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针灸“治未病”理论浅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

2020-12-27周艳艳任媛媛张巍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0期
关键词:外邪治未病素问

周艳艳,任媛媛,张巍岚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2.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0 引言

2019年12中旬以来,湖北武汉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随即蔓延全国及境外。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并命名为2019-nCoV,该病原感染所致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其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瘟疫”的范畴[1]。

疫病的防控主要依靠管理传染源、截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疫病流行时,抵抗力低的人容易感受“疫气”,成为易感者传染源[2]。中医早就认识到到疫病的传播路径,重视疫病的预防,如《素问·刺法论》说:“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主张保持人体正气的强盛以抵御病邪侵袭,同时注意不与病邪接触,以避免染病[3]。《温疫论》也提到“毒气所钟有厚薄也”,表明治疗疫病不仅消除具体致病原,还要考虑人体内环境形成的易感性,所谓“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这“两虚”中的一虚就是指人体内环境的某种易感性或曰助病性。提示我们重视人体正气内在因素,扶助正气以抵御外邪,未病先防,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理念。针灸作为中医的精髓,在提升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以“治未病”的过程中独树一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1 针灸治未病理论历史悠久,预防思想超前

“治未病”是在人体出现疾病先兆而未发展成疾病时,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4]。首见于《素问》[5]“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后《伤寒论》记载:“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强调疾病未传变时,及时截断其发展。经历代医家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后,治未病理念不断完善,形成了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精髓的一系列理论[6]。针灸治未病源于中医,一脉相承,早在《素问·刺热》中便有针刺治未病的记载:“肝热病者左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7]。又有《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纵观古今,历代医家及现代医学对“治未病”思想都尤为重视,在国际上被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8]。

2 针灸治未病以调为期,强调“阴阳自和”

人体是一个自组织系统,能够通过系统内部多个组织、器官、系统的自我创生、自我组织、自我演化形成一个有序的稳态系统,当人体无法自我调节时就成为疾病状态,针灸正是以人体这种自行组织能力为作用基础防病保健[9,10]。针灸通过刺激穴位,通过双向调节、整体调节等多种调节作用方式调整阴阳,以期达到“阴阳自和,病必自意”的状态[11]。针灸治未病是以整体性调整为理论基础,以双向性调整为独特优势[12],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

3 针治未病以防为先,重视“早遏其路”

治未病理念根据《内经》中的描述可将疾病分为三种不同的状态:未生、未盛和已衰,相应的针刺治未病包括三个阶段:刺其未生、刺其未盛、刺其已衰。“早遏其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早期介入是针灸治未病的关键[13],针灸治疗以防为先,以早为要。这与现代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想及新冠肺炎等各类传染病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诊疗思路相一致[14]。

4 针治未病以灸为主,顺应“时令节气”

《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提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时之气的变化会对人体生理病理状态造成一定影响,变化剧烈则导致各种流行病及疫病[18]。可见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阴消阳长存在协调共振的规律,顺应时令节气是确保针灸临床疗效的内在原因之一[15,16]。针灸治未病的方法多样,艾灸最适合顺应时令节气“治未病”,其中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以“治未病”为指导,在三伏天阳气最旺盛时治疗,充分体现“时间医学”的自然法则[17],是应用针灸方法结合时令节气“治未病”的典型。

5 针灸干预新冠肺炎的防控有迹可循,重视“鼓动正气”

古典医籍中对针灸防治“疫病”早有记载,如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提出:“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阐述:“艾叶……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针灸资生堂》中也载录治疗肺结核、痢疾的针灸治疗疫病的内容。在2003年治疗非典型肺炎[18]及流感病毒肺炎实验研究[19]中,艾灸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些都提示针灸可以预防和治疗传染病,在传染病的防治中起到了较好作用,让本次新型冠状病的防控有迹可循。

中国针灸学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 (第二版)》[20]中指出,对疑似病例的针灸干预目标,是激发人体的正气和肺脾的脏器功能以去除疫邪,增强人体御邪能力;确诊病例的针灸干预目标,是强化增加肺脾正气,保护脏器减少损伤,截断病势;恢复期的针灸干预目标,是清除余毒,恢复元气,促进脏器修复。由此可以看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针灸干预,始终强调顾护正气,“扶助正气”以驱除外邪,始终贯彻落实“治未病”理念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6 讨论

《内经》中也对疫病有所论述,可看作疫病防治的纲领。“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出避邪气的同时,要调神守神扶助正气。《素问·刺法论》:“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阐明未感染的人,更要提升正气,提高免疫力来抵御外邪“毒气”的侵犯。可见,扶助正气以提高免疫力抵御邪气,是本次疫情防控中最基本最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防治包括疫病在内所有疾病的重要原则[21]。

针灸作为中医的精髓,其“扶助正气以抵御外邪”的治未病理论来源已久,且针灸具有作用方式以调为期,强调“阴阳自和”、治疗范畴以防为先,重视“早遏其路” 、介入时机因时制宜,顺应“时令节气”的特点,及治疗技术的多样性、推广操作的简便性、综合调理的优效性等优势,在众多防控疾病方法中独居鳌头[22]。针灸在以往各类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治中,秉承“治未病”理念,强调鼓动正气抵御外邪,发挥了重要的治疗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面对各类传染病等重大疾病时,针灸能够“扶助正气”以抵御外邪,在临床各类疾病防治工作中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外邪治未病素问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基于计算机仿真探讨外邪袭表的影响因素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