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资源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价值研究

2020-12-26母春生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美术文化

母春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共产党员网.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0 -06 -02].http:/ /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3.shtml.“三农”问题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洼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现实状况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习近平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②共产党员网.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0 -06 -02].http:/ /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3.shtml.,“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事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从中国东部到西部,美丽乡村的建设从未缺失美术的介入,特别是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更是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振兴乡村的伟大实践之中。

乡村的振兴是乡村生活的全面改变,包括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国务院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 2022年)》提出,“到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可以看出,乡村的振兴,不仅要让农民富裕起来,还要让农民的生活条件、生产条件全面改变,建设一个有支柱产业的、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笔者以阿坝州S 县安宏乡景观风貌改造项目为例,探讨美术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社会价值。

一、美术资源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可能性

美术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的审美反映,美术资源是对社会生活高度凝炼的视觉表达。民族地区美术资源非常丰富,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视觉符号极具特色,是潜力巨大的、可供开发的、可创造经济效益的宝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美术资源的运用空间大,可助力乡村环境改善、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新风尚引领,以及产业发展。

(一)改善和美化乡村环境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和美化农村人居环境,需要整治乡村环境脏、建设乱、缺绿化等现实问题。通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从需求和问题入手,设计出审美性和功能性兼具的方案。调研中发现,本土美术资源更为契合当地人民的审美取向,描绘出共同的乡村发展愿景。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美术工作者必须参考、提取本土美术资源,并按照“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等要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美术元素设计出不同风格的乡村风貌建设方案,集审美性和功能性为一体。如,汶川县水磨镇、映秀镇东村的规划设计都包含了设计者的美学知识、规划知识,并尊重了当地的特色美术元素和审美趣味,既达到了美化环境的要求,又符合当地人民需要的实践,并非一味地追求“现代化”“标准化”。

(二)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才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而乡村社会“空心化”现象却日趋严重,乡村经济衰弱、文化衰弱,现代商业文化、“消费主义”、低俗文化侵蚀着乡村社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需要拯救。美术能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包括文化的振兴,我们需要理清乡村社会的文化脉络,进行反思和创新,建设符合新时代特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文化。文化的视觉形象表达即是美术,要充分利用美术创意去撬动本土文化资源,在景观设计、村容村貌改造过程中,践行传承和创新,建设符合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乡村文化。

(三)宣传和引领乡村文明

乡村社会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承载的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家”“国”“孝道”“人伦”等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实践。美术是文化的一部分,视觉形象是审美偏好的体现,也是从生产劳动、民俗民风等独特文化情境中逐渐演化形成的,美术的多样性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如,藏族装饰纹样雍仲“卍”是藏族宗教符号,代表吉祥,是藏区极具代表性的民族装饰图案之一①李欣华,等.藏族纺织品的装饰图案艺术[J].中国民族,2008,(6).。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浸润在本地的文化氛围之内,特色的符号、图案、审美趣味反映的是当地人民的精神世界。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也在提炼、总结当地的价值观念,并用美术语言进行宣传。如S县提出了弘扬“孝、善、和、诚、俭、美”的传统美德,并运用绘画、文字等多种宣传方式进行传播,既提高了村民的道德素质,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又培育了村民的审美能力,促进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效果较好。

(四)融入和促进乡村产业

美术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将美术资源打造成品牌,经商业运作和推广,可以促进乡村经济增收。但是,产业发展不仅要求规模集聚、人才集聚、产销平衡,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同时,还要不断对产品进行调整创新,以符合大众审美,甚至引领潮流。只有产品被市场接受,打开了销售渠道,形成个性化的市场竞争力,才有产业的良性发展,也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比如,传统羌绣是纯手工绣,大多用于本民族服饰装饰,刺绣图案、颜色搭配比较程式化,受众面较窄。羌绣要实现产业化发展需要把现代工艺、设计理念、审美观念融入到传统技艺中,对羌绣进行改进,在图案设计、颜色搭配、题材选取等方面多吸收大众潮流文化和审美趣味,融入时代特点,创造为大众接受、喜爱的创新羌绣产品。

