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020-12-25岳小晶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激趣共情幼儿

岳小晶

【摘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帮助幼儿获得开放性知识,让幼儿多听、多看、多操作,让幼儿口动、手动、眼动、脑动。在与活动材料充分接触的过程中,获得关于探索的知识、体验和技能,让幼儿独立操作,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探索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

【关键词】幼儿 探索精神 激趣 共情

一、激趣,让幼儿愿意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们便会自然而然的去探索、去求知,所以我们不要束缚孩子,要给孩子充分探索的自由空间……

1.在试误中激趣

我们要让幼儿尽情展现自我,鼓励幼儿自己去操作、去探索,自己去填写自己的空白。当然,孩子们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肯定会犯错,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给予幼儿充分的理解和帮助,让他们在“试误”的环境中探索。

四岁的小雨一星期拆坏了三个小闹钟,因为他想知道:为什么放电池的闹钟会叫人起床,不放电池的闹钟就不响呢?

这时候,教师可以蹲在小雨的旁边和小雨一起查询闹钟与电池之间的关系,了解电池正负极与响铃之间的联系。教师允许孩子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操作,正是在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动手过程中,小雨知道了电池正负极与闹钟响铃的关系。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理解的制止,不被允许的动手。如果仅仅为了让孩子安静的坐着,乖乖地听话,那我们终究会将一次次地创造和一次次可能的成功扼杀在摇篮里。

2.在大自然中激趣

新鲜的空气夹杂着甜甜的香气,在田野里孩子们发现了叶子上的小蜗牛、草坡上的小山羊,美丽的大自然会让孩子们发现许多小秘密,小蚂蚁怎样和同伴交流、花儿为什么五颜六色,为什么秋天的叶子会变成黄色……

金沙滩的“沙雕节”为孩子们提供了探索沙雕秘密的机会,栩栩如生海的女儿的,能容天下事的大肚弥勒……孩子们高兴地喊着、叫着,他们玩着、思考着:“为什么我们的沙子无法粘在一起?”“怎样才会让干沙子挖出山洞?”

满园的菊花,五彩缤纷,芳香四溢,孩子们看看这朵闻闻那朵,高兴得手舞足蹈,“老师,这朵菊花是臭的……”“怎么可能啊?大概土是臭的吧。抓把土闻闻吧!”“不对不对,应该种子是臭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从菊花的颜色形状,到菊花的种类,再到菊花的生长过程,他们的探索欲望越来越浓厚。

大自然真的是一本神奇的教科书,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观察、触摸、交流,那他们就会了解很多自然的奥秘,知道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

3.在操作中激趣

鼓励幼儿探索,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敢于探索、愿意探索。教师可以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鼓励探究前,让幼儿自己带着疑问去探索、去操作,并为幼儿的探索准备充足的时间等待他们。在等待的过程中,允许幼儿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宜的探究过程。活动前问题的抛出,活动中的自主操作、小组合作,操作后的经验提升、梳理总结,我们会发现在操作中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实验区为孩子们投放上木块、铁块、塑料积木……孩子们动手后,就能探索出沉浮的秘密,探索出磁铁吸与不吸之间的联系。

在美工区里为孩子们投放上几个玻璃瓶,几种颜料。孩子们动手后就能探索出三原色和颜料混合后产生的秘密。

在搭建区投放一些易拉罐、奶粉桶,孩子们就能探索出面与面、点与面之间的联系……

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的新知识,远比老师简单的说教更有效果。因此,为幼儿投放丰富的材料并允许幼儿动手试试、动手摸摸,我们相信孩子的学习兴趣会不断被激发出来。

二、授法,让孩子们学会探索

1.在观察中探索

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教师的作用也不再局限用范例或操作、实验等方式向幼儿分步讲解,支持、启发、引导幼儿的探索,而是鼓励让幼儿通过亲身的观察来获得感性的经验。

比如,在探索黄豆生长的过程中,将三个塑料瓶子横着在三分之一处剪开,留大的备用。其中一个放进棉花倒入适量的水,第二个瓶子放入适量的泥土,第三个瓶子什么也不放,同时在这三个瓶子中放入适量的黄豆。黄豆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五天过去了,水中的黄豆发出来的小芽,扎到了棉花里,泥土中的黄豆也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只有第三个瓶里的黄豆还是老样子……一直观察下去,孩子知道了黄豆是先扎根在发芽,了解了黄豆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孩子们的探索愿望得到了不断满足,探索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2.在交流中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语言伴随动作同步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争论有时是一种催化剂,教师要及时地捕捉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想和解释。

在“怎样使鸡蛋落下来不破”的教育活动中,幼儿发现了各种让鸡蛋落下来不破的方法,但是有一种方法幼儿运用了相同的材料,却产生了不一样的实验结果,为什么把鸡蛋的外壳包上海绵,有的鸡蛋会破而有的鸡蛋不会破呢?于是,幼儿自发进行探讨交流,经过交流、探索,他们发现了包在鸡蛋外壳的海绵多,鸡蛋掉下来就不破。相反,鸡蛋外壳的海绵少,鸡蛋落下来就会破。在一次次地交流中孩子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验证……为我们及时地调整教育行为提供依据,也为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奠定了基础。

3.在挫折中探索

在探索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只有具备了不畏困难的品质,才能实现目标,获得成功。因此,当孩子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老师要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给孩子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因此,为了满足孩子探索的愿望,教師应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更坚定地去探索、观察、感知,在挫折中锻炼了意志、磨炼了品性,为幼儿养成终身探究的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三、共情,让孩子乐于探索

夸美纽斯曾说过:“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我们要时时处处用一双慧眼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欣赏、赞美,在“共情”的世界里,为孩子建造一座美丽的城堡,里面可以没有安徒生、格林兄弟的才华,但要有欣赏孩子、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行为。

鼓励幼儿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幼儿多发表自己的想法,多和孩子相互交流,使探究活动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展示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而且在愉快的探究活动中还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迸发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跟随孩子的脚步去探索。在探索的世界中,孩子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这时教师要学会“共情”,了解幼儿困难产生的原因,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思考、去尝试。蹲下来、静下来,慢慢地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教师学会共情,努力让孩子大胆探索;学会共情,让孩子乐于探索。

让幼儿敢探究、会探究、乐于探究……探究之路漫漫修远,让我们在幼儿探究的道路上共同思考、共同改进,共同期待。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2]陈鹤琴.陈鹤琴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张向葵.教育心理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0).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

猜你喜欢

激趣共情幼儿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