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线上课程的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以创新创业类课程为例

2020-12-26

关键词:院校高职课程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教高厅函〔2019〕22号文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引领带动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至2015年,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在全国高校百花齐放,大部分高校将创新教育、创业指导之类的课程纳入了选修或者必修范畴。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以线上课程为主,累计至2019年,各示范高校开设2800余门线上线下课程,选课人数近630万人次。线上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创新创业教育推广的重要保障。

一、创新创业类课程 “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部分线上课程教学效果不如线下好

首先,学生在学习线上课程的时候,无法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合作,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的表情和动作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容易造成授课的无效性。其次,高职学生本来就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和自律性都较差,而线上教学又过于考验学生的自律能力,个别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还专注于杂事,学习效率异常低下。

(二)线上课程的课程质量参差不齐

大部分创新创业类课程还是早期课堂直接录音录像的形式,不仅画质、音质欠缺,内容也不生动,形式单一,不吸引人,很多学生反映有些课程就是复述授课课件的过程,过于枯燥。线上教学本应该运用的多媒体手段、MG动画手段、娱乐化手段都没有很好地应用在课程中。

(三)在线课程平台的局限性

在线课程必须依托于第三方平台,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有智慧职教、中国大学MOOC、超星等。在学生学习的高峰期,平台普遍存在不够稳定、无法进入、卡顿的情况,直接影响课堂的连续性。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进入“战疫”模式,教育部要求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部延期开学,一场利用在线课程平台的停课不停学活动全面铺开,可是开课短短两天,学生和教师纷纷反映,各大平台经常卡顿,不是进不去系统就是被强制退出了,许多课程根本没法正常进行,教师和学生无计可施。同时,第三方平台企业平台界面近乎千篇一律,课程制作大同小异,没有期待的惊艳的组件和元素出现在课程中。有些机构甚至急于压缩成本,直接从别的平台简单地粘贴复制,没有任何差异化和特色化。

(四)教师打造课程的积极性不高

第一,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以线下教学为主,这导致教师对线上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高职院校对线上课程的制作成果认定程度不够。创新创业类课程不是传统的普及课程,没有既成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也不丰富,制作难度高于传统课程,但制作课程的教师报酬却远远低于线下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教师的积极性。第三,真正的优质课程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零散的碎片。创新创业类课程目前没有既定的体系可以用,需要授课教师自定,这导致单个教师很难单打独斗完成课程设计。第四,课程的推广困难。大部分高职院校专注于课程的建设,很少着力于课程的推广。很多教师在在线课程平台上需要“十八般武艺”,不单单要搭建课程框架,还要制作课程资料、授课,有时候还需要自己负责运营和推广,时间、精力成本不菲,这更打消了教师的热情。第五,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教师还是散兵作战,存在专业单一、数量不足、缺乏最新理念和实战经验等问题

(五)线上课程没有客观的效果评估标准

线下课程经过多年的教研和培训的积累,很容易从多个维度对课程质量做出评价,而线上课程一直缺少评价标准,很多课程差强人意却没有合适的评估标准来判断好坏。

二、课程制作质量的保障

线上教学以一种不可替代不可逆转的强硬姿态融入了高职教学体系当中,尤其在2020年肺炎疫情下,线上课程以安全、方便、资源共享的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线上教学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构建线上课程的质量保障机制迫在眉睫,线上课程的质量保障首先就要保障课程的制作质量。

(一)组织优秀的教师团队

只有具有模块化教学设计能力、课程标准制作能力、吸引学生的教学实施能力、过硬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敏捷的信息捕捉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师团队,才能创造最前沿、最符合学情、最实用的创新创业类线上课程。“不经一师,不长一艺”,高职学生能够接触的资源较少,教师是学生开启创新创业道路的启蒙者和引路人。面对创新创业这类非传统、高层次类课程,打造一支优质的创新创业专业队伍至关重要。为此,需要培训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思维与意识;引进社会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团队导师;积极与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及时凝练团队成果并深化。

(二)创建最新的课程知识体系,优化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案

1.“创意设计+创新思维+创业训练”的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融合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三创理念,启迪创意设计思维、发扬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树立创造精神、造就创业能力。基本涵盖了目前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大部分知识点,包括:设计思维训练、创新思维训练、创业知识储备、创业实践,和商业模式、人资、财务、营销、法律等专项提升,实现了创意、创造、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2.“一体化+实用化”的能力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应当秉承“以赛促教、以战促学”的方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各级创业挑战活动、各行业的路演等,真正做到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3“.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课程教学方案。创新创业类课程理应是设计、文化、艺术、技术、人文、风俗等的集合,而且结合各个领域的方向,融汇国内外的实践,教学方案具有鲜明的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国界特性。

(三)组建优质的数字化资源

1.引人入胜的微课资源。大部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在线视频都是采取人和多媒体屏幕同时出境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正常上课的拍摄过程,内容索然无味。鉴于创新创业类课程的特殊性,没有传统的纯理论知识,最好由案例或者小故事引入,将其做成活泼的MG动画形式,再辅以教师的讲解,配上丰富的动态元素和文字,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2.建立丰富的案例资源库。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没有统一的程序可以套用,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最新的案例资源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模式,同时能够避免传统故事的理想化和理论化,引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思考,避免纸上谈兵。

