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筋刺法治疗眼睑痉挛经验浅谈

2020-12-26张烨李佩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5期
关键词:三阳循行眼轮

张烨,李佩芳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0 引言

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BSP)在中医学中早有记载,被称为“眼睑瞤动”、“胞轮振跳”、“脾轮振跳”等。眼睑痉挛是由眼轮匝肌或面神经痉挛引起的,以眼周肌肉不自抽搐或跳动为特征的眼科常见疾病,原发性、特发性和自发性眼睑痉挛统称为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Benign essential blepharospasm,BEB)[1]。其最初特征表现为频繁的眨眼动作,初起痉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随后逐渐加重,缓解间期缩短,持续时间延长。可伴有同侧眉、面、口角抽动,严重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闭眼或视物障碍。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以中老年女性较为多见。本病的发生多与情志不遂、正气内虚、久视劳累、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2],其病机在于经气不畅、气血失和,经筋失于濡养,出现牵引、拘挛的症状。

1 相关记载

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血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筋脉的筋肉系统,起到联系筋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的作用。足太阳之筋“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足少阳之筋“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围”;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为目下网”;手太阳之筋“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颌,结于角”,手少阳之筋“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手阳明之筋“上颊,结于頄;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手足三阳经经筋在眼周均有循行分布。眼睑痉挛病位在胞睑,与手足三阳经经筋有关。经筋刺法在《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内经·调经论篇》曰“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经筋气血功能。《灵枢·卫气失常》:“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灵枢·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指在病变所在部位取穴针刺,即可起到通经脉、调气血的作用。治疗眼睑痉挛时,根据三阳经经筋在眼部周围的循行排列,采用透刺法、围刺法和排刺法。

2 经筋与现代解剖学

现代学者对经筋的认识主要分两种[3-4],“单一组织学说”和“多种组织学说”。单一组织学说指经筋是肌肉、肌腱、韧带等肌肉的附属结构,是对人体骨骼肌及其附属组织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多种组织学说指经筋是肌肉、筋膜、肌腱、神经等组织的概括。

面部表情肌受面神经终末分支支配,其中额肌受颞支支配,眼轮匝肌受颞支、颧支支配,颊肌及口轮匝肌受颊支支配。眨眼动作由眶隔前轮匝肌和眶周轮匝肌负责,眼睑痉挛除涉及眼轮匝肌外,还与降眉肌、皱眉肌和额肌有关[5]。足太阳经筋网于目上、至鼻部目内眦,足阳明经筋网于目下,足少阳经筋循于目外眦,三者环绕眼周,与眼轮匝肌位置相应;手三阳经筋在面部走行经过额肌、颧肌、咀嚼肌、咬肌。手足三阳经筋循行所过覆盖额肌、眼轮匝肌、降眉肌和皱眉肌,与现代解剖学中面部表情肌群相符。

3 取穴与操作

主穴:①足三阳经经筋排刺:按照三阳经经筋循行,采用多针浅刺、排刺。取穴部位相当于:向眼球方向斜刺10-12mm;攒竹向鱼腰透刺10mm;丝竹空向眼球方向斜刺8mm;球后向颧髎方向透刺12mm;承泣及旁开1 寸取穴,向四白方向透刺12mm;②手三阳经经筋排刺:取穴部位相当于:阳白穴及上方、两侧旁开1.0 寸取穴,向眼球方向透刺10-12mm;太阳直刺8-12mm。因面部小血管丰富、肌肉薄弱,故不行针。配穴:合谷、内关、神门、太冲,常规针刺。穴义:主穴均为经筋刺法取穴,按照《灵枢·官针》中“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的理论,突出“以痛为输”的取穴特点,激发经气运行、调气血、舒筋络。“面口合谷收”,合谷为治疗头面诸疾特效穴,亦可疏风清目;眼睑痉挛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焦虑,神门、内关安神利眠,调神理气;“肝开窍于目”、“连目系”、又“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取双侧太冲平肝熄风、条达肝木、舒畅情志、疏通经络。

4 经典案例

患者,男,62 岁,职员,于2019 年11 月16 日就诊。主诉:左侧眼睑不自主抽动9 月余,加重伴左侧口周部肌肉不自主抽动6 月余。病史:患者于2019 年2 月10 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干涩、频繁眨眼等症状,未予在意,2 月27 日开始出现左侧眼睑部不自主抽动,于省立医院就诊。行头颅CT、脑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口服氟哌啶醇、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4 月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于2019 年7 月至上海中山医院就诊,诊断为Meige 综合征,建议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因肉毒毒素价格昂贵且本病易复发,患者拒绝使用肉毒毒素治疗,至我院寻求中医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刻下症状:左侧眼睑、口唇周围不自主抽动,症状多于情绪激动或劳累时加重,心烦易怒,少寐多梦,纳差,二便正常,舌质淡暗,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诊断:眼睑瞤动;西医诊断: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取穴:除上述主、配穴外,该患者伴口周部肌肉抽动,取手三阳经经筋从颞下颌关节至咬肌段多针浅刺、排刺,每隔1.0 寸1 针;患者伴焦虑情绪,加百会、印堂安神定志,留针40min,每日一次。经上述针刺治疗2 周后,患者自觉口周痉挛频率较前降低,眼睑痉挛缓解间期延长;继续治疗4 周后,症状均有好转,眼睑痉挛偶有发作;1 月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3 个月,未见症状复发,患者自诉状态良好。

5 小结

眼睑痉挛在中医学中属经筋发病,因经脉闭阻,经气运行不畅,导致面部经筋失养,拘挛收引。手足三阳经经筋循行于面部,按照经筋为病治疗原则,取额、胞睑周围、颧等病变部位为经筋刺法的主要穴位,采取透刺、排刺的方法,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恢复经筋生理功能的作用。眼睑痉挛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因此治疗本病除选用经筋刺法相关穴位外,可酌加宁心安神、条畅情志腧穴,同时采取心理干预。

猜你喜欢

三阳循行眼轮
罪恶聊天群
“三阳”辉映党旗红
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
改良式眼轮匝肌折叠术在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中的应用
马王堆导引术循经导引基本规律与特征初探
黄帝内经:着至教论
督脉循行考
下睑眼轮匝肌悬吊的中面部除皱术
眼袋整形的术式选择和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