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于考证 贯通凿新
——唐海宏《〈水浒传〉续书研究》评介

2020-12-27

安康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水浒传研究

杨 军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与传媒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作为“明代四大奇书”和“六才子书”之一的《水浒传》,被奉为古代英雄传奇的“巅峰之作”,自刊刻出版以来颇受广大读者喜爱。在数百年的流传、传播、演变过程中,“水浒”故事的史实成份逐步消减,其间更多的是社会大众进行的诸多艺术性阐发。由于《水浒传》本身充满的争议性,使得它的主题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特征,赞誉者标榜它“忠义”之美名,诋毁者冠以“诲盗”之恶名。此外,《水浒传》的流传与版本系统亦颇繁复,不同群体将自己对于社会、历史、人生的独特解构渐次融入《水浒传》的接受与批评之中,从而致使《水浒传》的传播形态迥然相异。面对《水浒传》众多的续写之作、仿写之作、戏拟之作,如何区分续书,如何跳出清代学者对续书“狗尾续貂”的苛评,如何揣摩续书作者的推陈与出新、求本与溯源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去认识、理解续书在文学、历史、宗教、政治、道德等文化语境中的价值,这是《水浒传》续书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学术问题。唐海宏先生孜孜矻矻、勇猛精进,历经十年编撰而成的专著《〈水浒传〉续书研究》,填补了全面梳理和整体观照《水浒传》续书研究的空白,为《水浒传》续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小说名著的续衍是中国小说史上一种常见的文学现象,明清两代以及民国时期,一些名著都曾引出与之相应的续书[1]。台湾学者高桂惠曾说:“明清小说的续书作为一种附庸式的创作状态,它们将许多情节与人物做了多角度的转变,企图达到对小说涵纳的文化思维的再完善与辨证。”[2]自《水浒传》问世后,大多数读者对《水浒传》的情节、结局感到缺憾,为弥补这种遗憾,部分读者遂萌生创作续书之念头,他们或借续仿之作来表现其理想的世界及重新设计故事的结局;或出于对《水浒传》结局的不平之愤,作劝世之续补或补原著之所漏及不足。雁宕山樵的《水浒后传》、青莲室主人编订的《后水浒传》、俞万春的《荡寇志》由此应运而生。

著述选题之广狭良窳,影响研究视野之高、远、宏、大与否,决定学术研究之创新或沿袭。作为《水浒传》续书研究的集大成者,《〈水浒传〉续书研究》是唐海宏先生在当年硕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数易其稿,反复琢磨而最终修订完成的。对于其硕士论文,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恒展教授曾评述:“选题即很有文学史价值,很有意义。论文资料、文献掌握比较全面,综述清楚合理,所用资料可靠。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探讨了《水浒传》续书作者的历史文化心态,并从这一点出发评估了《水浒传》续书的创作理论、文学价值和社会思想史价值……论文有观点、有逻辑、论证合理”[3]273。唐海宏先生之所以选择这一课题,正是基于“《水浒传》续书研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现状而拾遗补阙的。

该著作共分为六章,分别为《水浒传》续书概述、《水浒传》续书的作者及版本考述、《水浒传》续书序跋与评点辑述、《水浒传》续书的社会历史文化心态探析、《水浒传》续书的价值评估、《水浒传》续书的传播研究。此外,该著作还汇集了《水浒传》续书大事记、《水浒传》续书研究主要论文要览,以《水浒传》十六部续书为研究对象,以序跋与评点为切入点,立足文本解析,对《水浒传》续书的数量、类型、版本、作者、内容、传播以及价值等进行了全面考察,多所创获。

