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下的高中历史集体备课

2020-12-25廖雄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集体备课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廖雄

摘 要:教育部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提出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要求。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下的历史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更需要开展好历史集体备课工作,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力量。笔者根据多年担任高中历史备课组长的教学实践,就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如何开展高中历史集体备课,提出了从课程知识、五个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落实和高考命题三个角度进行备课的探索。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2-033-002

一、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为什么要加强集体备课

2017年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当代中国的基础教育,在课程目标上出现了第二次大的变化:即由第一次的“双基教学”向“三维目标”的转变,到第二次的由“三维目标”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转变。这次转变将有效地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本的根本转型。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要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育人目标的新要求,是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新的目标与新的要求,都需要我们每个老师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把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落实到具体课堂中。这仅单靠个人的努力是难以做好的,需要发挥老师集体的力量,加强合作,共同探究。而加强集体备课就是目前最好、最重要的合作方式。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综合品质和关键能力。它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它与之前实行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内容上基本是一致的,但以“素养”取代了“目标”,则更强调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更聚焦于学生所应具有的能力、方法、气质、品格。这正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所以学科素养需要长期和自主积累,比三维目标更具长期性和艰难性。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在教学观念上要改变,要形成新的教材观和教学观;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引领、史料研习、内容的深度拓展等方面的设计也与三维目标时期的教学有所不同。刚刚投入使用的高中统编教材,容量大,涵盖广,综合性强,需要教师对新教材进行重新整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要求高,任何个人力量的单打独斗是很难实现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要求。老师必须进行合作,发挥历史备课组团体力量,加强核心素养下的集体备课显得十分必要。

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怎样集体备课

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教材观,明确教材是用来帮助师生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教材中的内容与我们教学要完成的课程知识是有区别的。集体备课首先要备清楚课程知识。如新航路开辟影响,教材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一般只讲了四点:1.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3.“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4.西方国家走上对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根据教材与课程知识观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能仅局限于教材的几个角度,要从课程知识更为宽广的方面去把握新航路的影响,这样备课老师必须去了解史学界研究成果,找出新的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如新航路开辟对明清时期中国的影响。中国明清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因为中国发达的手工业和欧洲人对中国丝绸、茶叶等的需求,大量欧洲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物价上涨,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我们查阅了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的《晚明的历史大变局——“全球化”贸易与白银资本》一节,了解了新航路开辟,导致了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后,很快便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葡萄牙人将中国的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后转运到欧洲各国。西班牙以菲律宾为中转站,把中国产品运往菲律宾后开始了“大帆船贸易”,将中国产品从马尼拉运输出发,经太平洋运往墨西哥。新航路开辟就把中国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使中国经济首次面对全球(东半球与西半球)经济的新格局。如此备课与教学,体现出了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新教材观与教学观的新要求。

核心素养下的集体备课首先是要求老师根据所备课的内容去学习查阅相关内容的史学研究動态,用课程知识的眼光备课,不能被教材所束缚。

其次,备课要研究所备内容该如何具体落实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每个知识点上。为此在备课时首先根据要上课的内容思考与区分哪些内容可以作为五项核心素养培养的素材。时空观念素养最容易,历史离不开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每节课的内容都可以强调。家国情怀素养要根据不同上课内容引导和认识。唯物史观的培育常与历史解释素养融合在一起,在一些问题的分析上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如理解历史上重要的改革与革命出现的根本原因时要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的解析等。

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史料实证素养提出了三层要求:一是要认识史料的重要性,并知道什么是史料。二是能收集并辨析史料。三是能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更多集中在第三点上,即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为此老师进行备课时就要从教材等多方面积累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有效史料,并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如何设问,以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统编新教材这方面提供了大量史料,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运用。如教材P1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图”,我们可以设计出以下几个思考题:图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对工商业发展会有何影响?你有何启示?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它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要学生能够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于是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备课中就要引导学生明白,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要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学习中能多问为什么,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如1898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福建为什么是日本的势力范围,长江流域为什么是英国的殖民地?广东、广西和云南又为什么是法国的殖民地等多思考,最后理解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等中国领土;因为福建邻近台湾,所以日本将福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也是晚清时期在华侵略势力最大的国家,因此,英国把面积辽阔、最为富裕的江南地区和广东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法国发动中法战争,签订《中法新约》打开中国西南门户,并将越南(或旧称“印度支那”地区)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因此把中国西南地区和两广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第三,研究所备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及考试命题角度

