,接“地气”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内经》理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心气不够要慢养生
明代医家芮经墓志铭考释
“心气”不够要懂慢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