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中的六个主要问题
——以《清水江文书》(第三辑)等文书标题为例
2020-12-26储小旵
储小旵,赵 凤
(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清水江文书系13至20世纪期间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民间历史文献,其时间跨度约700 年[1],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当前刊布出版的清水江文书主要有:唐立等编《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2],张应强、王宗勋主编《清水江文书》(第一~三辑)[3][4][5],张新民主编《天柱文书》[6],陈金全、杜万华主编《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姜元泽等家藏契约文书》[7],高聪、谭洪沛主编《贵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约文书(九南篇)》[8],高聪、谭洪沛主编《贵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约文书(亮寨篇)》[9],陈金全、梁聪主编《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姜启贵等家藏契约文书》[10],陈金全、郭亮主编《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姜遵发、姜启成等家藏诉讼文书》[11],王宗勋《加池四合院文书考释》[12],汪文学编校《道真契约文书汇编》[13],安遵华、潘志成《土地契约文书校释》[14],孙兆霞主编《吉昌契约文书汇编》[15]等,方便了学界的阅读和使用。清水江文书整理过程中,标题构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但关系到文书整理质量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到文书的史学等相关学科研究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有关宋元以来民间文书标题校订的论著主要围绕徽州文书和清水江文书展开研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①有关徽州文书标题考订代表性成果主要有:储小旵《〈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契名考校》(《安徽史学》2009年第3期)、储小旵《徽州契约文书契名考校》(《徽州文化研究》2011年第3期)、储小旵、汪曼卿《〈徽州文书〉契名考校四题》(《皖西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储小旵《徽州契约文书俗字考六则》(《中国训诂学报》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储小旵、张丽《〈徽州文书〉(第五辑)契名考校二十题》(《全国第二届近代汉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年11月,浙江杭州)等。有关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问题的探讨,主要以《清水江文书》(第一辑)标题为研究对象,成果主要有:唐智燕《清水江文书疑难俗字例释(一)》(《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年第3期)、唐智燕《清水江文书疑难俗字例释(二)》(《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年第4期)、唐智燕《清水江文书疑难俗字例释(三)——兼论民间文书标题的构拟问题》(《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5年第1期),储小旵、张丽《清水江文书俗字考辨五则》(《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年11月,福建福州)等。