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发生晕厥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思路构建
2020-12-27徐婷
徐婷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临床检验科,四川 成都 610066)
0 引言
晕厥是一种在静脉采血操作中相对常见且多见的现象,该现象诱病因素具备多样性特征,除了与机体血糖水平、心血管系统病症如高血压、血常规相关指标水平、中枢神经系统病症脑血管病等具有密切关联性,同时还受患者情绪、心理状态等因素干扰[1]。晕厥患者的临床表征以肢体无力、面色苍白等为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集45 例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于我院门诊采血中心作静脉采血处理时发生晕厥情形的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收集的资料作回顾性整合分析。入选患者男女例数之比24:21,平均年龄(22.20±3.29)岁。
1.2 治疗方法。对收集的患者相关资料实施回顾性整合分析,给予患者相关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应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干预,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患者开展微笑服务,使之感受到自己的热情,尽量消除患者的紧张感、恐惧感,提升患者采血操作中的依从性。若患者在采血操作中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动作,应采用柔和的言语宽慰患者,告知其采血操作只有些微的在可接受范围内的疼痛感。对于紧张感过甚的患者,可令其稍作等候,待观察其他采血者的反应后再次开展相关处理。相关工作人员在采血操作时,应确保一针见血,操作熟练,选用适宜的针头,并对穿刺位置作认真选取处理,尽可能避免第二针,确保整个穿刺、抽血、拔出进程快速实现,期间工作人员可与患者展开交谈,以便将其关注点经由采血动作转移至其他方面。静脉采血操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患者的反应作密切关注,若患者呈现明显的流汗状况加剧、头晕眼花、脸色苍白、肢体乏力等现象,应即时暂停操作,使之保持平卧体位,并对双下肢作抬高处理,以便达成脑部供血功能正常运行的目的。同时应适度松解其腰带、衣领,以便机体处于良好的放松状态。为了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性,应将窗户打开,为患者呼吸功能的良好进行提供保障。为了促使患者快速苏醒,可对其作穴位按摩处理,包含人中、合谷穴等,也可对太阳穴作驱风油按摩操作。以上动作开展过程中,同时需对患者相关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实施严密注视,以便实现对病症发展趋势的有效把控。给予患者保暖处理,若有需要可开展供氧疗法、葡萄糖溶液注射处理等。若患者存在晕厥病史,为了规避晕厥风险再次产生,相关操作人员应着重对其开展情绪安抚、心理疏导等工作,消除紧张感,在采血操作时,告知患者可将头部转向一侧,闭合双眼至操作完成。
1.3 观察指标。探究诱发晕厥现象的相关因素,并对晕厥患者开展对应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表征。
2 结果
开展对应护理干预措施后,可见全部晕厥患者的对应临床表征在10 min 中彻底消退。
3 讨论
晕厥属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见的一种对机体生命安全无威胁性的病症,病症具备反复发作特质,对患者预后具有严重不良干扰性,且超半数以上患者经相关常规检查操作后均未发现诱病原因[2]。
晕厥情形的诱病因素归纳为心理因素、血糖水平过低、疼痛感、体位因素、环境因素。部分患者对静脉采血操作怀有一定恐惧感、紧张感,尤其女性患者,可能表现为上肢肌肉明显颤抖。在内心的恐惧感及紧张感的刺激作用下,机体迷走神经状态将发生对应转变,趋向于兴奋、亢进状态,血管扩张趋势加剧,致使心率减缓,心肌收缩功能障碍,进而诱发脑供血匮乏情形及晕厥。若患者在静脉采血操作中属空腹状态,极有可能因机体血糖水平过低而引发晕厥。血糖水平过低的主要表征为流汗状况加剧、脸色苍白、肢体乏力、心率增强、伴随饥饿感、晕厥等。当机体表面或深部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到刺激性作用时,通常给出相应的疼痛反应。常见的疼痛反应包含流汗状况加剧、呼吸频率增强、肌肉收缩功能增强等,同时将引发患者情绪转变至紧张、恐惧等状态。因此,在作静脉采血操作时,若发生皮肤破损情形,则将对机体肌肉产生疼痛刺激,引发晕厥现象。在静脉采血操作中,患者需保持坐位姿势。若采取站位姿势,极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淤积状况,阻碍机体回心血量,干扰心脏收缩功能的正常运转,致使脑部供血功能受阻,并引发晕厥。天气过分炎热或过度严寒,均会对静脉采血患者造成一定不良干扰[3]。对本次实验结局展开分析可知,对晕厥情形患者开展对应护理干预,如心理干预、环境护理干预、现场救治等,全部晕厥患者的对应临床表征在10 min 中彻底消退。
综上所述,对晕厥患者开展诱因分析,并实施及时、有效的防治操作及护理干预,有助于静脉采血操作中规避晕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