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对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术后疼痛及ODI评分的影响
2020-12-26郑州市骨科医院450052代耀军孙宜保卢中道杨勇
郑州市骨科医院(450052)代耀军 孙宜保 卢中道 杨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7年8月~2019年1月收治的进行MIS-TLIF手术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正中入路,试验组采用Wiltse入路,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43~69岁,平均(52.37±4.39)岁,试验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42~70岁,平均(52.35±4.41)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患者为进行MIS-TLIF手术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排除无法完成研究的患者,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正中入路,患者取俯卧位,麻醉后取腰椎正中切口,暴露责任节段突关节及椎板结构,选择合适椎弓根螺钉置入责任椎间盘的上下椎体双侧椎弓根,骨刀切除双侧下关节突和部分上关节突,切除黄韧带,暴露硬膜囊和神经根,给予神经减压,切除髓核,去除上下椎体软骨终板,连接上下椎弓根钉钉尾,尾帽加压复位滑脱固定,置入椎间融合器,放置引流后进行创口缝合。
试验组采用Wiltse入路,同对照组相同麻醉和体位,取双侧椎弓根中心处行约3cm纵切口,在多裂肌间隙插入扩张套管,安装微创拉钩通道系统,利用微创通道对撑开椎间隙的范围、角度进行调整,将椎弓根钉置入微创通道,进行同对照组相同神经减压、椎间隙处理、滑脱复位,固定钉棒。
1.3 观察指标 采用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腰痛ODI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d、术后3个月的腰椎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以率(%)和(±s)表示,采用X2和t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 试验组VAS评分(3.51±1.03),对照组VAS评分(5.3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 术后7d,两组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ODI评分(8.24±3.16)低于对照组(9.71±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退行性腰椎滑脱作为中老年常见腰椎退变性疾病,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多产生在机体L4~L5节段,不及时诊治,患者的脊柱和盆骨形状发生代谢性改变[1]。MIS-TLIF手术作为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主要方式,在通道下进行减压植骨固定手术,减少对椎旁结构的损害,减少手术损伤[2]。临床传统从正中入路,由棘突沿椎板两侧进行剥离,将椎板暴露,视野清晰,然而有研究表明,术中对椎旁肌剥离,易导致脊神经后内侧及腰动脉内侧不同程度损伤[3]。而Wiltse入路通过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进入,避免剥离椎旁肌,牵涉范围相对较少,减轻对肌肉供血及神经损伤,减少椎旁肌的失神经性和缺血性改变,也较大程度上保留了棘突及韧带,提高患者进行屈腰时脊柱稳定性,降低术后综合征[4]。研究结果也表明,Wiltse入路MIS-TLIF手术,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进行Wiltse入路MIS-TLIF手术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改善,患者的ODI评分较低,患者腰部恢复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