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文化视野下女性犯罪评述

2020-12-25曹素元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家庭因素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开始渐渐脱离传统社会的思想约束,在社会生活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但同时由于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以及女性自身的因素,使得在这个过程出现了女性犯罪的现象,比例也逐步上升,对女性犯罪现象的研究也逐渐进入学者们的研讨领域。本文以女性犯罪为切入点,通过文献检索、阅读大量有关女性犯罪的论文、查阅相关数据、专著以及期刊,与国外女性犯罪现状进行对比,总结我国女性犯罪的概念、特点、原因、现状及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女性犯罪;家庭因素;上升

尽管已有一些研究性别与犯罪的作品,但总体而言,长期以来,对与犯罪相关的性别的考量还是受到了犯罪学和社会学极大的忽视,因为女性在犯罪形态和行为上的异常性被认为不足为道,认为女性做出的违法行为伤害程度明显偏低,基本是轻微违法行为。这种状况直到近年来才有所改观。在过去许多年中,对犯罪和性别差异的社会学研究常常在一些著作中被提及,然而,随着新的研究方式和研究视角的介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女性犯罪的问题。

1国内外女性犯罪的概念

女性犯罪,就是指女性群体所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早在1933年,北美的犯罪学家杰罗姆·迈克乐与莫蒂默阿德勒定义说:“犯罪是被刑法所禁止的行为,这种定义具有最大可能的明确性,对犯罪数量也能做到很明确的统计”。根据犯罪主体的性别以及女性犯罪者的心理和身体特征,女性犯罪与男性犯罪的类型相独立。

2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女性犯罪主要表现为犯罪人群学历水平不断升高,犯罪手段趋于成熟化发展等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点:

2.1女性犯罪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

从普遍的社会状态來看,女性犯罪的年龄比男性要高,女性的性格多数偏向内向化,在社会中被认为是相对弱势的群体,一直处于被保护的状态,青少年时期的女性普遍比较单纯,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日益丰富,对金钱和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慢慢地就会透露出犯罪的迹象,因此女性犯罪多是追求财产类犯罪或者感情受挫后犯罪。然而,目前,妇女的整体成熟还为时过早,导致少年犯罪率逐年增加,而且女性犯罪的平均年龄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1960年代,女性犯罪的平均年龄约为24岁。直到1970年代,女性犯罪的平均年龄降至21岁;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它很快下降到15到18年。如此之快的下降速度,令人不得不思考女性这个群体在犯罪总数中不断攀升的原因。整体来说,女性人群在社会整体犯罪中比率日益上升,而且速度惊人,尤其是青少年,这种现象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

2.2女性犯罪人群学历逐渐升高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高学历人员在女性犯罪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许多受过大学和中学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的妇女开始走上犯罪道路。某区检察院2016年提起公诉的高学历女性犯罪案件48件64人,全年提起公诉案件1107件1390人,分别占比4.3%和4.6%;2017年提起公诉的高学历女性犯罪案件40件51人,全年提起公诉案件1094件1456人,分别占比3.7%和3.5%;2018年提起公诉的高学历女性犯罪案件53件60人,全年提起公诉案件1005件和1316人,分别占比5.3%和4.6%。高学历女性犯罪主体以外来无业人员居多,2016年至2018年该区检察院共办理高学历女性犯罪141件175人,其中大专、本科学历169人,硕士5人,博士1人,其中无业人员83人,占比47.4%.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9—58岁,其中外来人员占51.4%。同时,党员、公务员、国有事业单位等职业人群犯罪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中2016年为12人,2017年为1人,2018年为2人。高学历女性犯罪中盗窃犯罪占首位,高学历女性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财产类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犯罪等三大类,性犯罪和暴力犯罪比例极低,排名前五位的罪名分别为盗窃59件,占41.8%,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8件,占19.9%,涉毒类犯罪17件,占12.1%,诈骗类犯罪13件,占9.2%,妨害公务罪11件,占7.8%,其余13件案件罪名有职务侵占、危险驾驶、故意伤害等,甚至还有1起故意杀人案。

2.3犯罪类型日趋多样化

据统计,女性犯罪约占财产犯罪总数的46%至51%,侵犯妇女权利的犯罪约占20%,而性犯罪和其他犯罪约占25—30%。从类型上讲,大多数传统女性犯罪是刑事犯罪,谋杀,欺诈,盗窃,破坏公共财产,重婚等类型更为普遍,政治犯罪很少见。但是,根据近年来的数据,女性犯罪的类型已从传统的侵犯财产罪和性犯罪逐步发展为各种暴力犯罪,尤其是在过去,妇女很少参与欺诈,抢劫,抢劫,走私,毒品贩运,人口贩运等犯罪数据也大大增加。此外,女性犯罪还涉及买卖公司印章,伪造和出售武装部队的证件和印章,贩卖儿童,伪造和出售国家机关的证明和印章、非法拘留、故意伤害罪,妨害公共事务罪也占一定比例。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涉及金融领域的犯罪,经济领域的犯罪,财产犯罪,腐败犯罪和经济犯罪都在不断发展。