二、美术资源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价值实现的案例分析

(一)S县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

四川省委省政府在2018 年发布了《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 年)》,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整体部署,明确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推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②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 年)》印发[EB/OL].[2020 -05 -30].http:/ /www.sc.gov.cn/10462/10464/10797/2018/9/9/10458607.shtml.。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要求,S县按照“一平、二拆、三清、四栽、五化、六提升”的工作要求,着力开展“三域一居”环境综合整治①松潘县政府.松潘县扎实推进“三域一居”环境综合整治[EB/OL].[2020 -05 -29].http:/ /www.songpan.gov.cn/spxrmzf/c100050/202004/54e139731d65426290b3d6d166e03132.shtml.。2020 年,S 县重点抓“六围绕”,即围绕庭院抓美化、围绕道路抓靓化、围绕土地抓净化、围绕工地抓标化、围绕江水抓洁化、围绕山川抓绿化,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

(二)S县安宏乡景观风貌改造项目

笔者以课题主持人身份参与的阿坝州S 县安宏乡景观风貌改造项目是将美术资源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对接,充分发挥美术作用的生动实践。通过调研,团队成员对安宏乡整体情况进行了梳理,运用景观规划、乡村文化发掘等方法制定了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梳理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定位等情况

(1)追溯安宏的历史

安宏古称安顺,有史料记载“松茂古道七百里,安顺古关行千里”。其境内的德胜堡、安顺关、云屯堡、西宁关都是古代松茂古道上的主要货物集散地,是“岷江河谷百里第一幽溪”。董湘琴在《松游小唱》里赞美安宏乡:“安顺小桥西,一带好幽溪,膏腴沃壤,千亩平堤。西来数百里,要算第一。”安宏自古就是岷江蜿蜒流经之地,自然景观别具一格,经济也非常繁荣。

(2)梳理当地文化特征

S县是多民族聚居地,曾获得四川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称号。在安宏乡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繁衍生息,藏、羌、回、汉文化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共同创造了多民族交流、交往,多元文化交融、促进的独特文化。董湘琴《松游小唱》这样描述安宏乡:“尧天舜日,老人击壤在康衢。番语重重,喇嘛传经,此地好风气”。S 县自古以来就是民族文化发展融合之地,文化元素多,美术资源丰富。

(3)抓准安宏乡发展定位

安宏乡2020 年乡村发展规划指出,要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推进水域、路域、村域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整洁优美、规范有序、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重点打造九环沿线美丽乡村的风貌,成为最美213 国道的安宏样板。

2.分析查找安宏乡典型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居环境风貌杂乱

通过调研,团队发现安宏乡所辖的国道213 线上的4 个村庄,在人居环境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建筑风貌杂乱,建设无序、缺乏特色。一是建筑结构风格多样。有现代洋房式建筑、传统坡屋顶建筑、现代与坡屋顶组合建筑。二是色彩搭配凌乱。屋面有青灰色、蓝色、红色、白色;墙面有白色、青灰色、黄色、原石黄灰色及青色;门窗有白色、褐色、黄色、暗红色、绿色。三是立面装饰混杂。立面饰面有白色涂料、水泥砂浆、石砌、石砌木板、红砖、绘制青砖、传统木雕花窗、铝塑玻璃窗、传统木门、铁门、铝门。四是坡屋顶混杂。包括小青瓦坡屋顶、彩钢瓦、石棉瓦屋顶、黄色机制瓦屋顶等类型。

环境杂乱,乱摆乱放,乱搭乱建。一是物件乱摆乱放,视觉效果杂乱。生产建材、建筑垃圾、居民柴火、家具乱摆乱放。二是建筑乱搭乱建。如,简易厕所建在路边和房前屋后,均为临时搭建的棚舍,视觉效果很差。三是生活污水乱排放,垃圾随处可见。街道两侧生活污水随处可见,沟渠边、河道旁、田间地头等都能看到不少生活垃圾。四是广告乱贴乱涂。在村镇人员较为集中的街道、集贸市场、广场等地段存在乱张贴、乱涂写等现象。