《水浒传》续书数量繁多,其研究史料极为丰富,但存在样态复杂、零散,有的常见易寻,有的秘于深阁,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大都仅限于个案研究,缺乏整体观照。唐海宏先生将近现代以来的《水浒传》续书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全面审视,是对《水浒传》续书研究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系统回顾。该部专著的特色和学术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囿陈见,勇于立论。在全面掌握《水浒传》续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作者对业已出现的大量续书进行了系统的发掘研究,这对于学术界一般将续书视作“狗尾续貂”的苛评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该著作学术视野开阔,注重广泛吸收和充分继承既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不轻信已有观点,大胆立论,得出新见。作者认为,虽然在整个《水浒传》续书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多对续书予以负面评介,但事实并非全然如此,也有作者呕心沥血、苦心经营之作,如程善之的《残水浒》,仅就其写作技巧而言,与俞万春的《荡寇志》相比较,高下自明;张恨水的《水浒新传》中无不体现出续作者别具慧眼的见解、辛辣的批评,尤其是对投日汉奸的影射更见其独到心机,实是作者雕肝琢肾的成果,可目为《水浒传》续书中难得的上乘之作。在进行大量文献辨析、考证的基础上,作者通过检视对照《水浒传》文本,断定陈忱的《水浒后传》应该是接续自百回本《水浒传》的续书[3]12-14,而不是吴晓铃、袁世硕所说的接续自百二十回本。作者对已有续书研究著述当褒则褒,该贬则贬,充分揭示其实事求是、兼采众家而又不迷信权威的学术宗尚。

第二,精于考证,史论结合。续书研究的基础是对有关续书及其研究史料的完备搜集与考证。资料搜集越全、考证越细腻准确,著论便越符合史实,质量也就越高。故而,唐海宏先生对占有的大量史料反复进行甄别、筛选和考证,不断地去伪存真,以期保证史料的真实可靠和论证的严谨周密。该著作运用大量古籍、诗文、笔记等材料,把《水浒传》续书原貌、续书作者的经历还原出来,书末附录部分《水浒传》续书大事记和《水浒传》续书研究主要论文要览将《水浒传》续书相关整体出版情况与相关研究论文予以罗列,使得全书内容名实相符。如作者对程善之与孙寰镜的考证尤见功底。在论述程善之生平时不仅运用了网络资料:程朝阳的《玉瓒公下的槐塘谱系》《程夔的清代朱卷》和程锦龢的《显考尚斋府君行述》,还利用了民国《游戏世界》 《永安月刊》杂志以及内部刊物《南社中的扬州人》,从而勾画出程善之的人生轨迹:(清末)醉心革命——(辛亥革命后)灰心沉沦——(抗战时)积极投身御侮[3]93。此外,该著作对续书版本的考述亦很深入,如对《水浒后传》八卷四十回本(八卷本)和蔡元放评改本十卷四十回本(十卷本)两大版本系统的特点以及两者的差异,引述韩国学者闵宽东《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一书记载对《荡寇志》版本的补充。作者在占有大量文献史料的基础上,敢于立论,着重厘清一些学术问题,“史论结合”,深化了学界对《水浒传》续书的认识。

第三,贯通凿新,内容独到。作者在该著作中运用了五种研究方法对《水浒传》续书进行了全面考述。有文献考证法的运用,对搜集到的大量文献资料从史学、科学和文献学的角度进行综合研究,作出了文字上的校勘、技术上的辨正、年代上的考证,将内容的真伪、是非作出了力求准确的判断;有多维文化视角的运用,将《水浒传》续书的续拟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心理及其审美的现象来审视;有传播学理论的运用,运用传播媒介与传播手段等要素构成的传播模式来研究《水浒传》续书,尤其是从戏剧传播和连环画传播的视角来研究审视《水浒传》续书,应当是比较有意义的一种探索方式;还有比较法和统计学方法的运用,作者附以统计图表,力求提供客观、具体的数据统计,并通过对研究对象合理地分类、归纳获得准确可信的结论。作者从《水浒传》续书创作者的多舛的人生遭际、艰难的生存状态、悲怆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的人生价值追求入手,从中截取反映续书创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情况及作者的心态进行探讨,这是该书的创新所在。这些研究方法的运用,充分表明作者对研究史料的熟悉程度和驾驭能力,体现出融会贯通、整合建构的鲜明特色。

总之,全书结构严密、思路清晰、视角新颖、论析深透、行文流畅、格式规范,富于思辨色彩与理论品格,尤以二、四、五三章最见新意,同时,文末两种附录亦为全书增色不少,能与正文相得益彰。毋庸讳言,著作本身还存在着语言不够精准、个别论述不够深入、研究重点不够突出等方面的问题,但瑕不掩瑜,其仍不失为一部集“资料性”“创新性”“可读性”于一身的高水平学术专著。该书的出版为《水浒传》续书研究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将会对后续研究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水浒传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半斤八两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时代悲剧——浅析《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