3我国女性犯罪的现状

和世界的女性犯罪的发展势态一样,中国女性犯罪所占比例一直都处于上升状态,20世纪60年代以前女性犯罪在犯罪总数所占比重在2%左右,70至80年代开始,女性犯罪人数陆续增加,有的年份犯罪人数甚至达到了总数的3.5%。从90年代到2002年,中国女性在犯罪中所占的比率从2.1%逐年增长到了6.1%,而且上升的过程仍在继续中。笔者认为这个估计还是很保守的,并且表现出了区域性和不平衡性的特征。根据深圳市人民检察院2012年3月发布的数据,“从2006年到2012年,深圳的女性犯罪数量持续上升。2006年之前,检察院起诉犯罪嫌疑人中,女性犯罪嫌疑人的比例基本低于7%,但是自2006年以来,女性的比例持续上升。从2006年到2008年,女性犯罪连续三年占该比例的7%左右。2009年,这一比例接近8%。从2010年到2011年及之后,女性占9%以上”。在某些地区,这个比例非常大。例如,根据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尽管女性在社会角色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但目前女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一些学者的统计,女性犯罪的比例在2010年增加到20%左右,在某些地区甚至高达30%。另外,“女性犯罪”中,普通刑事犯罪所占比例很大,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比例非常小。在普通的刑事犯罪中,女性犯罪主要集中在性犯罪,盗窃,谋杀,人口贩运和欺诈等类型。抢劫罪也占一定比例。女性犯罪在性犯罪中所占比例最高,且其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其他犯罪类型,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的研究表明,从80年代起,中国女性杀人犯罪占女性整体犯罪的20%左右。而且女性杀人行为人在实施杀人行为之前一贯表现正常,因此其杀人行为往往令人惊异或难以理解。此外,这项研究认为,与过去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不同,女性实施杀人的手段并不是下毒这样比较隐蔽而温和的方式,而是多采用凶器砍杀的方式,行为比较残忍,且多为独立作案,作案对象多为亲属或熟人。此外,中国女性杀人犯罪的高发年龄阶段是20—45岁的中青年,已婚女性占极大比例(90%以上),文化素质较低,多为农村妇女,大多没有前科。

4关于女性犯罪的预防对策

在犯罪学文献中,学者们对犯罪预防的定义表述的多种多样,但大多数学者均认为,犯罪预防无论是技术预防、一般预防还是特殊预防,最终的目的都是在于防止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将犯罪率包括重新犯罪率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犯罪的预防对策问题,尤其注重犯罪预防的实际效果,笔者对上文中所述的女性犯罪多为侵犯财产性犯罪、性犯罪以及暴力犯罪给出相应的对策。

4.1完善社会政策,明确价值取向

当前我国女性各类犯罪形势严峻,直接影響群众安全感,危害社会和谐发展。女性有时恰巧可以利用自身为弱势群体的优势,迷惑被害人,以达到犯罪的目的。

女性实施财产犯罪与贫富差距加大、下岗失业等社会问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制定科学、完善的社会政策对于治理财产犯罪有着重要的意义。引导教育女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做到知法、守法;加强劳动教育,帮犯罪人摒弃不劳而获的思想,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和习惯;加强管理和监督,做到根据犯罪人的类型、刑罚种类、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健康状况等对其进行关押和管理。

4.2加强社会管理,优化家庭、学校环境

我国经济的调整发展,带来了第三产业的大繁荣。社会文化生活空前活跃,也给各类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旅馆、出租屋往往成为一些犯罪场所,公安、文化管理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加强娱乐场所的管理。对于一些性犯罪比较易发、多发的场所,必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不让任何“变种”的性犯罪活动找到藏身之处。另外,家庭文化是预防青少年误入歧途的天然防护层。努力营造健康、民主、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也必须确立对学生全面负责的指导思想,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主,以“教书育人”为原则的教育管理体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有益、有趣、有吸引力的校园环境,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概率,

4.3借鉴、吸收国际上防治重新犯罪的思想和制度经验

重新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国际上对重新犯罪的问题早已关注,各国还采取诸多措施予以预防和治理,应该从制度政策等各方面对于犯罪者进行良好的教育,以避免再次发生犯罪行为,加强社会管理,尤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监控与管理,铲除犯罪滋生的土壤,是预防重新犯罪的重要措施。另外,家庭成员是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最先见到的亲人,血缘关系、亲情所构建的牢固伦理纽带,使家庭成为防治重新犯罪的重要堡垒。家庭的亲情和温情,更有助于犯罪者重新树立自信、自尊、自爱、自强的信念,克服其不良的犯罪心理和偏执性格,家庭的教育和引导也比社会教育更容易被犯罪者接受,从而自觉地抵制犯罪和不良行为。

5结语

女性犯罪在国内目前整体趋于上升,社会以及家庭应当从女性的基本教育开始关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加强社会的管理,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尽可能的从根源上防止女性犯罪率的攀升。

参考文献

[1]陈莹,陈沙麦.从多视角看女性职务犯罪[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06).

[2]王骏.新时期女性犯罪原因论[N].鄂州大学学报,2004-1-11(11).

[3]康树华,刘灿璞,赵可主编.女性犯罪论[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4]宓洪波,李英燕.透析女性心理遏制女性犯罪[J].法制与社会,2009:352.

[5]康树华主编.犯罪学通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尹彦品,赵英彬.试论女性犯罪的特征及其防控[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01).

作者简介

曹素元(1994.10—),女,青海省民和县人,成都市双流区四川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小学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初探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性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
城乡困难家庭的求助网络及其政策启示
关于家庭因素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影响的调研
关于家庭因素对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影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