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君子汤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2020-12-27梁静妮肖蕊赵祖云蒲雪连黄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0期
关键词:四君子汤白术脾虚

梁静妮,肖蕊,赵祖云,蒲雪连,黄莺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0 引言

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经典方药,《伤寒绪论》记载“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有冲和之德,故为君子”。《脾胃论》“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贯于肺,充实皮毛”中医认为皮毛充实与脾胃功能关系密切,皮肤病的发病也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1 四君子汤方义

四君子汤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原方为:人参(去芦)、甘草(炙)、茯苓、白术。由于该方药性宽厚温和犹如君子,故名“四君子汤”。四川盆地地气湿热,嗜食辛辣,常用南沙参、生甘草以代原方中人参、炙甘草。

南沙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本草纲目》“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四川盆地湿邪为重,人民常食辣椒、花椒等辛辣之品以祛湿,常食辛辣,易伤胃阴;常食辛辣也易灼伤阴液,蒸酿湿邪为痰。原方中人参甘温,易生内热,改用南沙参即可补养肺胃之阴,又可借南沙参化痰之力。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南沙参含有沙参多糖,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1]。《本草经百种录》“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之药,……疏通而不燥,润泽而不滞”,肺主皮毛,皮毛有赖于肺之精气濡养温煦,肺气虚弱,卫气失宣,易出现肌肤失养,干燥瘙痒,南沙参补养肺气肺阴,助肺之精气输布,温煦皮毛,可有助于缓解皮肤干燥瘙痒。

白术味甘,苦,温,归脾、胃经。李中梓《本草通玄》“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茯苓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白术、茯苓两药均有祛湿之效,茯苓为利水消肿药以利水渗湿为主,白术为补气药以健脾燥湿为主。“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白术与茯苓配伍而用,一健一渗,使湿邪有去路,又健旺脾土,消湿邪之源,故治疗湿疹、天疱疮等疗效显著。白术中主要含有白术多糖,是一种特异的免疫调节剂,该成分可通过改善细胞内信息传导,从而提高淋巴细胞免疫力[2]。茯苓中所含有的多糖及三萜也具有抗炎、增强免疫等作用。

甘草味甘,平,归脾、肺、心经。《汤液本草》“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芪同功”;《药品化义》“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此甘凉除热之力也”,将原方炙甘草易为生甘草,减轻其温中补益之力,避免过于甘温致中焦气机壅滞,又可用生甘草清热泻火,散表邪之力。现代药理学认为,甘草及其制剂有类激素作用,可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甘草及甘草类制剂越来越多得用于皮肤病的治疗中。

2 四君子汤临床应用

2.1 痤疮,中医名为“肺风粉刺”,从古至今,痤疮的病因病机论述颇多:《医宗金鉴》“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外科启玄》“乃肺受风热。或绞面感风。致生粉刺。盖受湿热也。”《外科正宗》“肺风属肺热,粉刺、酒齄鼻、酒刺属脾经。”近代以来,赵炳南、张志礼、朱仁康等医家也多有论述,综合众多医家论述可见痤疮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肺经风热、湿热蕴结、脾虚湿盛、肺胃积热,复感外邪等。现代社会人民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熬夜、饮酒、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屡见不鲜,痤疮发病已不单纯仅因“肺受风热”“肺经血热”,更多夹杂“脾虚”“阴虚”等证。痤疮患者症见面色萎黄,乏力、纳差、便溏,皮损色淡,不易化脓,经清热解毒疗效不显著者,可加用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症见情志抑郁、烦躁易怒、舌红苔少等症状者,可用四君子汤加柴胡、白芍以疏肝解郁,养阴清热。

