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2020-12-27徐亚吉魏媛媛方明鄢硕许毅
徐亚吉 魏媛媛 方明 鄢硕 许毅
·教学管理·
整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徐亚吉*魏媛媛 方明 鄢硕 许毅
(成都大学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医学生是新时期中国本科医学教育的目标。我校将传统实验课程内容从基础医学理论课中分离出来,将学科间有交叉性、连贯性和系统性的内容有机整合,构建新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通过教学资源开发、课堂知识内化及考核方式改革等举措,确保整合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有效实施;该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和以上教育目标实现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整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培养能力
中国临床医学专业实施战略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中明确指出:“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纵向或(和)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医学教育的中心环节,是高等医学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其改革和创新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1]。为契合这一培养标准,我校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推进改革,将不同学科中内容上有较强联系的课程进行横向跨学科、纵向跨基础与临床的有机整合,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 整合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构建
传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程体系,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验证,相关学科间缺少必要的融合,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技能;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按部就班的实验操作为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足。为适应21世纪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如:第三军医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进行了基础与临床课程的分类改革[2-3];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汕头大学医学院开展基础与临床课程的全面整合[4-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成都医学院进行了“探究为基础”的分类实验课程整合[6,7]。
在借鉴国内外各医学院校改革经验,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交叉性、先进性的基础上,将我校实验课程内容从理论课中独立出来,部分整合为新的实验课程,具体如下:由细胞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和病理学课程整合而成的显微形态实验学;由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整合而成的机能学实验;由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医学遗传学融合而成的医学生物实验学;由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等课程整合而成的免疫微生物实验学。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将形态与机能、宏观与围观、生理与病理、基础与临床有机整合,并充分体现了实验课程的主导地位。
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在课程运行中,我校根据上述实验所属学科性质和条件成熟程度,选取部分项目打造综合创新型实验,以期实现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大整合,开设《基础医学研究方法与训练》课程,内容包括进食状态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肝糖原的影响、急性酒精中毒及药物醒酒作用的研究、急性肾损伤及解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整合实验和自主设计开放性实验等。
2 整合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实施
如何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是整合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改革成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通过专家论证、参观学习和师资培训等途径,从三个方面细化实施方案。以下将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整合实验为例阐述具体实施过程。
2.1 教学资源开发阶段
新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为其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教师是实验教学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可结合其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整合实验平台、学生资源和网络技术等开发系列教学资源[8]。本项目中,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最常用的经典动物模型。该模型的制备对操作熟练度要求较高,可能造成大量的实验动物无意义牺牲。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及微课(包含实验操作视频、实验设计理论知识测试题和实验现象相关思考题等),将能节约实验资源,最大化实验动物的价值。
2.2 课前知识储备阶段
此阶段将传统填鸭式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转化为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践行“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观,体现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实验课前自行通过微课和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学习相关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思考微课中的相关问题,如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大鼠可能出现哪些表现?如何评估其损伤程度?损伤机制如何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本次实验设计方案。
2.3 课堂知识内化阶段
为保证该环节顺利进行,我们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2.3.1 学生汇报实验设计方案,师生提问并由该组同学回答
在应激条件下的认知神经生理学过程,让人们对负性情绪注意偏向更加明显,识别更快,记忆成绩更佳,更持久[9]。在应激过程中,高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某些组设计了观察脑缺血后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程度,则需要了解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sidase,GSH-Px)等指标各自的生物学意义及脑损伤后可能的变化趋势。由于需要在课堂汇报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师生问题,必将促使学生在课前查阅文献资料做好充分准备,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思想的知识。
2.3.2 实验实施为该课程的重要环节
实施过程可有效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观察、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由于本实验属慢性动物实验及实验设计需动态观察各个病理过程,因此,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如有多个实验组设计通过行为学系统检测脑卒中后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损伤程度,则在实施该项检测前需整合方案、优化指标,并协调检测时间;又如某些实验组设计观察脑缺血后脑组织的形态学及炎症浸润改变,则须提前学习实验动物灌注、固定、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实验技能,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3.3 有效考核方式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保障
整合基础医学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旨在公正、合理的评价学生的成绩。让学生通过改革的考试方法,能获取知识,锻炼实践技能,促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10]。本课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查阅文献、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汇报及问题回答、动物手术操作技能、标本制作、生化指标检测、软件系统使用与分析、观察记录指标和实验报告(小论文)完成情况等。多维度考核方式的构建是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可见,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有效促进外化知识的内化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经典实验及基本操作技能,如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制作、病理切片制作和生化免疫学指标检测的同时,将小动物行为分析系统、数字化图像处理、GraphPad Prism绘图与统计软件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实验。更重要的是,具体实验环节及检测指标的自主设计,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实验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11]。
医学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效果[12]。我校结合综合性大学中医学教育现状,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打破传统基础医学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程的体系,建立了新的实验模块。在这些实验模块运行过程中,孕育出了基础医学大整合课程《基础医学研究方法与训练》,并制定配套考核方式。该课程将形态与机能、生理与病理、基础与临床等多个模块的实验内容有机融合,强调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李淼焱, 王秀芝, 张琪, 等.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地方高校教学改革[J]. 辽宁教育研究, 2004, (05): 54-55.
2 李泽桂, 张吉强, 陈德英, 等. 正常人体学综合课程的构建[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4, 12(04): 304-307.
3 王云峰.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教育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02): 67-68.
4 陈季强, 夏强, 富丽琴, 等.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1): 73-75.
5 高分飞, 陈海波, 石刚刚. 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01): 103-104.
6 江凌凌, 何彦芳. 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 重庆医学, 2011, 40(22): 2286-2287.
7 丁文龙, 卢健, 徐大刚, 等.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组织架构及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8(S1): 36-39.
8 郑鹄志, 卢一卉. 浅议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途径与策略[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7(03): 157-161.
9 Joels M, Pu Z, Wiegert O, et al. Learning under stress: how does it work? [J]. Trends Cong Sci, 2006, 10(4): 152-158.
10 邹凌燕, 王克芳, 李峰, 等. 《护理学基础》实验考核的改革[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18): 7-8.
11 曲伟, 邱成军, 刘明亮, 等.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07): 216-218, 224.
12 秦晓群, 舒衡平, 张新平, 等. 基础医学整合式创新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09): 1-72.
Study and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ode in integrated basic medical experiments#
Xu Ya-ji*, Wei Yuan-yuan, Fang Ming, Yan Shuo, Xu Yi
(School of Medicine,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 Sichuan)
It is the goal of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to cultivate medical students with innovative abilit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ility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We separate the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course from the basic medical theory course, integra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herent and systematic contents, and build a new basic medical experimental course system.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internalization of classroom knowledge and the reform of assessment methods, we can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ed basic medical experiment course. The teaching mode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raining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s and achieving the above education goals.
Integrated basic medicin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ultivation of ability
(2019-9-29)
成都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编号:cdjgb2019038;cdjgb2019025)
徐亚吉,女,讲师,主要从事生理学教学及科研工作,Email:178299006@qq.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