标志性景观缺失,功能性景观不足。一是标志性文化景观缺失。在村头缺少标识性、文化性景观构筑物,空间进入提示感不足。二是功能设施性景观不足。标志系统、道路灯光系统和环境卫生设施等功能性的元素融入较少。三是公路沿线绿化不足。景观绿化面积和绿化用地的比例非常少,公路景观植被不足,植物搭配单一,缺乏层次性设计等。

(2)特色视觉形象发掘不够

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厚重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元素。在理解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发掘乡村文化,创新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①李北平.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9.。安宏乡是多民族聚居区,德胜村、安宏村村民多数是回族,西宁关、云屯村为藏族、羌族、汉族混居,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乡村邻里关系和谐。但安宏乡的村容风貌少有特色的本土视觉符号,乡村美术资源挖掘不够。

3.因地制宜,打造个性化乡村风貌

(1)“一村一景”,设计独具特色的村牌微景观,体现各村的文化内涵

为提高视觉形象,根据“一村一景”的原则,结合各个村居民的审美喜好,团队为每个村设计了美丽乡村村牌微景观。德胜村村牌运用青砖造型,长12米,高4.5 米,造型采用错落形式,体现了层次美。村牌旁边,设计了一个小景观,为水井造型,寓意“吃水不忘挖井人”。旁边放有一石磨,有“镇宅通财”和“人气兴旺”的意思。云屯堡村场地较大,在村口设计修建了长16 米,高低错落的像云彩造型的微景观标识。材料使用的是木材和砖,色彩上采用白色、灰色、黄色搭配,较有古意。西宁关村有古代关口城墙遗址,景观设计中运用了这一元素。在微景观设计中,加一个门洞,意指“关口门洞”,旨在引起更多人了解此地历史的兴趣。这几个村的微景观设计,运用了美术的设计、宣传、造型等功能,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安宏版美丽乡村。

(2)不同风格的院墙设计为村容梳妆,美化人居环境

S县安宏乡境内有大量的青石,当地人常就地取材,利用青石修建房屋、围墙等,既经济适用,又大方美观。近年,因修建成兰铁路,有大量的从隧道取出的石材亟待处理。因此,在此次院墙设计中,笔者所在的团队建议各村统一使用青石材质做造型。当地石匠较多,用青石作原料也可吸引当地人民参与创作。云屯村采用以“青石造型+防腐木栅栏”院墙造型;德胜村村口的院墙设计成弧形,并在墙面绘画;西宁关村院墙设计为高低错落式样,有层次感,特别雅致。通过改造,赋予了各村村容浓厚的乡村田园气息,实现了“一村一品”。

(3)创作主题性美术墙绘,促进乡风文明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墙绘可以美化环境、宣传思想、带动经济发展。墙绘艺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不仅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大有裨益,而且有益于推进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构建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②陈磊新,徐豪.浅析墙绘艺术对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3).。如S 县提出了要弘扬“孝、善、和、诚、俭、美”的传统美德,各村都运用墙绘语言创作了较多的作品,既有宣传价值,又极具审美体验,对当地人民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西宁关村在院墙上利用绘画和文字组合宣传传统文化;德胜村采用国画山水和花鸟题材,将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内涵表现出来,对培育村民优良家风、文明乡风等有显著效果。

三、美术资源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价值实现的路径

日常生活中的美术资源展现出来的是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这些视觉符号需要经过创造性转化,整合为可以具体应用的产品,才能实现美术的社会价值。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美术的参与,也离不开转化和整合,其价值实现的路径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挖掘梳理民族文化,整合乡村美术资源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汲取养分,经创造性转化后,再反哺重塑乡村文化。乡村美术资源的挖掘、传承和创新,就是对乡村社会文化、历史、精神的溯源。中华文化灿若星海,极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美术资源非常丰富,主要表现在服饰、配饰、劳动工具、房屋建筑、宗教寺庙等方面。笔者近年来对藏族、羌族一些特有的造型艺术方式多有接触,藏族的唐卡、版画、剪纸、藏戏面具、服饰、雕刻、工艺品、绘画等,羌族的刺绣、剪纸、建筑、图腾、陶艺、青铜器等都极具特色。这些美术资源既可以运用到产品设计、建筑装饰、美术课程教学等多个领域,又可以传承民族文化,还能宣传美丽乡村。

