铋剂四联治疗胃幽门螺杆菌阳性小儿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26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赵许利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赵许利
小儿慢性胃炎发病原因极为复杂,与不良饮食习惯、微生物感染、服用刺激性药物、胆汁反流等多种因素有关[1]。近些年临床研究显示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导致小儿慢性胃炎发生的高危因素[2],因此对于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儿积极清除HP是其治疗关键。此次研究以2017年6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铋剂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征得院伦理委员会许可后,随机将2017年6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儿分为A、B两组(A=43,B=43),A组男23例,女性20例,年龄6~13岁,平均年龄(8.23±1.71)岁。B组男24例,女性1 9 例,年龄6 ~1 3 岁,平均年龄(8.15±1.59)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14C呼气试验显示HP阳性;入组前两周内未接受过相关治疗;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类型消化系统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药物过敏;精神障碍;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
1.2 治疗方法 A组接受常规三联疗法:奥美拉唑(AstraZeneca AB 国药准字J20130093)0.6~1.0mg/kg,2次/d,餐前服用;阿莫西林(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国药准字H44021351)50mg/kg,3次/d;克拉霉素(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375)15~20mg/kg,2次/d。B组接受铋剂四联疗法,在常规三联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枸橼酸铋钾(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 国药准字H10900084)8~16mg/kg,2次/d。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治疗后行14C呼气试验,计算HP清除率;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溃疡面积缩小>50%;有效:溃疡面积缩小30%~5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处理数据,定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HP清除率比较 B组HP清除率(93.02%,40/43)高于A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35)。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B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A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组有1例患儿出现头晕、1例患儿出现皮疹。B组有1例患儿出现口干,1例患儿出现恶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4.6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三联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HP感染的常用治疗方案,该方案由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组成,其中奥美拉唑就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高效质子泵抑制剂,其可选择性作用于H+,K+-ATP酶所在部位,并以亚磺酰胺活性形式与质子泵巯基结合,从而抑制质子泵活性,阻碍胃酸分泌,从而缓解胃酸分泌过多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而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是两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其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随着近些年广谱抗生素大规模不规范使用,传统三联疗法的HP清除率在快速下降,其临床疗效已经无法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铋剂是近些年临床用于各种消化道溃疡治疗的新型药物,其药物实质为胃粘膜保护剂,可在酸性环境下产生沉淀,形成弥散性保护层,促进溃疡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铋剂四联疗法治疗的B组HP清除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具较高,这表明加用铋剂的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小儿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更加,这是因为铋剂在加快受损胃粘膜修复的同时还可进入HP中,并使HP不规则收缩,最终导致菌体破裂而死亡。且此次研究中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给治疗方案并不会显著增加用药风险,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铋剂四联治疗HP阳性小儿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加快HP清除,可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