,但与如此巨量的文书相比较,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仍值得我们花大力气进行精细化的考索。笔者在阅读清水江文书后,发现文书中有少量标题存在文字讹误或失读现象。当前学界对《清水江文书》(第一辑)标题中的讹误和不足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该书第二、三辑文书标题中的文字讹误和不足较少有人关注。本文以《清水江文书》(第三辑)[5]等文书标题为例,探讨它们存在六个方面的主要问题。针对这六个主要问题展开考证,加以校订,为今后清水江文书的进一步整理和文书定名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也为清水江文书的史学等研究扫清语言文字障碍,提高研究的质量。恳请方家、同好批评指正。
一、缺乏一定的词汇学知识
清水江文书整理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学知识,否则在文书标题构拟时将出现不必要的文字讹误或文字失读现象。
(一)《清水江文书》(第三辑)标题构拟中因不明词义而产生的问题
1《.龙□乾立卖墦山字》[5]册1,418
(二)其他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中因不明词义而产生的问题
其他清水江文书中亦有少量标题因不明词义而误改文字的语例。
1.汪文学录《岑老憧出卖土地与王甫强卖契》[13]428
2.高聪等录《龙于球对门坡垴棉花地断卖契》[9]81
按:上揭文书标题中的“垴”图版作“脑”,此乃整理者不明“脑”的词义而误改。“脑”本指头脑,引申有“物体的顶端、中心或边缘部分”义[18]卷6,1356,据契约文中“今将名下受分小引斋对门坡脑花地乙(壹)块……”等字,可知“坡脑”应指坡顶之上的地。而“垴”当为“脑”的更换形旁后起字,《汉语大字典》释“垴”为:“方言。小山头。”[19]474故原契写作“脑”无误,标题中的“垴”乃整理者误改。上揭契约标题《龙于球对门坡垴棉花地断卖契》当校正作《龙于球对门坡脑棉花地断卖契》。
二、缺乏一定的文字学知识
清水江文书主要为13世纪以来当地百姓手抄而成,由于这些抄契者往往文化水平不高,因此文书中含有不少俗字、讹字、别字,整理者在给文书标题构拟时一定要加以仔细甄别。何谓俗字?张涌泉师认为:“汉字史上各个时期与正字相对而言的主要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字体称为俗字。”[21]而讹字就是因书契者疏忽或文化水平低所写的错字,如清水江文书中有将“典”错写成“曲”[4]册5,340的。别字是指书契者或受方言影响写的同音字,如清水江文书中常见将“清”“亲”写成“千”、“与”写成“以”、“言”写成“人”,等等。如果缺少文字学知识,将给契约文书标题的构拟增加一定的困难,就会出现标题文字讹误或文字失读现象。
(一)《清水江文书》(第三辑)标题构拟中因缺乏文字学知识而产生的问题
1《.滚包□、滚炳魁兄弟立卖田地字约》[5]册2,363
2.《吴贤义、杨开时立合同字》[5]册3,258
3《.僧净□立卖字》[5]册3,332
4《.杨世齐立断卖土股栽主杉木约》[5]册6,95;《姜齐周等立分关合同字》[5]册9,493
5《.姜德映立卖山场约》[5]册7,12
了解“助”在《清水江文书》中的俗写情况,可以提高其他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的质量。如安尊华等录《嘉庆十年(1805)二月初四日姜德耿卖山场约》[14]卷1,94中的“耿”,原契图版作“”,此亦因不识“助”之俗写而误认。
6《.范绍乡立断卖山场杉木约》[5]册7,23
了解明清以来契约文书中“卿”的俗写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其他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的质量。如陈金全等录契约标题《姜甫乡卖田契》[7]39中的“乡”图版作“”、《范绍乡卖木契》[7]157中的“乡”图版作“”,此皆乃“卿”的误认,当校改。又陈金全等录《范钻乡卖山契》[10]74中的“钻”乃“绍”的误认,“乡”乃“卿”的误认,当校正。
7《.向□贵立卖山场土约》[5]册10,246
8《.□散妙立断卖杉木并山约》[5]册10,511
9《.姜有龙立断卖杉木山□字》[5]册10,526