2.2 神经性皮炎,中医名为“牛皮癣”,《外科正宗》“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此等总皆血燥风毒克于脾、肺二经”“纽扣风皆由风湿凝聚生疮,久则瘙痒如癣,不治则沿项背”。《外科大成》“癣总不外乎风热湿虫四者相合而成……脾之湿热”。近代医家赵炳南先生言“本病为脾经湿热、肺经风毒克于肌肤腠理之间,兼感风湿热毒所致;热盛则肌肤起瘰,风盛则明显瘙痒,湿性黏腻故时起时伏,缠绵不愈”。可见本病与风湿热毒之邪困于肺脾二经密切相关。临床上神经性皮炎患者症见神疲乏力、局部皮损色淡,口粘腻,苔白等,可予四君子汤加忍冬藤、紫荆皮、牡丹皮、防风等,四君子汤加祛风散邪之药,可健脾,祛肺脾两经湿热,又可发散外邪。现代研究认为本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免疫、内分泌、局部刺激等因素密切相关。有文献显示,部分患神经性皮炎者免疫功能受损,尤以细胞免疫为主[3],而关于四君子汤的现代研究表明,该方对神经-内分泌-免疫具有一定调节作用[4]。

2.3 银屑病,中医名为“白疕”,《圣济总录》“其病得之风湿客于腠理,搏于气血,搏于气血,气血否湿,久则因风湿而变化生虫,……皮枯瘙痒,搔之白屑起者是也。”《外科秘录》“白壳疫,生于两手臂居多,……皆因毛穷受风湿之邪,皮肤无气血之润,毒乃伏之而生癣矣。”众多医家皆强调本病与风、寒、湿关系密切,是由风、寒、湿之邪,外袭肌肤,客于肌腠,搏结气血而病。《外科集验方》“夫疥癣者,皆由脾经湿热及肺气风毒客于肌肤所故也。”明确提出白疕与脾的功能失调,湿热内生,外受邪气有关。临床上常见脾虚湿蕴型白疕,症见:神疲乏力、便溏、皮损色淡红,病程长,迁延不愈,好发于四肢;脾虚湿蕴型白疕以脾虚为本,湿邪为标,脾胃健运有常则水湿运化正常。四君子汤健脾利湿,临床上常与忍冬藤、连翘、紫荆皮、夏枯草等合用,共成健脾祛湿,祛风止痒,清热解毒之良方,治疗白疕效果显著。

2.4 湿疹,中医名为“湿疮”“浸淫疮”,该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医宗金鉴》“此证由肝、脾二经湿热,外受风邪,袭于肌肤,郁于肺经,至遍身生疮行如粟米,瘙痒无度,抓破时,浸脂水浸淫汗成片,令人烦躁、口渴、瘙痒,日轻夜甚。”阐述了本病多因素体禀赋不耐,饮食无节,伤于脾胃,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二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为“除湿”之要,若脾胃运化有常,则湿邪易除,诸病可愈。四君子汤茯苓、白术可健脾利湿,南沙参有脾胃气阴双补之效;因湿邪易影响气血运行,临床上常合用丹参、半夏、厚朴等,即可行气燥湿,又通脉活血。

2.5 特应性皮炎,其皮损类似于“湿疮”“四弯风”,本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儿童期发病较多见,小儿时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娇弱,易受外邪,而发本病。“脾为后天之本”,小儿机体的强健赖脾胃精气的不断充实。《外科正宗》也有论述本病初起多因素体脾虚,失于健运,水湿不能运化,久则化热,湿热浸淫肌肤所致。四君子汤健脾利湿,调补脾胃,可扶助脾胃,培补正气,以养后天之本,常与防风、刺蒺藜、牡丹皮等药合用,使脾气健旺,外邪得散。

3 结论

《外科正宗》言“外科尤以调理脾胃为要”。著名川派皮科名家文琢之教授亦强调治皮肤病当首重脾胃[5],临床上治疗慢性湿疹、脂溢性皮炎、溃疡等慢性皮肤病常用健脾除湿法。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之名方,经古往今来诸多实践均证明其健脾除湿具有相当疗效,临床上该方用于治疗皮肤病不仅限于上述各类疾病,更可在皮肤科其他内服外用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四君子汤白术脾虚
基于“脾主肌肉”理论探讨四君子汤在创伤修复中应用研究进展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和对患者消化功能的影响评价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四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证的研究进展
四君子汤对结肠癌肝转移小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研究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