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苗勒管激素指标对女性生理病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0-12-27刘艳凤
刘艳凤
·综 述·
抗苗勒管激素指标对女性生理病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艳凤*
(天津爱维医院检验科,天津 300000)
抗苗勒管激素又被称为苗勒管抑制物,对于女性的生理及病理均存在重要影响,是一种具有稳定性的标记物,与其他生物物理、生化标记物相比较,抗苗勒管激素在女性的卵巢功能评估中存在重要影响,可有效测量卵巢早衰,对于绝经时间同样具有预测效果。本文主要综述抗苗勒管激素对女性生理、病理影响,对于深入认识抗苗勒管激素指标对女性生理病理影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抗苗勒管激素;女性;生理;病理;影响
抗苗勒管激素属于转化生长因子成员,是一种由卵巢颗粒细胞以及睾丸支持细胞所分泌的二聚体糖蛋白,对于两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存在调节作用。
抗苗勒管激素的首次发现时间为1947年,研究人员对其实施了分离和钝化,随后对于抗苗勒管激素的受体基因进行了测序与克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抗苗勒管激素的认识不断提高,目前,临床已将抗苗勒管激素广泛应用于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以及反应性的预测当中[1]。本文针对抗苗勒管激素对女性生理、病理影响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期望为临床深入认识抗苗勒管激素指标对于女性的影响提供指导意义。
1 抗苗勒管激素的概述
抗苗勒管激素是由女性卵巢颗粒细胞所分泌的苗勒管抑制物,与女性卵巢功能存在密切联系。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抑制素B(Inhibin B,INHB)、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以及雌二醇(Estradiol,E2)等指标来评估女性的卵巢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抑制素B、雌二醇均会下降,但是卵泡刺激素则明显升高。但是,上述激素指标由于受反馈环路调控,相互间存在较大影响,因此临床进行检测时,需要多次抽血进行检测,通过综合分析来得出结果。此外,约95%左右的女性雌二醇水平在卵泡刺激素影响下呈现周期性变化,因而女性在检测卵巢功能时,需要在月经第三天进行抽血检测。虽然是临床的一般诊疗程序,但由于需要依据月经时间进行检测十分不便,检测灵活性差,因而,寻求一种准确性高、检测方便的指标已成为广大妇科医生以及女性的普遍需求。
至今为止,抗苗勒管激素测定女性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较多,,如评估卵巢功能、不孕症、低促性腺激素性腺机能的减退、卵巢早衰等,近期研究指出,抗苗勒管激素在预测女性绝经时间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 抗苗勒管激素的生物学特性
抗苗勒管激素的化学性质为二聚体糖蛋白,属于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的一员,主要通过卵泡来与受体相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在人体内,抗苗勒管激素半衰期平均为27.6小时,需要8天的时间才可完全清除。
3 抗苗勒管激素对于女性一生的影响
女性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和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可在每年下降5.6%,但是该水平与出生体重无关系,主要在7岁开始逐渐升高。自女性出生之日起,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开始逐渐升高并于女性25岁时达到最高值。青春期时,抗苗勒管激素主要由腔前、小卵泡以及初级颗粒细胞产生,成年女性的抗苗勒管激素水平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在女性一生当中,月经周期、胰岛素增敏剂、激素类避孕药等因素均可对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相关结果显示服用避孕后不会影响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但是停止服用后,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有上升情况[2]。此外,吸烟对于女性相关疾病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临床关于吸烟女性抗苗勒管激素水平的检测数据存在不一致,但是结果均显示水平有升高情况。
4 抗苗勒管激素和卵巢功能
法国教授Jost于1947年首次在胚胎睾丸细胞发现抗苗勒管激素,发现抗苗勒管激素可使雄性胚胎苗勒管退化,使沃尔夫管在睾丸间质细胞所分泌的睾酮影响下发育成为输精管、附睾以及阴囊,若抗苗勒管激素缺乏,则可进一步分化成子宫、输卵管以及阴道。因此,抗苗勒管激素最初被称为苗勒管抑制物。之后研究发现,女性卵巢颗粒细胞同样可分泌抗苗勒管激素,因此,该激素成为反应女性生理功能以及病理改变的一项重要指标[4]。与卵泡刺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抑制素B等指标不同,抗苗勒管激素无周期性变化,具有恒定的水平,可在任何一天通过抽血来检测,从而反应女性卵巢功能。
5 抗苗勒管激素和绝经时间预测
一般情况下,女性在40~60岁间发生生理性绝经,但是女性在十年前就已经存在生育能力减弱的情况。在围绝经期,卵泡数量可减少至上千个以下,当卵泡数量极少时,女性即可出现绝经表现,且绝经年龄存在遗传性。
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在预测女性绝经时间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相关研究表明,若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低于极限值,那么女性绝经时间会早于平均时间5年[3]。索尔斯通过测量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以及统计模型精确预测了绝经时间,但是其研究忽略了年轻女性[4]。弗里曼等报告指出,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低于0.2 ng·ml-1,45~48岁女性绝经前平均时间为5.99年,35~39岁女性绝经前平均时间为9.94年,当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大于1.5 ng·ml-1,老年女性的绝经时间为6.23年,年轻女性超过了13年[5]。布鲁尔通过对21-46岁的250例女性进行研究发现,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可精确预测女性的绝经时间[6]。
6 抗苗勒管激素和辅助生殖技术