(二)其他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中因缺乏文字学知识而产生的问题
其他清水江文书中也有少量标题因整理者缺乏一定的文字学知识而误构拟标题的情况,兹举数例。
1.陈金全等录《姜映交卖木契》[7]20、《姜映交卖田契》[7]27、《姜映交卖田契》[7]28;安尊华等录《嘉庆二年(1797)八月二十六日姜映发卖杉木山场约》[14]卷1,58
按:上揭前三件契约标题中的“交”,后一件契约标题中的“发”,原契图版分别作“”“”“”“”,此皆乃“友”的赘点俗字。唐颜元孙《干禄字书·上声》:“友,上俗下正。”[28]敦煌文书Ф096《双恩记》:“善却答云云。”[29《]古本小说集成》明刊本《熊龙峰四种小说·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何时识得东风面,堪成凤鸾交。”[24]76《1清嘉庆二年(1997)十月盛良友立卖田租契》:“立卖契人:盛良(押)。”[25]卷6,7《1清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方社保立批据》:“依口代笔:方汉(押)。”[26]卷3,5皆可证明。故上揭四件契约标题当校正作《姜映友卖木契》《姜映友卖田契》《姜映友卖田契》《嘉庆二年(1797)八月二十六日姜映友卖杉木山场约》。
2.安尊华等录《道光十一年(1831)四月二十一日姜摧断卖油山约》[14]卷2,6
3《.道光十八年(1838)九月初十日龙家瑷等分山同》[14]卷2,94
4《.陆昌连灭江流坪杉木断卖契》[8]25
5《.道光十一年(1831)十月二十八日姜尧训弟兄断卖山场杉木约》[14]卷2,16
三、缺乏一定的方言学知识
清水江文书的语言带有明显的贵州少数民族的语言特征,文书中也含有不少汉语方言口语,因此,清水江文书少量标题存在在因缺乏一定的方言学知识而导致标题文字失校的情况。
(一)《清水江文书》(第三辑)标题构拟中因缺乏方言知识而产生的问题
1《.张久远立断卖田坎芳彼字约》[5]册1,57
按:上揭契约标题中的“芳彼”难解。原契有“自愿将到地名乌莫田坎芳彼壹团,上抵坎却(脚),下抵坎头,左抵领(岭)栽岩,右抵田小头水沟……出卖与本寨杨再能名下承买为业”等语,据此可知“芳”为“荒”的方言记音字。清水江文书中书契者盖因受方言影响,将“荒”往往写作记音字“”“芳”“方”或“坊”,如《杨顺天立断卖坊(荒)田字》:“立断卖田字人杨顺天,为因缺少洋用无处所出,自愿将到引蜡王之田……出断卖与姜宣韬名下承买为业。”[4]册2,45“3田”即荒田。又《姜元英弟兄断卖山场杉木字》:“上凭油山,下凭大明、凤池等之芳田。”[3]册3,112中的“芳田”即荒田。又《王恩田立换地土杉木字》:“有地土换慕老坪。”[4]册9,25中的“方坪”即荒坪。又《吴澄万弟兄达合冲荒坡卖契》:“立断卖坊坡字人吴澄万、吴澄田二人,为因缺少钱用无出……”[9]19中的“坊坡”即荒坡。皆可资证明。故“田坎芳彼”当为田坎荒坡。上揭契约标题《张久远立断卖田坎芳彼字约》当校正作《张久远立断卖田坎荒坡字约》。
2《.龙牛海立卖芳田契地土字》[5]册3,22
按:上揭契约标题中的“芳”失校,此乃“荒”的方言记音字,上文已论述,“芳田”即“荒田”。故上揭契名《龙牛海立卖芳田契地土字》当校正作《龙牛海立卖荒田契地土字》。
3《.姜治宏立卖芳平约》[5]册8,83
按:据前文论述,上揭契约标题中的“芳平”亦即“荒坪”之失校。故此契约标题《姜治宏立卖芳平约》当校正作《姜治宏立卖荒坪约》。
(二)其他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中因缺乏方言学知识而产生的问题
了解一定的方言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的准确性,兹举2例。
1.陈金全等录《姜朝聘卖山并方平契》[7]242
按:上揭契约标题中的“方平”乃“荒坪”的失校,故契约标题《姜朝聘卖山并方平契》当校正作《姜朝聘卖山并荒坪契》。
2.《道光十四年(1834)五月二十九日姜通元断卖油山杉木松木字》[14]卷2,54
按:上揭契约标题中的“松”原契图版作“從”,此乃“枞”的记音字,“枞树”乃西南官话对“松树”的称谓[30]3102右,但整理者将“枞”径改为“松”,未能忠实原文。
四、缺乏一定的书法知识
清水江文书中的文字主要以行楷、草书为主,因此这批文书中存在少量因不明书法知识而导致文书标题文字讹误或失读现象,兹举3例。
1.《龙明□弟兄立断卖山场杉木地土字》[5]册8,103
2《.范氏□弟、子姜登选、侄姜登高立断卖山场杉木字》[5]册9,425
