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教育发展研究
2020-12-26石岩,刘洋
石 岩,刘 洋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校区,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一、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2015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阶段,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已达1341所,在校学生总规模超过1048万人,占高等教育总规模的41.2%,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整体攀升到达40.0%做出重要贡献。然而,我国高职教育在取得举世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现象普遍存在。高职教育培养的所谓高精尖人才及高技能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必然性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
结合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可以发现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极大的推动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人类知识文化体系的改革与创新。随着快速发展的产业革命,企业对操作技能、生产技术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必然会导致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原有的知识结构、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式等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改革教育体系、调整知识结构,转型人才培养方式势在必行。
(二)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身发展和教育的需求度逐渐增加,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培育现代化人才的重要环节和条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要把高职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更好的满足大众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但是,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同质化严重,育人质量差,面临高质量人才供给不足而学生就业难的困境,供给与需求矛盾并存。
(三)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教育本身的支撑,更需要劳动能力的提升。而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发展。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有对学生的劳动能力、实践能力也应当全面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高职教育问题分析
(一)陈旧的办学理念、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早期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中,未能建立起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致使整体办学理念陈旧,最终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出现供给过剩,企业需求不足的不良局面。具体表现为:第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性的教学,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脱节;第二,传统的教学模式知识面窄,结构单一,专业间交叉范围小,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缺乏先进性和时代性,无法适应企业的多样化需求;第三,高职院校的师资教学能力不均衡。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后就直接投入到教育行业,虽然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和积累,实际操作教学能力薄弱。
(二)校企合作限于形式,产教融合动力不足
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下,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是提升高职教育人才供给质量的重要举措。然而,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与企业合作仍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误区。许多高职院校虽然与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企业并没有给高职院校带来教学方面的改变,校企合作仅限于形式上的合作。一方面是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角色单一,较少参与人才培养的具体活动,与高职院校文化交流不足,共同参与的项目有限,大大降低了高技能型人才供给的精准性,导致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与企业脱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忽视企业的先进理念、技术及高技能人才的塑造作用,过分注重企业的物质投入。此外,很多企业行业注重短期回报,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得到效益回报,就会影响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校企合作对人力资本的长期积累作用
(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于时代发展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纵深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都受到深刻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当今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还没有制订与自身特色优势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一方面高职院校尚未完全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机制,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导向性不强;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本身存在很多不足。主要包括:1.教师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不具备创新创业的指导能力。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数单纯注重课堂教学,认为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忽视了启发学生开启新思路、寻找新方法的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欠缺;2.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对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单纯具备理论修养,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对企业行业的运营掌握不到位,无法带动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四、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教育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设置
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及专业机构要与地方区域经济结构相契合,助力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和升级。首先,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要突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衔接。学校可以在校内外建立实践平台,与企业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其次,充分发挥重点学科专业优势和办学资源,结合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专业。再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结合教学,改变以往的课堂灌输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最后,院校要逐步提升教师综合技能的培养,让教师走出去,在企业兼职,这样一方面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用人需求有深入了解,更好的教育指导学生,另一方面也开拓了教师的视野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产教融合,确立校企协同的双主体育人机制
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实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和行业、企业的发展实际紧密联系,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要掌握市场需求导向,从企业需求实际出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和课程设置,打造企业与教学体系配套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职教的优化配置;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要深度开展校企互动,高职院校和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学校把企业优秀技术骨干请到课堂,将企业的实际业务带到课堂,学生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技能有效的结合,学校把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效结合,教学与产业发展有效结合,校企双方合力构建合作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的育人机制,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革新与进步。
(三)深化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探索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高职院校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首先,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让创新文化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底蕴,建立创新创业文化,学校要积极营造创新环境,使学生在创新环境中实现个人突破;其次,建立良好的教育培训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将理论在平台中得以展示,带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最后,提升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一方面要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承担培训课程,成为培训讲师,驾驭学校和企业“两个讲台”,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探索学科前沿领域,带动学生文献查询、实验操作、论文撰写,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创新型课题转化为实际成果。
五、结语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智能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时代,高职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针对问题积极改进,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但是,高职教育的改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调整的过程,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形势下,遵循地方经济繁荣和产业改革升级的要求,实施教育教学变革,重整人才培育机制,让高职院校培育出社会需求人才,为经济繁荣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