6.1 控制性超促排卵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控制性超促排卵是常规的关键技术。不同原因不孕患者的卵巢功能不尽相同,因而对于外源性促排卵药物的反应具有较大的差异,与抑制素B、卵泡刺激素等相比较,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对于促性腺激素的预测价值更高,可准确反映卵巢高、低反应。在新鲜期和冻融期,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与获得卵母细胞以及囊胚数量存在相关性,有助于提升辅助生殖技术的成本效益[7-8]。
6.2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
在体外授精以及卵母细胞内精子注射的治疗中,妊娠结局易受临床妊娠率、胚胎质量、胚胎种植潜能、授精率等因素影响。经研究发现,抗苗勒管激素的浓度与体外授精以及卵母细胞内精子注射治疗存在显著相关性,术前检测抗苗勒管激素的浓度可减少双胎妊娠率。
7 抗苗勒管激素和医源性卵巢早衰
生殖潜能降低、卵母细胞丢失、过早绝经、骨盆区域放化疗等均可对女性相关疾病造成影响,如医源性乱卵巢早衰;此外,若在儿童期发生肿瘤并接受了化疗的女孩也有可能发生医源性卵巢早衰,因此,临床建议此类女性尽早评估卵巢功能。展开相关治疗前,检测女性的抗苗勒管激素水平,能够评估某些个体女性早产风险,从而实施保护生育能力方法。临床发现,某些药物对于生育能力的影响较低,例如高度卵巢毒性制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美法仑、硫酸氢钠等)、中度卵巢毒性制剂(顺铂、阿霉素以及卡铂等)。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乳腺癌的化疗药物具有卵巢毒性,采取放射治疗时,可发生卵巢功能障碍[9-10]。
1 赵蓉, 陈圆, 顾玉婵, 等. 女性抗苗勒管激素分泌的影响因素及其检测价值[J]. 武警医学, 2015, 12(11): 1163-1166.
2 王昱普, 刘国敏, 赵志伟, 等. 抗苗勒管激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6, 24(04): 25-32, 46.
3 马芳芳, 王厚照. 女性不孕患者抗苗勒管激素、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卵巢抗体检测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 24(07): 106-107.
4 曾莉, 唐小珂, 周琦.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对女性内分泌及生理功能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 2018, 47(6): 27-29.
5 岳朝艳, 钱佳能, 应春妹. 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方法学比较及女性正常参考区间建立[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9(6): 454-456.
6 孙志豪, 梁军, 张荣华. 抗苗勒管激素、抗精子抗体与抗心磷脂抗体在不孕女性中的检测价值[J]. 江西医药, 2019, 54(4): 415-417.
7 彭潇, 廖美清, 杨洪艳. 育龄期女性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与中医体质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9, 34(5): 1097-1099.
8 刘曼琳, 杨冬梓. 抗苗勒管激素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 (5): 381-383.
9 高雪林, 刘莹, 王一青. 抗苗勒管激素临床研究应用新进展[J].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17, 37(6): 507-510.
10 张新云, 李满桂, 马秀清. 抗苗勒管激素在临床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青海医药杂志, 2015, 45(04): 77-80.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Mullerian hormone on femal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Liu Yan-feng
(Laboratory of Tianjin Aiwei hospital, Tianjin 300000)
Anti-Mullerian hormone, also known as Mullerian tube inhibitor,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women's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and is a stable marker. Compared with other biophysical and biochemical markers, anti Mullerian hormone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women's ovarian function evalu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measure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and also has a predictive effect on menopause time. This paper mainly reviews the influence of AMH on femal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AMH on femal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Anti Mullerian hormone; Female; Physiology; Pathology; Influence
Olaparib plus Bevacizumab as First-Line Maintenance in Ovarian Cancer
Ray-Coquard L, Pautier P, Pignata S, et a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receiving first-line standard therapy including bevacizumab, the addition of maintenance olaparib provided a significant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benefit, which was substantial in patients with HRD-positive tumors, including those without a BRCA mutation. (Funded by ARCAGY Research and others; PAOLA-1 ClinicalTrials. gov number, NCT02477644.).
(N Engl J Med. 2019, 381(25): 2416-2428.)
刘艳凤,女,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女性生理病理研究,Email:w_1376@163.com。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