了解“引”的草书,可帮助我们提高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的质量,如陈金全等录《姜氏卧女、载朝卖木契》[7]141,其中的“卧”原契图版作“”,此乃“引”的异体“”形变字,清水江文书中经见,如《姜绍怀卖木契》:“凭中:姜包。”[7]13《0姜美保断卖山场杉木约》:“凭中到出卖与姜廷德名下承买为 业。”[3]册1,2《山 林 卖 契》:“立 卖 山 场 姜番……”[2]册1,А-0011皆可证明。
3《.潘光廷立卖油山□士契约》[5]册10,414
五、缺乏一定的写本文献知识
清水江文书既具有写本文献的主要特征,也具有民间文书独特的文本特征。因此,如果缺乏写本文献和民间文书文本的主要特征知识,在文书标题构拟中容易出现不必要的文字讹误。兹举一例。
1.《滚发荣立卖地土松木杉木禁山契字约》[5]册2,352
按:上揭文书标题中的“滚发荣”乃“滚荣发”之误录,原契图版中“发”“荣”右边各有一点作“”“”,此为上下倒文符号。清水江文书中,书契者有时误将上下二字写颠倒,往往在字的左边或右边的颠倒字边上打一竖或一点,表示上下二字颠倒。又如《滚太茂立卖田地契字约》:“四至分明”中的“限”“界”左边各有一竖[5]册2,341,即表明“限界”为“界限”之倒文。又《李国贤立卖地土杉木栗山约》“请中上到”[5]册2,383中的“问”“门”右边上的点即上下倒文符号。又《王关什、王凤魁立卖园地约》:“四至分明,并无。”[5]册3,1其中的图版即“参杂”的倒文。又《买山抄白》:“登廷、登文、盛清共二两。”[5]册10,500其中图版即的“叁人”的倒文。又《范绍恒布新田断卖契》图版:“自愿将到布新田坵出卖与加池寨姜廷德名下承买为业……无凭,立断约为据。”[12]卷1,49其中的图版“”“”分别为“田乙”“口说”的倒文。又《范老岭眼入田断卖契》图版:“自卖之后,愿从买种管业。”[12]卷1,61中的图版为“主耕”的倒文。又《龙用昭也尾冲杉山断卖契》:“立断卖杉木山约人龙用昭……”[8]18中的“”为“核桃”之倒文。例不胜举。故上揭契约标题《滚发荣立卖地土松木杉木禁山契字约》当校正作《滚荣发立卖地土松木杉木禁山契字约》。
六、缺乏一定的精细度
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中存在一些因疏忽或误认字形而产生的标题讹误,兹举数例。
1《.杨先兰买田契》[5]册2,376
2.安尊华等录《嘉庆二十四年(1819)七月初三日姜开照卖杉木契》[14]卷1,256
按:上揭契约标题中的“照”乃“熊”的误认。同书契约标题又如《道光元年(1821)五月初九日陈周宗等断卖杉木契》[14]卷1,302中的“陈周宗”原契图版作“姜陈周”;《道光八年(1828)四月十一日姜氏凤岩、子友保断卖山场杉木约》[14]卷1,374中的“凤”原契图版作“風”,此乃“风”的繁体;《道光二十一年(1841)闰三月初一日龙怀茂、龙光星佃栽杉种粟字》中的“龙怀茂”图版作“龙茂怀”[14]卷2,128;《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十一日龙光连等佃种栽杉字》中的“连”原契图版作“”[14]卷2,134,此乃“运”的繁体“運”的手书字形,且该契录文中亦录作“运”,但标题却拟作“连”,当校正。
3.王宗勋录《蒋凤山冉柳今杉木卖契》[12]卷1,142
又同书《姜□柳父子皆宗等杉木断卖契》中的“□”原契图版作“”[12]卷1,152,此乃“保”的手书无疑;又《姜包柳屋仓地基断卖契》中的“姜包柳”乃“姜柳包”的误录[12]卷4,20。又《杨文焯对磉田典契》中的“杨文焯”乃“杨文棹”的误录[12]卷4,34;又《姜开生借谷契》中的“开”乃“天”的误录[12]卷4,374,等等,均为整理者的疏忽而误拟标题,当校正。
4.陈金全等录《龙延彩卖山契》[10]141
还有其他几部清水江文书汇编均存在一些因编者疏忽而误拟标题的现象,时贤已有考订,不赘。
七、结 语
以上论证可以看出,清水江文书标题的构拟,与词汇学、文字学、方言学、书法理论和文献学等相关知识密不可分,因此民间文书的整理者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文献和书法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一定的锱铢必较的认真劲儿,才能客观忠实地再现民间文书的原貌,才能为学界提供高质量的珍贵的第一手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