(二)优化民族文化创意,携手助力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既要改善乡村的村容村貌,又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还要落实到让农民“富起来”的初衷上,让农民能够在本土留下来,成为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经挖掘、整合,仍要经市场化运作,创造出文化创意产品,产生经济效益之后,才谈得上真正助力乡村振兴。传统手工艺品凝炼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也是审美价值的体现。传统手工艺品的再开发,就是美术同产业经营相结合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藏族唐卡就是最典型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唐卡构图严谨,造型比例准确,线条优美,色彩对比强列且明快,独具特色。唐卡除了被藏族同胞挂在家中佛堂之外,近年来也备受游客青睐,有很大的销量,促进了藏区老百姓的增收。传统的唐卡绘制时间长,对画师技艺要求高,产量低,单幅作品价格高,不适合作为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大量销售。目前,出现了“新唐卡”——在材料使用上借鉴西画的颜料,比起传统的矿物质颜料成本更低,绘制更加简单,产量更高。同时,还出现了印刷的唐卡,适合作为文创产品制作和销售,利于市场化大规模推广,促进藏族同胞脱贫致富。同时,在精准扶贫实践中,美术工作者积极为民族手工艺品、农副产品设计视觉形象,开发新样式、新包装,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做好网络推广,为农民增收贡献力量。

(三)发掘社会建设价值,促进公序良俗建设

社会性是美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美术是人主观意识的产物,美术的发生、发展离不开社会,美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作为意识形态的美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不同时期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美术创作不同的内容和形态。“美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①王宏建.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9.“进步的美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②王宏建.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9.如各地开展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就充分运用了美术语言进行绘画创作以及视觉符号提炼,引导人们熟悉新道德,摒弃旧道德,促进社会和谐。可以看出,美术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表达价值观念,能潜移默化地改造人的精神世界。有思想性的美术作品,能够引导、教育人们采取一种道德态度,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序良俗添砖加瓦。

(四)促进校地深度合作,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专业美术人才的参与,不论是美术资源挖掘、元素提炼,还是景观规划设计,乃至品牌打造和市场运作,都需要专业团队的加入。依托地方高校的专业人才和智力资源,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是乡村振兴提升建设质量的重要渠道,也是共赢的渠道。以阿坝师范学院为例,学校美术学专业师生通过校地合作模式对水磨镇黑土坡村进行了墙绘美化。此实践教学项目让学生学会了因地制宜地选材、构图、实践,体验了项目操作的全过程。笔者参与完成的S县安宏乡风貌改造项目历经摸底分析、论证设计、微景观建设、墙绘美化等过程,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学”的质量提高了。同时,已完成的项目还可以作为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规划设计、景观景区设计、施工流程与管理、项目设计等课程教学的案例。与同类企业相比,校地合作模式也使地方政府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好的项目质量。

四、结语

乡村振兴事业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本土美术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可以为乡村村容整治、风貌改造、景观规划、“一村一品”个性化美丽乡村的打造、文化的传承创新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①新华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 年)》[EB/OL].[2020 -05 -29].http:/ /www.xinhuanet.com/2018 -09/26/c_1123487123.htm.。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实现的关键,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更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还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文化传承创新与服务地方是高校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高校的美术工作者要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用创作的作品、景观的审美感受激发村民的情感体验,引导村民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转变,让艺术回归生活,为乡村振兴助力。

猜你喜欢

美术文化
数字美术 穿越“虚实”绘四季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美术作品选
美术篇
谁远谁近?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