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与临床治疗进展
2020-12-27姜宁宁班晓敏
姜宁宁,班晓敏
(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0 引言
小儿喘息性疾病是儿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呼吸道疾病,它的临床症状是呼吸过程中发出的一种连续续、粗鸣、高调的声音,是基于气道狭窄时气道通过而形成湍流所致。而导致这种喘息症状的因素有哮喘、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呼吸系统、气管乃至支气管出现发育异常和异物、呼吸系统一些罕见病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有小儿支气管哮喘病、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这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患儿常常伴发症状有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皮炎等一些致敏表现,并极大有遗传因素的可能性,而这三种疾病都同样有着一致的高反应性[1]。由于此类疾病病因复杂,对小儿身心发育造成很大影响,也因此引起了各个学者及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深切关注,伴随医学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及相关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入,对喘息性疾病患儿的发病机制、诊断及临床治疗也不断效果。现笔者就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作以综述如下。
1 发病机制
1.1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
是因为婴幼儿发育尚未成熟,而导致出现呼吸道比较狭窄,内黏膜软嫩,引起其纤毛运动能力不强,难以排出有害分泌物,从而导致疾病加重[2]。潘建丽[3]等研究表明血25 羟基维生素D[25(OH)D]是导致小儿出现喘息性支气管炎重要原因之一。当患儿遭到粉尘、花粉、羽毛等一类的过敏应变原刺激后,出现呼吸困难及持续性痉挛咳等临床症状。
1.2 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
毛细支气管炎是现在儿科临床中小儿比较可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其常发生在3 岁岁之内的小儿,并常以6 个月以内婴幼儿较为多见。临床表现最为常见有喘憋、息促、而这些主要因素由病毒感染导致,从中最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4-6]。除此之外,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呼肠病毒与鼻病毒等都能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目前此病的发病机制仍较为复杂,但是目前主要共识有:①Th1/Th2 免疫应答失衡机制。与抗原提呈系统(APC)的功能状态与其所产生的调控细胞因子的平衡紊乱有密切关系。IgE 介导的变态反应过程与TH2 的过度活动有关[7]②神经免疫应答机制。P 物质(NGF)的产生释放是因为有了上皮于炎症细胞一起被感染后导致,导致受体的表达进一步加强,使得P 物质产生刺激,出现P 物质受体(NK1)上调,从而新循环得到激发,最终出现长时间变异调节改变和气道炎症及高反应性[8]。
1.3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因慢性炎症感染导致呼吸道痉挛性反应,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其临床主要症状有反复性的喘息和咳嗽,倘若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将会给患儿的身心发育带来严重影响[9]。其中大部分病因是基于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 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气道炎症改变的呼吸系统疾病,除外还有某些因素存在的可能。本病发病机制虽较为复杂,但气道炎症、免疫失衡和气道的重塑三者是本病最重要的元素[10]。它的临床症状变现为频繁咳嗽,伴或不伴有哮鸣音,如若不及时得到有效治疗,进而会产生将面色恍白、口唇发绀,焦躁不宁,卧不得息等一系列低氧血症表现。
2 临床诊断
2.1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多发生在36 个月以内的小儿,并以偏胖患儿居多,且经常伴发湿疹和其他过敏反应病史。临床症状①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②患儿有低热现象或正常,③以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平息时喉部可听到痰鸣音发出,喘息鸣大,但并无明显的呼吸困难及喘憋症状,夜间或晨起时加重咳喘,若喘息持续加可导致紫钳。④可闻及两肺对称性的呼吸喘鸣音,发病后 3 到5 天内可以在肺部闻及细湿啰音;⑤胸部X 光阅片,可看出两肺纹理紊乱、增粗,并伴不同程度斑点状阴影或肺气肿征象;⑥血象表现多为白细胞数目正常,并以淋巴细胞为主[11]。
2.2 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
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①发病快,伴有低热、打喷嚏、流鼻涕等早期症状;②病发4 天内,可快速发展到喘憋阶段,持续加重喘憋是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最重要特征;③发作有可表现呼吸困难和持续性的干咳,应作为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点列入观察元素;④喘憋发生时,患儿伴有出现持续呼吸困难、咳嗽、焦躁等临床表现,晨暮喘憋情况最为严重;⑤三凹征及鼻翼煽动的发生,甚者可伴有肝肿大或肺气肿梗阻、苍白、发绀等一些列临床表现;⑥肺部叩诊呈鼓音,听诊可闻及哮鸣音;⑦X 光片征象,见支气管周围炎征象,增粗的肺纹理象、可见小的斑片状影,但并没有大片实变改变;⑧血气分析可见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病情加重时可见二氧化碳升高[12]。