3.落实新颖的线上训练。创新创业类课程不同于其它课程,不适合传统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等,想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设计开放式的实战练习,比如:大家经常会碰到插座的插口不够用,想给手机充电却忘记带充电器,想在插座上用电蚊香液却导致蚊香液倾倒溢出,不同国家的插座插口不能共用等等情况,请大家设计一款创意插座来满足多方位的需求。

4.组织规模化的师生线上讨论。创意是天马行空的,很难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大量的师生线上讨论,摒弃现实生活中的拘谨,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产生思想的碰撞火花。比如:我国有一家核桃罐头加工企业,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在核桃去壳加工的过程中处理不是特别干净,经常遭到退货和索赔。现在请学生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的解决方案。学生的答案有改善原有砸、挤、滚压等加工技术,还有人提出了用火烧、用强风吹,用高压水枪喷,甚至是用化学试剂来腐蚀。慢慢的,就有人提出了是不是能够从核桃内部入手,让核桃能够和草籽一样,成熟了就能够爆开,壳和仁完全分开。还有人指出,核桃能不能和板栗一样裂开取果仁。再继续发散,有人就提出来,干脆直接发明一种薄皮核桃,像花生一样捏开就可以了。讨论的作用和魅力就在这里。

三、课程学习质量的保障

课程制作质量的保障是线上课程供给一方的保障机制,而课程学习质量的保障是需求一方的保障机制,也就是从学生入手。

(一)学分激励政策

高职院校应当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认定、管理和学分转换制度。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先考虑完成自己的专业课程,因而要鼓励各院系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必修课或者限定选修课,并制定在线课程的学生修读学分认定和转换办法,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创新创业类课程,调高此类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二)以赛促学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如:ITMC、学创杯、挑战杯、彩虹杯等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行业大赛当中,通过完善比赛的训练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实际的运用、实战能力。理论联系实战,专业联系产业,在巩固线上知识的同时又有所运用和突破,在比赛中被提炼被检验,在实际中实现成果的转换。同时在参加各类比赛的路演部分时,学生可以落落大方地展示自己地创业点子、市场调查、SWOT分析、商业模式、风险防控、财务预算等等,评委们既可以选择有兴趣的直接给予投资,也可以针对学生们的创意给出自己的意见,指导学生项目落地、进入市场、吸引投资、营销运营、获得收益。

(三)丰富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创新创业类课程并没有多少复杂的理论,容易鼓励学生思维天马行空,这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输出交流,没有充分深入,达不到效果,只有师生之间没有顾忌、不断地进行思维的交流、创意的碰撞、感悟的互动,才能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不停地输入和输出,使课堂讨论焕发出活力。同时,应当鼓励高职院校将线上讨论纳入课程教学考核当中,打破学生试卷考核的唯一标准。

(四)课程视频节点约束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在线课程视频时,单纯的只是播放而并不观看,而平台的记录却显示该学生学习完成了。为了规避这种现象,可以要求平台在视频中每隔3或5分钟就插入节点,节点可为之前内容的复习题、讨论发言或者小训练,当学生完成节点内容以后方可继续视频的学习。

四、课程模式的优化

(一)课程从“碎片化”转为“链条化”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属于点状结构,不同部门做各自的点,信息和资源比较分散,步调也不一致,难以支撑创新创业人才的系统培养。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化教学。既要将创新创业的精神和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也要将特定的专业、行业知识背景嵌入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当中,在专业技术的语境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条件允许的院校,最好能够打破单个学科、专业的壁垒,开设一些专业交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跨界”的知识、能力嵌入,促进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二)地位从“旁支”到“主干”

不同于体育、思政、英语类课程,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还未全员普及,只是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当中接受度比较高。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想投入创新创业的浪潮当中,高职院校要将课程大众化,面向全体师生。要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分层次方向、多元化地开发多种课程,吸引学生加入学习,使创新创业之树在校园生根、成长。

(三)推动学校、政府、企业协同育人

任何线上课程都离不开线下实践基地的支持。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毕竟具有浓厚的校园氛围,缺少社会的现实氛围,需要高度的开放性。鼓励各院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触及实体经济领域,也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外部资源。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组建创业导师团队,由企业家、优秀的校友担任导师,从专业角度跟踪指导学生项目;募集建立学校的专项创业基金,支持学生的实体创业。

五、课程评价模式的创新

一般线上课程的评价模式比较单一,有学生的选课数量、学生的微课学习完成程度、在线测试的分数等等,无法从本质上判断课程的优劣。

(一)竞赛评价制度

学生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以后,竞赛是一个很好的展现学习成果的方式,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也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各类的优秀企业家。学生参加竞赛的人数越多、取得的成绩越丰富,说明课程带给学生的影响程度越大。

(二)创业项目评价制度

创新创业教育最终都要落在学生上,检验课程的成效就是要看如何让学生真正“尝果实”。学生成立的创业项目越多,参加创业项目的人数越多,课程给学生带来的启示程度就越大。在这期间,高职院校要帮助学生进行成果的孵化,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只有这样,创新创业的精神才能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