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诊断胎儿缺陷中超声的应用及其可靠性分析
2020-12-26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450005韩碧波魏海东郑磊宋喜亮田振英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450005)韩碧波 魏海东 郑磊 宋喜亮 田振英
有出生缺陷的胎儿不仅生命健康会受到威胁,而且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杨方方[1]等研究人员已经提出超声检查能够有效的检测出孕妇肚中胎儿的成长发育及身体缺陷状况。为了进一步探讨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缺陷中的影响并分析其可靠性,笔者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选取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6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结果与产后病理学诊断及尸检报告结果相比,统计分析实施超声检查孕妇胎儿缺陷的种类及诊断率,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孕妇年龄集中于21~3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2.4)岁,孕周为20~30周,平均孕周为(24.8±4.2)周。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设备 PhilliP IU22彩超诊断仪(荷兰,IUZZ),拥有非常清晰的成像技术。其可以将单个图像整合到一个非常清晰的高清图像中,从而消除伪像的干扰,使得检测时,胎儿缺陷观察更加准确。Accuvix V21型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仪(三星麦迪逊),可以选择多种探头进行扫描。其中主要包括腹部凸阵探头、线阵探头、腔内探头以及相控阵探头这四种。本研究使用的是腹部凸阵探头对孕妇肚子进行扫描,探头频率设置为2.0~6.0MHz。
1.3 检查方法 600例孕妇均采用超声检查。检查时,孕妇采用仰卧等姿势,对肚中胎儿进行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扫描,根据检测的成像结果观察胎儿是否缺陷并记录缺陷胎儿的例数和缺陷种类,以期供出生后胎儿或尸检胎儿作对比,从而分析超声在产前胎儿诊断中的准确率及可靠性。检查时胎儿的缺陷种类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等的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缺陷的主要类型分为:脑膨出、脑脊髓膜膨出、脊柱裂、脑积水等。血管系统缺陷主要类型包括:胎儿心律的异常、室间隔的损伤和房间隔的异常等。骨骼系统缺陷主要有:四肢畸形或缺失、外生殖道畸形、唇腭裂以及其他眼、鼻、耳等小器官的畸形。消化系统缺陷主要有:有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胎儿腹裂、脐膨异常、先天性腹水、盆腹腔包块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处理均利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操作,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表示,采用独立样本X2对胎儿诊断方式进行检验,P<0.05表示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胎儿缺陷诊断构成及诊断率:诊断结果显示:600例孕妇中,经过产后病理学诊断及尸检报告共得出18例带有缺陷的胎儿,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缺陷的有6例、血管系统缺陷的有5例、骨骼系统缺陷的有4例、消化系统缺陷的有3例。而超声检测共检出17例缺陷胎儿,胎儿缺陷诊断的准确率为94.44%,漏诊率为5.56%,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和血管缺陷都为4例,骨骼缺陷为6例,消化系统缺陷为3例。超声诊断的中枢、血管、骨骼及消化系统缺陷结果与孕妇产后病理学诊断及尸检报告结果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已越来越多见,其对人体有着无放射性、无损害、无痛苦等优点,因此在医学上被广泛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已由原来的一维超声发展为现在的四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2]。本研究采用PhilliP IU22彩超诊断仪和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仪,从多角度和多方位对孕妇进行实时检测。研究结果显示:600例孕妇中共检出17例出现胎儿缺陷,产前诊断的准确率为94.44%,漏诊率为5.56%,超声诊断的结果与孕妇产后病理学诊断及尸检报告结果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超声检查应用于产前胎儿缺陷的诊断其准确率高,并且对缺陷的构成检测系数也较为准确,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优生优育情况。
综上所述,超声对产前胎儿出生缺陷检查等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且其应用价值显著,在临床应用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