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什么会并发脑血栓?

2020-12-28徐翠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1期
关键词:蛛网膜脑血栓下腔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该病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脑血栓、脑出血,除此之外,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极高的死亡率,易反复发作,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但大部分的老年患者不会出现头痛情况,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神经细胞功能衰退,适应能力差,对疼痛敏感性差,对疼痛反应迟钝,故头痛等症状较青壮年患者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障碍,少数患者会有偏瘫、偏盲等症状出现,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少,头颅CT 难以发现异常情况,再加上该疾病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极易被误诊。

1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疾病,表现为剧烈的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可能会存在意识丧失情况,先天性颅内血管畸形是其最常见病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人,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 周内极易出现死亡与并发症情况,其并发症为脑血栓、脑积水等,部分患者能够被治愈,发病急,须及时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若患者脑血管痉挛明显时需要先进行内科处理后才能开始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一般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或羚羊钩藤汤加减。此外,还要注意防止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再发次数越多,死亡率越高。

2 脑血栓

脑血栓是脑梗死最常见类型,由血管壁病变引起,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老年人的血粘度越高越易形成脑血栓,其发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嗜烟酗酒者、高血脂患者等。脑血栓发生的常见部位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等,因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容易造成智力障碍、记忆下降、残疾等多种危害,该病具有高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该病起病缓慢,部分患者会在睡眠中突然发病,没有任何先兆情况。及时治疗有利于降低脑血栓的死亡率,减轻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恢复。

3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什么会并发脑血栓

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在脑外发生,很难造成患者瘫痪,有些患者可能会因血液进入脑实质则会出现轻微偏瘫的症状,但是,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初期没有发现瘫痪的迹象,然而几天过后,在患者逐渐好转的时候,却发生了偏瘫情况,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栓。

当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会有大量的血液汇集在患者的脑池,脑池是大脑的重要区域之一,有许多重要的脑动脉都会从脑池经过,特别是大脑动脉的起始部分就由颈内动脉在脑池分出。由于蛛网膜下腔内部的红细胞等诸多成分被破坏,从而释放出能够收缩血管的物质,导致局部血管痉挛,最终形成脑血栓,局部血管因形成脑血栓而引发闭塞,进而使患者出现偏瘫症状,脑血栓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引起了越来越多医学家的重视。

4 结束语

蛛网膜下腔出血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是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神经功能缺损是早期脑损伤的重要特征,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引起严重的应激反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为严重头痛,使患者血压增高,出血情况加重,再加上其并发症发生率高,不利于治疗。脑血栓、脑积水等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显著提高患者的病死率,需要及时治疗,缓解患者疼痛、恶心呕吐、偏瘫等症状,对减少脑血栓及病死率非常重要。但由于老年患者颅内空腔相对较大,疼痛值域高,蛛网膜下腔出血量一般较少,出血速度慢,因此,头痛、呕吐等症状较少,但意识障碍明显。需要利用脑血管造影等方式以找出病因,明确诊断。

猜你喜欢

蛛网膜脑血栓下腔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睡前一杯水可防脑血栓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