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公共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

2020-12-26惠,曹

关键词:公共英语英语课程价值观

田 惠,曹 炯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要求改变了高校育人的传统观念——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和学生管理部门的任务,明确了高校各门课程都要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公共英语是高职院校均会开设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不仅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同时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文化传播,可以说是高职学生接触外来文化的重要途径。下文将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出发,阐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总结可以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关键元素和实施课程思政的改革路径。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即寻求各科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会于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上直接灌输社会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它往往采取一种比较潜隐的形式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长期以来,高校多数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强调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人才的培养应该首先成人,再图成才。任何课程的教学目标都应包含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强化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把价值引领贯穿到所有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从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高职公共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高职学生的培养要加强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的生源复杂,有普招班、对口单招班、中高职衔接班等等,学生层次不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思想素质亦千差万别。他们在面临学习、就业、恋爱、人际交往等压力时,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就容易自暴自弃,沉迷网络、甚至消极厌世。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往往同时肩负教学和德育任务,事务繁多,不能及时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仅仅依靠他们进行思政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高职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主流价值观的熏陶,能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他们成长中遇到挫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达到了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高职思政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局限性

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这些课程都是大班授课,以教师教授为主,教学内容基本是灌输社会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导致学生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全球经济一体化让各种思想意识影响当代大学生,单靠思政课程来帮助他们确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其他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思想政治熏陶。

(三)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特性

公共英语课程是面向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开设时长为一年到两年,周课时基本为4课时,受众广,覆盖面大,教学时间长,在公共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能通过长期的思想渗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再者,公共英语课堂与国外文化联系紧密,能比较自然地融入课程思政相关内容,例如引导学生从西方文化表象深入思考其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讲述中国故事,使学生能更好地认知文化差异,增强文化分辨力,提升本土文化意识;传递高尚的个人品格,崇尚正确的价值观。

有些英语教师会有顾虑,认为实施课程思政会干扰英语教学活动,减弱教学效果,其实思政内容的融入相反会提升英语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深化教学的内涵,提升教学的效能。开展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赋予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使命,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理应成为文化安全教育的主战场。

三、高职公共英语中可融入的思政元素

语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往往更注重工具性,即语言知识点的教授,而忽视了人文教育。实施课程思政正是让教师关注语言的人文性,把德育目标放到语言教学目标同等重要的位置。笔者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归纳了以下几个可以融合在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以及拓展手段。

(一)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是课程思政最重要一部分。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人才,人才的流失是任何国家都不想看到的,只有让大学生真正热爱自己的祖国才会让他们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们很容易接触到一些对国家形象不利的负面信息,比如消极言论和不实新闻报道等等。在公共英语课程中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国内外的言论,帮助学生批判性地看待网络信息,揭露不实新闻背后的丑恶目的,进而传递我国的正面形象,让学生看到祖国富强和国民幸福息息相关,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俗地讲,世界观就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人生观就是看待人生的态度。价值观是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可以通过文化的介绍打开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对世界的了解;通过人物或事件的分析,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讨论热点新闻等方式,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名利、得失。拥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三)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是全球化进程和现代化生活让不少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喝咖啡、吃西餐、看美剧、全球购,很难对中国传统文化提起兴趣,甚至认为那些是被历史淘汰的旧物。殊不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今中国的剪纸、武术、美食、古诗词、中医等传统文化被无数的外国人视为珍宝,它们不应该被本国的年轻人遗忘。公共英语课程可以借助中西文化的碰撞比较,例如古诗的英文翻译赏析、中西传统节日风俗对比等方式,让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发现传统文化的美,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四)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服务于企业一线的技术性人才,在校期间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亦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熏陶,其主要包括爱岗敬业、实事求是、依法行事、服务社会等工作过程中需具备的品质,还有一些良好的职业习惯,例如准时、规范操作、团结协作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习惯将会帮助学生成为优秀的从业者,能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优秀的个人品质包括范围很广,最基本的有诚实、善良、勤奋、正直、宽容、乐观等。

教师可结合学生专业,通过介绍专业领军人物、分析该领域职场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等方式向学生传递职业精神;其次,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的融入亦可以通过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延伸,也可以围绕新闻人物事件展开讨论;再者,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是最好的榜样和示范,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也会崇德向善。

(五)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当代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对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至关重要。求真、务实、质疑、包容、创新等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属性,这些也正是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素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人物事件讨论或相关影片赏析,亦可通过科研项目的展示让学生感受体会科学精神。

四、高职公共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改革路径

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是基于教育对象的身心特征,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设计,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设计及实施紧密结合,目的在于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专业课程,将教书育人的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上。下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四个维度来分析如何将课程思政渗透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

(一)教学目标

教师要把德育目标放入人才培养目标中,进而落实到具体的每节课中。职业院校的德育目标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具体的德育目标的确立还取决于教材内容和教师的思政素养。教师不能为了实施课程思政而机械式融入思政元素,也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融入课程思政,而是应该在教材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挖掘德育资源隐性渗透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教学内容

语言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的载体,英语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应注意与语言教学内容的有机渗透,不能强行植入成为“两张皮”。教师可以从教材单元主题和语言点入手深层挖掘课程思政素材,配合相关素材的多媒体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课程思政资源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基础,其涉及多学科的内容,对教师的思政水平有一定要求,因此公共英语教师团队可以邀请专业思政课教师加入合作进行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而且,课程思政资源具有时代性,必须贴合社会贴合学生,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加入新鲜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学生的喜好选择适合他们的思政资源,亦可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成为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者。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实现课程思政的自然融入。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展现课程思政的内容,例如话题讨论、辩论赛、影片赏析等教学活动。课程思政内容的加入会让课时紧张,教师应利用好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把课程思政延申到课外。思想政治教育靠灌输式教学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教学活动设计要让学生成为课程思政的主体,运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四)教学评价

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后,教师需要在传统的知识能力评价基础上增加思想政治评价。教师在评价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时把思政评价放在首位,包括是否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价值观等,把思政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做到以评促思、以评为学。

五、结语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肩负着文化安全教育的责任,实施课程思政刻不容缓。公共英语课程具有的人文属性让教师可以思考多方面地进行课程思政内容拓展,例如激发学生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熏陶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等。为了更好地达到德育效果,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同时,教师应该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注意提高自身思政素养,创新教学手段,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协同其他课程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英语课程价值观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我的价值观
公共英语阅读教学的金课实施模式探析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公共英语构建研究
中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分析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