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28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332000叶红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332000)叶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给予对比分析,根据抛硬币的方法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分别为26例患者。其中,综合组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30~70(49.57±1.27)岁;病程3月~10年(4.52±1.01)年;常规组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30~74(49.84±1.46)岁;病程3个月~12年(4.85±1.42)年。各组患者资料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综合组给予心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对于存在绝望情绪的患者而言,则需要介绍典型的疾病案例,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心,同时,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而言,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患者解决内心的困惑和问题,积极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不断从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形成正确而又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除此之外,帮助患者抒发内心的不良情绪,努力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得患者能够正确自身的患病情况。②健康教育护理。为了能够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有关认知,可以利用现代的互联网、多媒体等方式,加强健康教育的指导和干预,如: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视频和图片以及开展讲座等形式,帮助患者了解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方案,确保患者营养的均衡。常规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按照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年龄段的不同,给予心理护理。同时,按照医嘱给予用药指导,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用药期间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定期患者饮食清淡,切勿食用刺激辛辣的食物,避免病情恶化。
1.3 临床观察指标 收集并统计两组患者资料,同时,比较综合组和常规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以及健康认知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应用SPSS19.0版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检验水准为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 两组护理前的心理状态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综合组的焦虑情绪评分(42.12±1.21)和抑郁情绪评分(43.65±2.14),均低于常规组的(49.25±0.46)、(49.96±2.54),P<0.05。
2.2 对比两组健康知识的认知率 综合组对于健康知识的认知率25例(96.15%),显著高于常规组20例(76.92%),P<0.05。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旦发生,具有至于难度大、反复发作几率大以及病程时间长的特点,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会提高患者的致残率,上述症状一旦出现,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并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1][2]。目前,临床上通过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心理状态,通过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加强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和指导,能够提高患者对于该类疾病的有关认知,更加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研究认为,综合组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综合组对于健康知识的认知率25例(96.15%),显著高于常规组20例(76.92%),P<0.05。由此可见,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与常规的护理方法相比,通过给予心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且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综上所述,临床上通过实施心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更加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