2.3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①反复发作的喘息,且次数大于每月1 次;②诱发因素为活动性;③非病毒因素引起的夜间间断咳嗽;④喘息表现可持续至36 个月后;⑤对哮喘治疗有效,停药后又极易再发。对不典型临床症状患儿,应具备至少以下一个条件:①可证明气流存在可逆性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呈阳性,使用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SABA)后5min 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经给予抗炎治疗可使肺功能得到改善,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白三烯药物治疗一个月后,FEV1 可增加≥12%;②支气管激发试验呈阳性:对于可疑哮喘患儿但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予呼吸道激发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结果提示存在呼吸道高反应,而阴性结果对排除哮喘更有价值;③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2 半个月)≥13%[13]。
3 临床治疗
3.1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
除给予止咳平喘和控制感染外,应嘱患儿加强休息,注意饮水,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当患儿表现有上呼吸感染或气管炎时,症状有咳痰、咳嗽。而此时的咳痰和咳嗽是让患儿机体排异的一种方式,将呼吸炎症形成的分泌物排出身体以外,在确保呼吸道顺畅的同时,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及镇咳药物。导致无法将含有病毒和细菌的痰液排除体外,进而使呼吸道中的炎症加重[14]。
3.2 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
鉴于目前来说针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尚明显无特效药,大多采用综合方法给予。包括对症抗感染、给予支气管舒张、针对炎症反应予以控制、化痰止咳等对症支持疗法。①抗感染治疗:在实验室检查证明此病是基于病毒感染而导致的,给予广谱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持进行治疗[15]。②糖皮质激素:多采用在抗炎效果显著并能极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新型肾上腺皮质激素甲泼尼龙进静脉滴注,能够抑制炎症发展,进而实现缓解气道痉挛[16]。除外还可以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收从而达到抑制气道高敏反应,使得气道血管收缩,明显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反应,进而减少黏液分泌,从而实现降低气道阻力,缓解患儿的喘憋情况,达到缩短病程的治疗目的[17]。③支气管扩张剂:一般采用β 肾上腺素类抑制剂如沙丁胺醇,通过松弛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的痉挛进而减轻喘息症状,实现对毛细支气管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此类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常可以在数分钟内达到平喘效果,并能维持数小时,且不良反应症状少[18]。④硫酸镁应用:硫酸镁是一种含镁的化合物,近年有学者研究表明其可降低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有效防止哮喘患儿气道重构及非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预防和缓解哮喘症状[19]。但由于目前关于使用硫酸镁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报道比较少,使得在应用时机和疗效方面均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3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①使用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一类β2 受体激动药来控制发作期的急性支气管哮喘,此类药物可使支气管平滑肌得到松弛和释放出调节介质,从而能够实现支气管痉挛快速缓解的效果。②采用氨茶碱类药物治疗轻中度症状的支气管哮喘,尤其是在夜间哮喘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因此类药物可共同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产生亲和力,使糖皮质激素受体得到改善,在取得降低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减少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副作用的产生。③糖皮质激素:是目前现阶段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④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经临床证实,半胱胺酰白三烯是引起哮喘加重和持续发作的重要介质,抗白三烯类药物能够不同程度的缓解哮喘症状,同时对伴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以及运动诱发哮喘也有一定疗效[20]。
4 小结
近些年以来,针对于喘息性疾病患儿的发元素和相关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已得到明显关注,相关研究也有所进展。但因为此类疾病有复杂的发病机制,且可见反复发作,且发现该病具有明显呈上行趋势的发病率,导致极大影响此病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和机体生长。所以对此病最好要有一个全面发病机制的充分认识,才可对此病产生一个明确诊断、合理用药具有重大指导性。但是,目前对于小儿喘息性疾病在诊断分析,用药治疗及预防方面仍存有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努力进一步探讨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