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破裂的临床治疗及效果观察
2020-12-27郑敏付笑笑
郑敏,付笑笑
(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 奎屯)
0 引言
子宫肌瘤属于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中年女性是该疾病的好发人群[1]。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相关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出现了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有研究发现,成年女性的子宫肌瘤发病率约为50%~60%[2]。目前,临床上关于子宫肌瘤的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明确,该肿瘤对性激素的依赖性较强,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基因突变、雌激素、环境因素等[3]。发生子宫肌瘤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规律、贫血等。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患者还可能失去正常的生育功能,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4]。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方式。随着微创技术应用的愈发广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获得了临床医者及患者的广泛认可[5]。而随着临床上腹腔镜子宫剔除术的广泛开展,也导致了相关问题的出现,生育年龄患者的瘢痕子宫妊娠情况不断增多,子宫破裂问题成为了临床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就收治的52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破裂患者进行分析,对其发生的原因及诊断方式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2例子宫破裂患者进行分析。对患者出现子宫破裂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患者子宫破裂的不同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方式。患者年龄为 23~39岁,平均(29.62±5.38)岁,妊娠为 24~40周,平均(30.26±2.82)周。初产妇有21例,经产妇31例。前次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情况:在52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中,有31例患者为肌壁间肌瘤,有6例为黏膜下肌瘤,15例患者为浆膜下肌瘤;肌瘤位置位于子宫前壁的患者为38例,位于后壁位置的患者为9例,有4例患者肌瘤位置处于宫颈处,1例患者为前后壁处。52例患者的子宫肌瘤数量如下:34例患者为单发性肌瘤,9例患者存在2个肌瘤,6例患者存在3~10个肌瘤,有3例患者的肌瘤数量超过10个。本次收治的52例患者妊娠时间距离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时间不超过6个月者为27例,有18例患者的妊娠时间距离手术完成时间为6个月至1年,有4例患者时间超过1年低于2年,3例患者的妊娠时间距离手术完成时间超过2年。
1.2 方法
收治的52例子宫破裂患者中,有30例患者在破裂前仅出现了下腹隐痛、腰酸等症状表现,并未发现明显的子宫破裂情况。有19例产妇在子宫破裂前出现剧烈的下腹撕裂性疼痛感或情绪异常烦躁、伴随阴道出血等症状,有3例患者发生休克。为这些产妇进行胎心率的测量,发现有35例患者的胎心率超过了160次·min-1,有17例患者的胎心率测量结果低于120次·min-1。在收治这些发生子宫破裂的患者后,均为这些患者进行急诊剖腹探查术,经查探,本次收治的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子宫瘢痕处破裂。其中完全性子宫破裂者有15例,不完全性破裂患者为37例。有9例患者的子宫破裂口超过了10 cm×5 cm,有4例患者的破裂情况累及宫颈,出现了阴道裂伤的情况。经诊断后,根据患者的子宫破裂情况不同及破裂类型、程度、性质、出血量的不同,为患者采取了对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出现休克状态的患者,术前为患者输血,做好术前准备。对于先兆子宫破裂者,应当对患者的子宫收缩情况进行及时的抑制,可以给予患者90 mL肌注哌替啶以及30 mL浓度为30%的硫酸镁混合30 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处理,或直接为患者进行乙醚全麻注射处理。检查所有患者的用药情况,对于还在进行宫缩素滴注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立即为患者进行停药,同时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进行输氧治疗。做好所有术前准备工作后,再为患者开展对应的手术,应尽量选择子宫修补术治疗,若实在无法进行子宫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则采用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于存在子宫破裂延伸较长的患者,则给予其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若同时伴随着阴道撕裂的情况,则开展阴道裂伤修补术治疗。在本次收治的52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采用子宫破裂修补术进行治疗,26例患者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5例患者采用次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有4例患者同时行阴道裂伤修补术治疗。
2 结果
经过对症的治疗干预后,52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于治疗后1周痊愈,有2例患者由于受到感染造成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所有患者都在15 d内痊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患者的住院时间为 8~15 d,平均(10.52±1.16)d。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临床上子宫肌瘤术逐渐向着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保留子宫的方向发展[6]。随着临床上生育前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人数的增多,也就造成了许多术后能再次进行正常妊娠的女性人数增加,临床上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增加[7]。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下,虽然这种手术属于微创手术,较传统手术下,该种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明显少了很多。但由于患者的病灶部位较为特殊,经过手术后,子宫留有薄弱环节,而当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至妊娠后期时,其子宫会出现胀大的情况。在妊娠的过程中,会逐渐增大子宫壁所承受压力,而行手术后或多或少都会留下瘢痕,在原瘢痕处,可能由受压而引发子宫破裂。子宫破裂是产科分娩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若患者一旦出现了子宫破裂的情况,通常会出现短期内大量出血的情况发生,容易造成患者休克,对患者及腹中胎儿的影响巨大。经过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分析,推测影响子宫破裂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术中情况。在术中为患者进行腹腔缝合时,可能由于该种缝合难以按照层次对合,这就导致缝合后的子宫肌层存在局部的薄弱位置,当压力增强时,薄弱点容易承受不住压力而导致子宫破裂。在手术过程中,若将电凝过度使用,导致子宫边缘组织对合欠佳,就容易导致子宫破裂。②肌瘤情况。患者术后子宫肌层的恢复主要受到子宫肌瘤生长部位、子宫肌瘤的具体数量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的影响。若患者的肌瘤分布较散、数量较多,在为患者开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时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就越大,而留下的子宫薄弱点也就越多,患者术后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也就相应越大。③术后切口的影响。受缝合方式、手术操作方式等方面的影响,都会造成患者术后的瘢痕出现程度不一的缺陷,而当瘢痕发生重度缺陷的情况时,就可能造成切口裂开,导致子宫破裂。目前治疗子宫破裂的方式较多,主要与患者的子宫破裂程度、类型以及性质等方面有关。包括子宫全切术、子宫裂口修补术、子宫次全切术。若能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子宫,手术时则尽量不选择子宫全切术,这种手术不仅会导致患者正常的生育功能丧失,在手术过程中也会有较多的出血,手术危险性相对较高,因此在尽可能不必使用子宫全切术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其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出现子宫破裂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患者子宫破裂的不同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方式。在52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采用子宫破裂修补术进行治疗,26例患者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5例患者采用次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有4例患者同时行阴道裂伤修补术治疗。通过对症的治疗方式,52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于治疗后1周痊愈,有2例患者由于受到感染造成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所有患者都在15 d内痊愈。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容易导致子宫存留薄弱环节,导致产妇易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临床应根据患者子宫破裂的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手术方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