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心理辅导对策研究
2020-12-26夏芳莉
夏芳莉, 朱 炼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学生不能到校上课,国家提出开展线上教学。在新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被提上日程,辅导员应及时做好心理辅导,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安排好居家期间的学习和生活。
1 疫情中的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心理冲突一般定义为:“个体在有目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2个或者2个以上的相反或者相互排斥动机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疫情中高校学生易产生心理冲突,自身力图满足本能的内驱力和外在的严峻环境之间产生了冲突。比如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学业、社会活动的内在需要与因疫情造成的停课、隔离、封闭的现实情况之间的冲突,又比如学生想要独立自由、向外探寻的内在需要与疫情影响下不得不滞留家中的现实之间的冲突。矛盾冲突反映在不同的学生又具有不同的表现。
1.1 对线上教学的表现不同
疫情中,学生们长时间处于自由散漫、自我封闭的环境中,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需要做好开学准备。由于线上教学授课老师不能像线下课程一样在学生面前,无法了解学生此刻是否在屏幕前,是否在认真听课,而通过提问、连麦等方式,也不确定学生学习是否有效。有些学生通过熟悉授课老师的讲课、考勤、提问方式后,不免会抱有侥幸心理,放飞自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常常表现为忘记上课时间、考勤迟到、签到后就脱离课堂、老师提问无法联系到、忘记或拖拉完成课后作业。有些学生自律性强,每次签到、打卡都无需催促,课上互动良好,课后认真完成任务。
1.2 生活变化的调适能力差异
由于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自我约束能力差异、学业相对轻松,可能产生的思想松懈等因素作用,需要学生对学习、工作、娱乐、社会交际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进行调适。学生的假期生活不同于上学期间的生活状态,缺少同辈同学相伴,没有其他同龄人做参照,这样的生活会让不少学生困惑,进而陷入虚度岁月的虚无论中。如果没有课程安排,就会觉得无所事事,可能会通宵玩耍,相约网络游戏,导致作息紊乱,昼夜颠倒,精神疲惫。而有些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强,对疫情下不能返校、聚集、娱乐都能接纳,并表示理解,能将个人生活安排得充实而有意义。
2 疫情下的心理疏导工作内容与对策
2.1 积极配合线上课程运行
学校自开展线上网络授课以来,辅导员不仅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也适当关注学生的学业和到勤。线上课程运行有序有效需要辅导员做好辅助工作,提前通知学生调整作息,预先做好线上开学准备,询问学生的实际困难,为线上开学排除障碍,动员全体学生参加线上开学典礼,发布新学期课程表,并配合授课教师考勤。
由于学生均在自己家中,是否真实到勤,线上学习效果如何,均需要辅导员用心开展工作。通过线上谈心谈话、网络问卷调研、班级群督促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探寻网络课程的利弊,做好师生联系沟通纽带。
辅导员应尽早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培养其形成独立、自信、坚强的人格,根据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调适、自我管理能力强弱差异,引导其依据自己特点设定、规划并实施个性化的学习、生活的目标,做好中短期生涯规划。辅导员可以通过发布继续教育信息,调动学生对自身学业提升的关注度,也引发更多同学关心自己的未来,进而使其对当下的学习更加珍惜。
2.2 完善心理健康信息档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高校辅导员应首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底并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多方面搜集学生信息,是分析研判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深入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第一步。
辅导员可以在学生学籍档案信息的基础上,整理好学生基本信息,比如性别、年龄、籍贯、家庭情况等;根据当前组织填报的各类健康报表和签到表,通过大数据手段掌握学生当下重要信息,比如身体健康状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出行轨迹、近亲属的健康状况等;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量表的相关数据分析内容,有针对性地、科学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做好学生谈心谈话记录,保存学生心理情况的第一手资料[4]。辅导员只有在对学生信息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才可以客观地做好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制定好适应本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辅导员对学生信息的了解,将促进心理辅导机构发挥专业优势,既能避免资源浪费,又能做到有的放矢。
2.3 充分链接心理互助资源
疫情之前确立的常规心理辅导及干预机制在新情况面前急需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从当前疫情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学生无法踏进校园心理咨询室。常规面对面的心理辅导、干预,通过测量、面谈方式获得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部分,急需要以电子问卷筛查、网络电话访谈的形式来替代。而网络平台的推广与运用需要辅导员邀请学生参与网络平台的问卷调查和电子访谈,并告知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保障隐私安全、性能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无压的状态中完成测试、筛查,为进一步开展心理辅导和干预做准备。
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的资源链接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因学业关系、组织需要、情感联系与学生建立了长期、亲和的联系,决定了其先于其他任何机构、心理咨询专家掌握学生心理发展动态。辅导员应保持与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学生处的紧密联系,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和专业机构力量,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辅导员可以依托心理卫生协会,如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遇到棘手问题,可通过互助系统及时寻求帮助,密切配合专业人士开展工作、服从统一指导,参与协同各级心理干预机构,主动介入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科学有效地解决困难。
2.4 综合应用技术手段
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不是单一而行的,需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开展工作。
辅导员可以选择灵活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利用大众传媒的快捷和便利,通过腾讯QQ、微信以及校园公众号等与学生密切关联的形式推送生命健康与心理学科普知识。通过主动推送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有关知识,正确看待疫情对自身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辅导员需要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了解学生当下真实的生活状态。通过微信朋友圈间接了解学生的动态信息;通过电话访谈开展家庭访问侧面了解学生在家情况;通过腾讯群聊天掌握大部分同学的近况;通过钉钉网络视频会议与学生直面沟通;通过微信、腾讯QQ直接联系学生针对性地开展信息交流;通过辅导猫把辅导员工作传递出去。
2.5 运用家校协同工作机制
要开展广泛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离不开全面协同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学校联合学生家庭,辅导员携手学生家长,共同关注呵护学生心理健康,避免学生在疫情中因感受到死亡、隔离、封闭经历而造成的精神创伤、抑郁情绪和强迫障碍。辅导员应做好学校与家庭双向沟通的桥梁作用,借助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主动、定期地保持和家长的联系,交流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同时,为对学生隐性心理问题做好预判、引导和教育,学校在疫情中形成专业班级—二级学院—学校心理辅导干预模式。学校成立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全面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级学院通过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指导辅导员开展心理教育的具体工作;专业班级由辅导员开展具体心理辅导工作。在心理辅导干预模式中,起稳定作用的是来自各专业班级的心理辅导干预工作。辅导员负责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反馈至二级学院。在具体实施心理教育过程中,辅导员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学生心理动向的具体把握者,是学生与学院对接的有效路径。
3 结束语
新冠肺炎疫情下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充分运用资源、技术开展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工作,协同构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是当下辅导员所面临的重要工作之一,认真分析学生个性差异,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总结维护心理平衡的方法与策略,对促进学生群体全面健康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辅导工作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