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对策
2020-12-27宋小红
庞 鑫, 宋小红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供给侧”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方针,是基于“十二五”时期经验总结而来,指的是经济结构主导力量——“需求侧”转变为“供给侧”,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时期,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尤为重要,但却鉴于某些结构性问题不见起色。用“供给侧”指引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对人才培训和教育办学的质量也有着较为显著的提升作用。本文基于供给侧背景下对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探讨。
1 不断更新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如果停滞不前,就会致使办学中教育层次的定位模糊,失去教育办学的特色,于是人才的培养质量也难以保证,最终将很难在教育事业中得到很好的发展,更加难以融入社会和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所以,在职业教育体系中,首先,要充分体现出自身理念的特色性与专业性,同时还要充分彰显丰富化,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发展和开拓校企的合作,与当地政治、科技、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的发展相结合,培养出有较强创新能力、较专业基本功、较好综合素质并且心理健康的高等技术人才。要将专业应用的不断完善作为课程体系的主线,将产学研充分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与发展。其次,办学必须要从“职业”的层面出发并展开实践。“职业”是职业教育最原始的出发点,具体体现在:职业的类型规范决定了教育结构的专业性,职业的角色规范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和职业的定向,职业的活动决定了专业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职业的认证也直接影响着对教育质量评价的高低。
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打破早前思维中的老有思想,用新思维、新想法、新观念的职业思维去进行现社会的各项教育工作,紧握职业的风向标,大力培养高水准的专业教育人才。不论哪类职业抑或教育,都要充分彰显职业特点,这不但是职业工作中的规范标准,也能实现“职业”对现代化、好素质、高水平人才的核心改革。
2 不断提高职业教育院校管理水平
基于“供给侧”背景,就一个企业而言,要在基础层面上下功夫,增强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度,激发企业在市场的活力;要适当降低赋税,也可适当的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以便加强其在社会实体中经济能力的支撑;就政府而言,要充分发挥“放、管、服”,让市场调节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样的道理,放到职业教育层面,必须要把人才质量放在第一位置,努力提高每一个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以及模式上的创新。国家的教育部门可以配合鼓励院校实践自主办学,大力提倡社会企业家进行投资办学;另外,为保障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各项实践活动有足够经费保障,有关方面可加强对院校的财政投入,使其得到更好的发挥。再者,院校的内部管理单位也可实施放权,让自己的二级学院可以有自主选择权,发展自己专业上的优势和特色,跟一些社会企业进行合作,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在自己喜欢的岗位发挥专业和热情的机会,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和发展要求的新兴人才。
目前,职业院校要不断加强自身治理能力,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重视运行成本的谨慎核算,重视成本的降低,提高专业效率,谋求对外合作,着重加强管理,减少或去掉就业比较难的专业,添加一些现代社会新兴学科,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各个学院在办学和招收学生的同时,切不可光做表面文章,不可为了完成数量而不在乎质量,更要考虑学生与学校的承受度是否成正比。教育部门要鼓励加强学校在办学模式的改变和创新,教育并引领每一个职业院校做到特色教育办学,开放式办学和相互合作式办学。在办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各类服务体系,与合作企业共同努力来加强对学生的人才教育培养和教育技术的研发支持。作为学校,要把一些优秀学生多多提供给各个社会企业单位,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更加融洽。
3 创新学校体制
学院的体制创新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大工程,其中囊括很多方面,有办学的机制体制,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学校硬件和软件资源的配置,人才教育培养的分模式,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科研人员的技术以及优化管理等等。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但是教育的质量却与其发展速度不成正比。究其原因,主要有:职业教育中的体制机制不够全面,针对职业教育的实施政策也不是很强,缺少教育实施的积极性等。因而,调整好教育发展战略部署和短期改革策略的矛盾,协调好办学规模与人才质量以及院校内部的供应和当今社会上的需要,这些都是要做好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问题所在。所以,职业教育体系要创新要发展,就要全面加强院校的总体规划统筹,校内各个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所在,政府统筹管理,把权力下放到基层,形成一个全新的职业教育体系。
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对职业教育发展及创新有着很强劲的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政府和教育部门对于学校的权力下放,有利于更好的激发学校的教学创新。职业教育是一种有着自身闪光点,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此类型教育是适应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职业教育将为我国社会及企业发展培养一大批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因而,学校教育也需要重视对社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创新。所以,院校要进行合理的区域分配布局;并且在动态调整机制下,科学的安排设置各种专业科目;结合大数据等背景,不断为社会培养相应的人才,这也是“供给侧”下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4 建立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供给体系并不是特别全面,也伴随较多阻碍,这对供给体系的效率有着很严重的影响,比如说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上就有待提升,同样类型的在换学校和转换专业的时候也是很难得以实现,并且,职业教育跟社会教育的转换方面也是有着许多不足。因而,一是要重视教育体系优化模型的建立,结合各个级别各个类型教育的规模、衔接情况以及配比实际,给出适合它的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定办法,让属于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和类型的学校教学之间的结构能够合理。二是从多个方面建立起教育的多选性,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教育格局,大力解决教育在衔接和问题互通上的不同,学生可以更多的选择自己内心所喜欢的专业的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题目的目标就是做到从以前的中国制造发展成为中国创造,这也是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的必然需要,更是打造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制教育体系、使我国教育体系得以完善的必然需求。故而,要凸显出产学研之间的相通,更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不能过纲过线,从而充分实现高、中职教育的紧密对接,建立高职和高等教育间的学历相互认同机制,使职业教育在创新性、特色教育与社会合作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提高。
现代化人才的发展和培养要通过开放性合作、共享发展的实施理念与社会上的各个企业进行有效合作。产研学的合作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要着重注意的一点,所以,必须要从每个角度、每个层面对职业教育进行“供给侧”的改革,使政府、企业、学校及社会中形成较大的改革发展合力,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5 结束语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要及时调整和优化各个层面,从而使得培养人才和市场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使得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得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保证,为祖国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