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性脾破裂27例的临床CT诊断分析

2020-12-27胡英士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关键词:外伤性脾脏实质

胡英士

(四川宝石花医院 放射科,四川 成都)

0 引言

脾脏属于人体外周免疫器官中的一种,它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比如,过滤血液、储存血液等,但是由于脾脏的质地较为柔脆,因此,当人体腹部受到外伤时,其脾脏是最容易受到损伤的一个器官[1-2]。外伤性脾破裂是由非病理的外部因素引起的脾脏损伤,外伤性脾破裂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于腹部闭合性的损伤,另一类是发生于腹部开放性的损伤。造成外伤性脾破裂的因素较多,比如气浪或炸弹等冲击伤;刀剑、子弹等锐器伤或火器伤;撞击伤、坠落伤以及挤压伤等[3-4]。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且在呼吸时疼痛感加重,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内出血的情况较为常见。但是如果未完全破裂患者未得到及时救治或者受到二次伤害,病情会快速恶化加剧,出血量增大,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许多学者都认为CT检查是诊断外伤性脾损伤的有效方式,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敏感度的优势,同时还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患者的损伤程度,对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4-5]。鉴于此,本文将对27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CT诊断进行探究分析,现将研究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27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7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16~71岁,平均(43.64±12.64)岁;车祸外伤10例,坠落外伤7例,碰撞外伤6例,跌倒外伤4例。所有患者均在外伤产生后3 h至2 d进行CT检查。

1.2 方法

采用螺旋式CT扫描仪对27例患者进行诊断。设置间隔为8 mm,层厚为8 mm,螺距为1.5,电流为150 mA,电压为120 kV,矩阵为512×512,FOV为200 mm。

CT增强扫描时,使用的造影剂为欧乃派克,成年人注射量为100 mL,未成年注射量为1.5 mL/kg,将注射速度控制在2~3 mL/s。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动脉期注射延迟25 s,静脉期注射延迟70 s。从患者膈顶开始扫描至患者肾脏最低位置。

1.3 观察指标

根据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对于外伤性皮破损程度分级,对患者诊断结果进行分级[6-7]。脾脏被膜出现破裂,或者被膜和脾脏实质受到轻度损伤,手术时可见到脾破裂长度不超过5 cm,深度不超过1 cm,即为Ⅰ级;脾破裂长度在5 cm以上,深度在1 cm以上,脾门未受到损伤,或者累及脾段血管,即为Ⅱ级;脾破裂,同时脾门或者脾脏出现部分断裂,或者脾叶受到破损,即为Ⅲ级;脾脏出现大范围的破裂,或者脾蒂、脾脏主动脉受到破损,即为Ⅳ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T平扫诊断结果

结果显示,经过CT平面扫描诊断,被确诊为外伤性脾破裂的有18例,提示为可疑外伤性脾破裂的有5例,另外4例患者经检查提示无异常,诊断敏感度达到了85.19%(23/27),诊断特异性达到了66.67%(18/27)。被确诊为外伤性脾破裂的18例患者中,被诊断为Ⅰ级脾破裂的患者有7例,该类患者的诊断结果中可看出脾脏包膜下,出现半月形或者新月形的密度较高的阴影或者密度混杂的阴影。被诊断为Ⅱ级脾破裂的患者有5例,该类患者的诊断结果中可看出脾脏实质内出现了近似圆形或者圆形的密度较高的阴影或者密度混杂的阴影,且伴有脾肿大,个别患者脾脏周围间隙出现小部分积血。被诊断为Ⅲ级脾破裂的患者有3例,该类患者的诊断结果中可看出脾脏实质内出现条状、线条样或不规则形状的密度较高的阴影或者密度混杂的阴影,并且这类患者脾脏出现增大、轮廓不清现象以及肝脾、左结肠旁沟和左肾周围阴影密度不均匀现象。被诊断为Ⅳ级脾破裂的患者有3例,该类患者的诊断结果中可看出脾脏实质内出现较多的低密度阴影,个别患者出现脾实质分离现象,同时出现大量积血。提示为可疑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诊断结果,脾脏实质密度较为均匀,轮廓较为模糊,左肾周筋膜增厚,且在结肠旁沟内存在积液。

2.2 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

结果显示,18例患者经过CT增强扫描后,均被确定为外伤性脾破裂,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达到了100.00%。被诊断为Ⅰ级脾破裂的患者有10例,该类患者的诊断结果中可看出脾脏实质出现显著的均匀性强化,血肿未出现强化,从而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密度差异。被诊断为Ⅱ级脾破裂的患者有6例,该类患者的诊断结果中可看出脾脏实质出现显著的均匀性强化,血肿或者撕裂伤未出现强化,密度差异明显呈现。被诊断为Ⅲ级脾破裂的患者有2例,该类患者的诊断结果中可看出单发或者多发低密度未出现阴影强化,且阴影范围扩大至脾门或脾脏实质内。

3 讨论

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就是脾脏,人体内的脾脏质地较脆,并且血运丰富,所以,当人的腹部受到外部伤害时,其脾脏最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导致脾脏血肿、脾脏断裂,或者脾脏包膜下血肿等状况[8-9]。近年来,我国交通事业以及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外伤患者的增多,导致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数量也随之上升。脾破裂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对后续的治疗具有极大价值,有不少学者对此方面进行了研究,大多研究证实了CT检查用于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0-11]。但是关于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性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CT扫描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不会受到腹腔脂肪以及肠道气体的影响,当患者腹部受到外伤以后,对伤口处理需要进行敷料或者滞留导管时,这些伤口处理事项均不会对CT扫描检查产生干扰[12-13]。本次研究得到,CT增强扫描比CT平扫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更高。已经有许多研究者指出,CT检查用于外伤性脾破裂的分级诊断具有较为良好的诊断效果,有利于患者后续治疗。对于脾破裂范围的检查和破裂程度的检测方面,CT平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次研究中,CT平扫诊断所达到的敏感度为85.19%,特异性达到了66.67%,相比CT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来看,CT平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第一,在患者受到外伤后的1~2 d,其血肿密度与脾脏的密度相当,CT平扫时无法清楚地呈现出其密度差异[13-14]。第二,脾脏实质内部血肿呈现出等密度现象,或者脾脏破裂的裂口较小,脾脏的包膜未破,然而脾脏实质的密度出现反应性降低,脾脏实质与裂口的密度相近,CT平扫的时候无法将其密度差异显示清楚[15-16]。因此,经过CT平扫后显示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脾脏破裂的可能性。经过增强后,脾脏实质密度被明显强化,然而撕裂口或者血肿的密度并未被强化,其密度差异就此被增大,进而能够更准确的诊断出脾脏破裂。本次研究中。CT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达到了100.00%。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可能是因为选择病例的变动,也可能与CT扫描仪设备以及扫描的技术发展有关。在CT平扫时呈现出的等密度的撕裂口或者血肿,在CT增强扫描中,能够呈现出其密度差异,因而降低了漏诊的概率。

综上所述,将CT扫描用于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及敏感度,尤其是CT增强扫描能够更加准确,并且更加全面的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价,为损伤程度分级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在后续的治疗中,可根据CT增强扫描的检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CT扫描诊断外伤性脾破裂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外伤性脾脏实质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流程管理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救治护理配合中的应用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破产程序中关联企业的实质合并
如何预防胃癌手术中的医源性脾损伤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脏肿瘤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