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士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2020-12-26葛若兰熊训雅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职称抗疫问卷

葛若兰,丁 芳,熊训雅

(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的,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自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从武汉向全国蔓延以来,大批的医护工作者迅速投入到疾病救治工作中。护士所面临的高风险和特殊环境,使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显著低于全国的平均心理健康水平,近年来呈现整体恶化的趋势[2]。在突发疫情的情况下,护士在高强度工作下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未曾可知。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咸宁市26所二级及以上医院抗疫护士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抗疫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临床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20年1至2月期间正在参与咸宁市抗疫救治的二级及以上医院的198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开展有关疫情救治下的心理健康的电子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临床在职注册护士;②所在单位参与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③问卷调查时在岗的护理人员;④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实习、进修护士;②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

该调查表通过研究者查阅资料自行设计,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形成正式问卷。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政治面貌、职称、抗疫前的角色、与疫情救治环境接触的时间、是否参加过心理辅导的课程或培训以及家人对自己参加疫情救治工作是否支持。

1.2.2 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

该量表由英国学者Goldberg等[3]提出,总共12个条目,2个维度,答案包括4个水平,采用双峰评分法(0-0-1-1),即选择完全没有或与平时一样,赋值0分,选择比平时多一些以及比平时多很多,则赋值1分。12个条目的最高分为12分,最低分为0分,分数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累计得分≥3分则认为心理健康状况检出率为阳性。该问卷在医务人员中测量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7,本研究中内容略作修改后,测得Cronbach's α系数为0.857,KMO值为0.882,信效度良好。

1.3 资料收集方法

使用问卷星平台建立数据库,在征求各医院护理部同意后,指导各自医院抗疫护士填写电子问卷。问卷采取匿名式填写,每人每台设备仅可以提交一次,全部作答完毕方可完成提交。筛查数据时,对于作答时间过短、答案明显呈规律性的问卷给予筛除。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2份,回收有效问卷1980份,有效回收率为98.9%。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抗疫护士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对象年龄为20~62(32.19±7.82)岁,本科及以上学历1154例(58.3%),工作5年及以上1499例(75.7%),正在新冠病区工作1723例(87.0%),曾参加过传染性疾病的救治681例(34.4%),参加过心理辅导344例(17.4%),其他相关资料见表1。

表1 抗疫护士的一般资料及单因素分析[n=1980,n(%)]

2.2 抗疫护士心理健康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以心理健康状况为因变量,以年龄、政治面貌、职称、抗疫前的角色、与疫情救治环境接触的时间、是否参加过心理辅导的课程或培训、家人对自己参加疫情救治工作是否支持7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政治面貌为其他党派和群众、抗疫前为儿科病区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年龄在30~39岁、护师及以上职称、抗疫前为重症医学科(ICU)护士、接触疫情环境≥14d、没有参加过心理辅导,以及家人一般支持以下的态度对抗疫护士的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见表2。

表2 抗疫护士心理健康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抗疫护士心理健康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1980名护士中有861名GHQ-12测评结果为阳性,即约有43.5%的护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ICU护士为重点高危人群。日常工作中,临床护士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已成为职业性危险[4],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属于突发的公共传染性事件,护士在面对这一情况时更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徐明川等[5]对首批志愿抗疫护士的心理状况的研究显示,有35人(85.37%)出现不良情绪反应,说明大部分新冠肺炎一线护士存在心理应激反应。与普通病区护士相比,传染病区护理人员孤独感更强[6]。这一心理现状,不仅会影响到护士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工作状态,存在安全隐患。

3.2 抗疫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年龄

表2结果显示,年龄在30~39岁的护士心理健康问题更明显(P<0.05),可能因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护士多数已组建家庭,而疾病给生活带来的不确定影响会增加其焦虑等情绪。因此,临床科室管理人员可建立心理关怀小组,弹性排班,重视这一群体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求。

3.2.2 政治面貌

本研究发现,政治面貌为其他党派以及群众的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更佳。可能是因为在疫情救治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主动承担的责任更大,因而心理压力也更大。

3.2.3 职称与职务

本研究显示,与护士职称的群体相比,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心理健康问题更明显。究其原因,职称越高的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越强[6],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越多,心理压力越大,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职称与职务存在相关性,两者存在共线性的现象,多因素分析,认为职务并不是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而万彬等[7]的研究显示,初级职称的传染病区护士孤独感更强,可能是因为缺乏经验,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更差。两者差异性的原因可能是低职称的护士多为“90后”,面对突发公卫事件能快速自我调整,适应性更强,同时生活顾虑少,因此,心理更加乐观。提示医院管理者应重视中高级职称护士的心理需求,如成立线下心理互助小组,进行科学的心理引导,同时重视对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3.2.4 抗疫前的角色

表2结果显示,与传染病区护士相比,抗疫前在儿科病区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而ICU的护士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最大,为心理健康问题重点关注人群。可能与面对的患者群体不同有关,虽然进行了规范的防护,但面对病区内患者疾病的不确定性,ICU护士仍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彭珊等[8]的研究显示,ICU护士普遍存在中度职业压力,心理资本有待提高。日常工作中ICU护士压力大,易产生持续的消极心理,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及创新行为[9],而工作压力越大,护士的心理资本越低[10],这都是在抗疫背景下,ICU护士心理健康欠佳的原因。因此,建议医院管理者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保障机制,关注ICU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开展心理疏导及干预,采取多种释压方式进行心理管理。

3.2.5 与疫情救治环境接触的时间

表3结果显示,与疫情救治环境接触时间14d及以上的护士,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接触时间越长,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这可能与长期处于隔离封闭状态,容易产生压迫感,以及无法倾诉的恐惧感。护理工作压力源既可以来自主观感知,也可以来自客观环境[11]。因此,可优化排班,缩短每班工作时长,分批次轮流进入传染病区,在潜在污染区和缓冲区之间设立督导室,由督导员一对一指导防护服的脱下步骤等[12],最大限度地给予护士人文关怀。

3.2.6 参加过心理辅导培训

本研究结果显示,未参加过心理辅导的护士,在面对感染性疾病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是缺乏心理学相关知识,在面对感染性疾病时,内心的不确定感导致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可在临床科室成立心理互助小组,或配备一定比例的心理医生,通过科学的理论方法,及时疏导护士的心理问题。

3.2.7 家人对自己参加疫情救治工作是否支持

与非常支持参加抗疫工作相比,家属的其他支持状态对抗疫护士的心理健康都是消极影响,反对力度越大,心理健康问题越明显。可能是因为家属的不表态或不支持,对于护士都是无形压力。在平衡抉择时,女性对家庭的重视度更高[13-14],当缺乏家庭支持时,工作中的压力会影响心理状态。因此,护士应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取得家属的理解。

4 小 结

目前,COVID-19的确诊率逐渐下降,但仍应坚持把关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护士群体是疫情救治工作中的主力军,持续关注抗疫护士的心理健康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在未来,应完善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和应对机制,加强抗疫护士的心理疏导,制定心理干预的常规化流程。只有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才能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保证优质护理服务。

猜你喜欢

职称抗疫问卷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问卷大调查
职称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