高考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指挥棒。目前高考命题已从能力立意向学科素养立意的转变。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集体备课更要认真研究高考试题。例如在备《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一目时,除了要研究它的课程知识、五项核心素养的落实外,还要研究它在高考中的命题情况。2019年全国1卷第33题,通过美国与拉丁美洲对比考查美国独立前英国的资本主义殖民统治方式,2017全国新课标2卷第33题通过美国总统亚当斯免职内阁成员皮克林考查美国三权分立,2016年课标1卷在开放性试题中通过“制度构想与实践”考查美国三权分立,2014年课标1卷通过众议员名额考查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而2013年课标2卷则是华盛顿1787年3月致麦迪逊信的新材料考查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这些命题角度,都是从小视角切入,通过设置情境,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的解读提取、逻辑推演和史料的聯系与比较等能力。通过高考考题的研究,使我们教学更加有效,核心素养的落实更加简捷。

三、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高中历史集体备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建立和完善高中集体备课制度,处理好备课组老师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的积极性。这里的集体备课制度主要是指集体备课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特别是评价制度的制定直接关乎集体备课开展的质量。不少学校为了提高与激励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保持着传统的按班级教学成绩进行评比的做法。这种传统的评价制度也能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弊端非常明显,老师之间竞争激烈了,老师之间必然各自为政,老师与老师之间互相提防,非常不利于老师之间的互相帮助与团结合作,集体备课形同虚设。改变传统的在年级中按班级排名的评价制度,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进行区级校或全市学校统考,进行全区排名或全市排名的评价制度,能克服按班级评比所带来的弊端,更有利于备课组老师的团结,更有利于发挥备课组老师的集体智慧与力量。

第二,核心素养下的历史集体备课要经历个体备课到集体备课再到个人准备教案的三个阶段。这里就要注意集体备课的统一性与个体老师备课差异性的协调问题。集体备课前,备课组各位老师根据备课组长安排的备课内容,从课程知识、五个核心素养培养和高考命题角度进行个体备课。到了集体备课时间老师们先后进行中心发言,汇报自己在这三个方面的备课研究与想法。然后备课组老师对这些问题提出看法与质疑,交流互动,各抒己见,在分析讨论基础上达成共识。之后进入第三阶段就是老师根据集体备课达成的共识,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编写教案,对集体备课中的共识,资料选择性使用,形成有特色的个性化教案。这样既重视了集体备课的成果,又能创造性地形成备课组老师个性化教案与教学,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基本保障。

第三,集体备课任务要早布置和认真准备。现在高中集体备课基本都是一周一备。年级各班的教学基本都要求“四个统一”,即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教学目标。我们一般都是在前一次的集体备课时就由备课组长布置下周集体备课各人的备课任务。备课组老师根据布置的任务,一边完成本周的教学工作,同时积极完成下周的个人备课任务,准备下周集体备课的发言。我们集体备课的流程是:个人准备——集体研讨——撰写教案——课后反思与交流。课后的反思与交流是我们集体备课的最后一站,一堂课下来想想自己的课堂是不是有“素养”,还有哪些不足,我们的集体备课还有哪些做得不够好,以期下次做好。

参考文献:

[1]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10月

[2]叶小兵.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2018厦门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学科核心素养高研班讲座

[3]赵烨.高中历史集体备课:基本原理、问题与对策,2009发表于《上海师范大学》

[4]王方.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备课方案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1期

猜你喜欢

集体备课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