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管负压引流治疗浆细胞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2020-12-28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462000张元魁胡婷婷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462000)张元魁 胡婷婷
浆细胞乳腺炎(PCM)为乳腺炎症的特殊类型,浆细胞浸润、乳腺导管扩张为本病基础,可引起乳房肿块、胀痛、乳头常有粉渣样物泌出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PCM患者96例,分组探究置管负压引流对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PCM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年龄24~53岁,平均(32.69±3.57)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36±0.46)年。研究组48例,年龄25~55岁,平均(33.76±3.81)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41±0.43)年。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知晓本研究,自愿加入。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口服甲硝唑片0.4g/次,2次/d;口服西黄丸3g/次,2次/d;持续用药10d。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置管负压引流治疗:治疗前采用B超明确病变位置、大小、深度、形状,行局部麻醉,于波动感最明显处做小切口,置入负压引装置,留置针置于病变区域进行冲洗,冲洗液为0.9%氯化钠溶液,冲洗3~6次后改为稀释甲硝唑溶液冲洗,并保留3min。采用B超进行动态监测,持续冲洗至下腔无潴留积液、引流管无液体流出后将负压引装置撤除。治疗第1d开始口服甲硝唑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效果。评估标准:显效:乳房疼痛、溢液、肿块等临床症状消失,乳房肤色恢复正常,窦道完全闭合;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乳房肤色变浅,窦道有较高程度愈合;无效:未达以上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48×100%。②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较对照组(79.17%)高(P<0.05)。
2.2 复发率 随访期间,对照组失访2例,复发9例,复发率为19.57%(9/46);研究组失访1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4.26%(2/4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5,P=0.022)。
3 讨论
PCM为非哺乳期常见的一种非细菌性乳腺炎症,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本病发病突然、进展快,易反复发作而形成窦道,使病情迁延不愈,增加治疗难度。目前,临床针对PCM的治疗方法较多,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负压引流技术等,其中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易引起乳房畸形,而PCM患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此类患者对乳房外形重视度较高,致使手术治疗的局限性逐渐增加。药物治疗虽无创无痛,其中西黄丸为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散结、消除坚肿之功效,且具有良好抗癌、增强免疫功能、镇痛、抗炎等作用,但药物治疗整体疗效不尽理想。王玉伟等[2]报道显示,置管负压引流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治疗效果良好,对乳房外形影响小,越来越受广大医生及患者青睐。
本研究将置管负压引流应用于部分PCM患者药物治疗基础上,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分析其原因在于:药物治疗消除炎症过程中所引起的纤维素沉积,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损伤正常乳腺组织,而置管负压引流可对患者脓腔、窦道、瘘管等进行负压持续引流,引流彻底,可有效减少纤维素沉积,从而减轻正常乳腺组织损伤,与甲硝唑配合可起到协同作用,有助于缓解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效果。同时置管负压引流切口小,创伤性低,可较好保持乳房外形,可促使乳房恢复正常外形。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随访期间复发率仅为4.26%,低于对照组19.57%(P<0.05)。表明采用置管负压引流治疗PCM患者能有效降低复发率,从而改善预后效果。
综上可知,采用置管负压引流治疗PCM患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能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