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观察

2020-12-26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徐苹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胎龄鸟巢早产儿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徐苹丽

早产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不良妊娠结局,我国孕产妇早产发生率约为5%~10%,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尚不完全,其免疫功能较差,因此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大规模数据分析显示早产儿死亡率高达为12%~20%,因此,为早产儿提供有效的生长环境和技术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此次研究以在我院分娩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90例早产儿分为A、B两组(A=45,B=45),A组男23例,女22例;胎龄28~36周,平均(32.45±2.17)周。B组男24例,女21例;胎龄28~36周,平均(32.51±2.24)周。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胎龄<37周,体质量<2500g;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缺血缺氧性脑病;呼吸衰竭;严重先天性疾病。

1.2 护理方法 A组患儿接受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皮肤清洁、常规静脉营养支持和喂养等常规护理干预。B组接受发展性照顾:①制定照顾方案:结合患儿作息规律为患儿个性化护理流程,护理操作尽量放在患儿清醒的时间段;②鸟巢式护理:首先将柔软的纯棉包被或浴巾放在保温箱内预热,然后沿患儿周围折叠成鸟巢状,并在患儿颈下垫软枕,2h为患儿更换一次体位;③早期微量喂养:患儿出生1d后使用经鼻胃管间歇法进行母乳喂养,0.5~1ml/(kg·次),3h喂养1次,每日摄入总量为6~12ml/kg,必要时可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使用橡皮奶头训练患儿吸吮能力,每次10min;④当患儿清醒后可通过语言、表情与患儿交流,亦可抚摸患儿头腹及四肢,以加快患儿听觉、视觉及触觉发育;⑤暗室护理:通过调节保温箱边灯光模拟昼夜光线规律,禁止灯光直接照射患儿,重症监护室内也尽量不要开启日光灯,避免强光损伤患儿视力。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日均喂奶量、日均睡眠时间、日均体质量增加量、恢复至正常体质量时间、出院时间等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水平比较:B组患儿日均喂奶量(431.58±46.13)mL/d、日均睡眠时间(18.96±2.25)h/d、日均体质量增加量(20.45±2.48)g/d均高于A组(375.24±35.22)mL/d、(16.37±2.16)h/d、(16.13±2.33)g/d,而恢复至正常体质量时间(16.09±1.54)d、出院时间(18.71±1.46)d均早于A组(18.53±1.86)d、(21.43±1.39)d(P<0.05)。

3 讨论

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根据新生儿个体差异来制定护理方案的新型护理理念,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开展,近些年该护理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新生儿的护理和抢救过程中,其干预目的在于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新生儿生长发育[1]。此次研究探讨了该护理理念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的B组患儿日均喂奶量、日均睡眠时间、日均体质量增加量水平均高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A组,且B组恢复至正常体质量、胎便完全排泄以及出院时间较早。这表明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可有效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这与陈月圆等人[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发展性照顾包括多个方面,其中鸟巢式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患儿活动,减少热量散发,还可增加患儿边界感、安全感和舒适度。早期微量喂养则是一种阶梯性喂养方式,早期通过少量母乳摄入可刺激胃肠道功能发育,还可减少胃肠负担,而非营养性吸吮则可兴奋口腔感觉神经末梢,对加快胃肠道排空具有积极作用。暗室护理则能有效避免强光刺激,而通过适当的抚摸和语言、表情交流能刺激新生儿迷走神经,对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可有效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该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胎龄鸟巢早产儿
宫内生长异常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及相关关系对新生儿ICD-10编码影响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鸟巢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常用凝血功能参数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