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对策探讨
2020-12-26天津市北辰医院300400杨帆
天津市北辰医院(300400)杨帆
由于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导致人们的压力逐渐增加,受到此种背景的影响,选择服药自杀的人数显著升高,临床中镇静安眠类药物大部分治疗由于烦躁以及焦虑所导致的失眠,比较多见的药物种类包括巴比妥类以及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催眠以及镇静作用[1]。本文研究我院所接诊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资料100例,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们医院所接诊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资料10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通过抽签法对所选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施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外一组接受急诊护理干预措施,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0~60岁,平均(37.2±4.25)岁;研究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2~63岁,平均(37.8±4.10)岁。
1.2 方法 对照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接受常规护理对策。研究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接受急诊护理干预对策:病人接受洗胃之后,需要鉴定其毒物,护理人员需要每间隔15分钟对病人血压、呼吸频率以及脉搏情况给予观察,同时做好记录;护理人员需要保证病人体位正确,使病人呼吸道畅通,如果病人处在昏迷状态,那么护理人员需要为其做好护理对策,完善气管切开相关准备工作,避免病人呼吸衰竭的产生;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在中毒之后非常容易产生意识不清,护理人员需要依照病人的具体情况为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适时为病人进行身体活动,避免压疮的产生,同时需要按时帮助病人翻身;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普遍存在较大心理创伤,利用了结生命达到结束痛苦的目的,护理人员对此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和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慢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病人的实际需求,给予病人开导,提高病人对于生活的信心,严格观察病人是否有再次产生极端行为趋势[2]。
1.3 评价标准 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是获得显著好转,代表显效。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代表有效。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的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任何改善,代表无效[3]。
1.4 统计学计算 对于所得各项数据采取SPSS22.0统计学软件施行计算与处理,其中t表示检验计量所得资料,卡方值表示检验计数所得资料,两组之间的差异采取P进行计算,将P看作判断指标,倘若所得P小于0.05,表示各项临床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倘若所得P超出0.05,表示各项临床数据之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中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临床有效率94.0%,对照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中显效11例,有效23例,无效16例,临床有效率68.0%,两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接受各自护理对策之后的临床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由于我们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生活压力也随之升高,倘若人们的情绪无法得到有效释放,那么十分容易引发焦虑以及失眠现象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们依靠安眠药物,但是此类药物倘若使用过量,会产生中毒[4]。文献资料显示,每年选取安眠类药物自杀的人数不断升高,对于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开展急诊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在保持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之上,重视对病人心理的调节,使病人的悲观消极情绪获得改善,在治疗过程中按时为病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获得病人信任和配合,可提高病人对于生活的自信心,发挥促进恢复健康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为其提供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