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12-28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新区451450任正有宋彦涛
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新区)(451450)任正有 宋彦涛
肺癌为临床常见肺部恶性肿瘤,包括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NSCLC较为常见,占全部肺癌的80%左右,致死率较高。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NSCLC的首选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手术、胸腔镜手术、传统开胸手术3种,术后5年生存率达70%~90%,各种术式各有优劣,存在一定不足。本研究选取我院78例早期NSCLC患者,分析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疗效、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早期NSCLC患者78例(2016年1月~2018年10月),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两组,各39例。对照组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9.85±8.19)岁;14例鳞癌,19例腺癌,6例其他。观察组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0.34±7.78)岁;13例鳞癌,19例腺癌,7例其他。患者及家属知情、自愿并签署同意书;两组年龄、性别、肺癌种类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全麻,取健侧卧位,自背阔肌前缘至腋前线,于腋下做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向上下游离背阔肌前缘,分开切开的皮肤、皮下组织与前锯肌间的疏松组织,向后牵拉背阔肌,暴露前锯肌后缘,游离胸壁,于第5、6肋间进胸,做一长8~10cm的切口,行肺叶切除,系统清扫淋巴结,术后置入胸腔引流管。观察组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全麻,取健侧卧位,垫高胸部,切口以单操作孔为主。于腋中线第7、8肋间做一长约1cm的小切口,留作胸腔镜观察孔,放置进胸腔镜、电凝钩等,观察胸腔内情况,明确病变部位、粘连状况,于腋前线第5肋间做一长2.5~4.5 cm的切口,留作主操作孔,监视器下利用胸腔镜切除肺段,打开肺段四周胸膜和附近叶裂,解剖游离支气管、气管,收集肺段标本,快速送检,术后置入胸腔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心律失常、切口感染、肺复张不良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及术后指标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 4 1.2 5±1 7.9 6)m l,引流时间(2.86±0.74)d、住院时间(9.69±1.68)d均少于对照组的(328.56±41.63)ml、(3.51±1.05)d、(12.54±2.32)d(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无明显差异(14.12±5.58)vs(13.98±5.13)(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心律失常1例、肺炎1例,对照组心律失常1例、切口感染3例、肺炎3例、肺复张不良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5.13%(2/39)低于对照组20.51%(8/39,P<0.05)。
3 讨论
开胸肺叶切除术可有效清扫淋巴结、切除病变肺叶,但创伤大,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大,不利于术后恢复。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具有如下优势[1][2]:①利用胸腔镜,可提高术野清晰度,利于手术操作,使得淋巴结的清扫更加彻底;②微创手术可降低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从而更好抵御外界刺激,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③术后引流时间短,可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术后恢复。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不影响淋巴结清扫个数,促进术后恢复。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患者安全性高。但使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需注意:使用胸腔镜切割缝合器处理肺段边界时,切缘需距肿瘤>2cm。
综上,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不影响淋巴结清扫个数,促进术后恢复,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