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进程和护理满意度影响观察
2020-12-26河南省鹤壁京立医院458030庞玲玲
河南省鹤壁京立医院(458030)庞玲玲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不断加快,这也使得每年因下肢骨折入院就诊的老年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多。下肢骨折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休养,但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且多合并有其他基础代谢性疾病,长期卧床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因此加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此次研究探讨了人性化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进程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征得伦理委员会许可后,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84±3.59)岁。B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7.97±3.41)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新鲜骨折,骨折发生24h内入院就诊;骨折部位首次出现骨折;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其他部位骨折;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紊乱;精神障碍;沟通障碍。
1.3 护理方法 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人性化护理,①患者入院后认真了解其既往病史、家庭状况和生活习惯,做好病情评估;②健康知识教育: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并逐条讲解相关内容,加强患者对骨折治疗的了解;③心理干预:多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经手术治疗后顺利恢复肢体功能的案例,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④密切关注患者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变化,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擦洗身体,避免褥疮发生。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正确的排痰方式,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排痰不畅患者可使用吸痰器。抬高患者下肢,缓解患肢水肿,并给予定期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⑤饮食干预:患者饮食以清淡、营养均衡、高热量、高蛋白为易,少食辛辣刺激。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处理相关数据,定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B组平均住院时间[(8.4 5±1.0 8)d]低于A 组[(10.17±1.12)d],差异显著(t=6.992,P=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B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A组(22.50%),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B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3.46±2.69)d]高于A组[(85.73±4.16)d],差异显著(t=9.869,P=0.000)。
3 讨论
由于老年群体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故其是下肢高发人群,稍有外力作用就可能导致骨折发生。治疗期间的各种并发症是影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原因,因此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对患者是十分必要的[1]。而随着护理学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也愈发广泛,此次研究探讨了人性化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进程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B组平均住院时间较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这表明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加快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过程中通过病情评估可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使得各项护理操作更加贴合患者实际情况[2]。而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可有效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自信心,而针对性的并发症护理则可有效降低术后压疮、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3]。此次结果还发现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这与人性化护理十分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有关,良好的沟通可有效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可度,从而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可有效加快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进程,且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