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基于基层党建教育调查的视角

2020-12-25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李 铭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北碚 400700)

青年的进步、发展与国家兴旺、强盛息息相关,而高校学生党员作为青年的优秀代表与先锋模范,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高校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经过基层调查研究实践,笔者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影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形势。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增强党的凝聚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难题及成因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指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加强对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对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凝聚力,增强党的基层活力,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了解院系党建工作的有关情况,系部专门成立调研工作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了以“党员教育管理”为专题的调研活动,其中共回收学生问卷学生927份。

在学生问卷调查中显示,66.77%人员认为学生党员在学习或工作中能起到较好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5.18%人员认为学生党员的集体意识较差,对集体事情关心较少,2.8%人员认为学生党员根本不发挥任何作用。从这些数据看来,院系的党建工作、党员的榜样作用还是得到很大的肯定。

但院系党建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短板、难点和“痛点”,诸如党建创新不够、党员发展前后脱节等问题,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

(一)教育内容缺乏时效性:重常规教育,轻实践教育

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能否成为党员的重要参考因素,甚至是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很多入党积极分子为尽早加入党组织,都努力地学习专业课知识,而已经加入党组织的中共预备党员,因面临着预备期的考核,也同样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到专业课学习上,两者走其极端,皆是“唯分数论英雄”,而忽视了更重要的问题——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在常规的学生党员教育中,由于理论教育成为教育手段的常规形式,无意识中也弱化了实践教育,结果导致学生党员在实践活动中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热情不高,很多学生党员对实践性活动只是偶尔参加,这不利于学生党员自我锻炼、自我提高,也不能真正实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目标, 更不利于学生党员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教育管理缺乏连续性——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教育

在调查研究中,能够对自身始终严格要求的党员达60%,其余的同学或多或少都出现一定的松懈情况,更有甚者发生极大的变化,入党前后是判若两人的。

究其原因,各发展对象从入党申请人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环节中都会进行重重考察和层层教育,不仅参加党校的集中培训,还要参加各党支部的党章学习、思想教育、理论培养等等,步步把关、层层筛选,非常严格。然而,发展后,党员的再教育管理工作往往却被忽视了,部分党员出现“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因此很多党员出现思想松懈、行动懒散的现象,无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鉴于高校从事学生党务工作的老师偏少等原因,很多党支部书记都是由辅导员兼任,而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较多,难于分配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事专门的党务工作,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也容易出现严谨程度不够、前紧后松的现象,这种淡化式的后续教育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学生的惰性,不利于学生党员自身的综合发展,也不利于保证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高素养与高质量,更不利于保证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模范性与先锋性。

(三)教育手段缺乏创新性:重传统理论教育,轻特色品牌教育

在党员教育过程中,常以常规的理论教育为主,很少与党员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相结合,很少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相结合,流于形式、流于任务。同时,对党员的教育学习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地等待上级党委的统一安排而进行理论学习,很少能根据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点、生活实际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此,在调查结果中,47.46%的学生党员也认为党支部没有品牌活动与特色。这一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建工作的教育手段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仍然拘泥于传统的理论教育教学方法。

入党前后变化图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优化

高校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和骨干力量,是今后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好与坏、严与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党员自身素质和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以及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优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模式与方法,对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程序,加强党员纪律与责任意识

“质量是党员发展的生命,而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是质量的保证。”一是要从源头保证好党员质量。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切实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把控好党员的发展标准、发展程序、培养教育,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毫不含糊大学生的入党标准、入党积极分子与发展对象的考察培养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全领域把控好各个关口保证其正常运行。二是保持继续教育,保证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性。细化党员考核机制,进行明确的、细致的量化考核机制,从各学生党员的政治表现、学习情况、群众基础、参与组织生活等方面进行测评,使各学生党员入党前和入党后一个样,永葆思想上不落伍、态度上不放松、工作上不掉队。三是制度常规化,保证党员高素养。建立并健全相关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党员各项管理制度,党组织的工作程序都用制度来衡量好,切实做到基层党组织工作有据可依、按章行事。四是增强纪律与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党员的纪律与责任意识,尤其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形成时时守纪律、事事讲规矩的氛围,带动广大党员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习、生活中带领同学不断进步。

(二)推进学习模式创新——结合实际,多维度提升党员综合素质

在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高校的发展实际以及学生党员的现实状况作及时调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避免工作的片面性。

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知识技能教育都是党员教育的“必修课”。但鉴于院系部教师与学生的特长、专业的特殊性,院系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可以尝试坚持“两两结合”的教育模式。一是常规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常规教育中,我们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内容,还应根据当前社会环境与党员的特点,精心设计教育管理的过程,不断改善与创新教育管理方法,如开展志愿服务、开展“重温入党誓词”主题教育活动 、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红色学习活动、先进人物学习参观行活动、先烈事迹缅怀与宣讲活动等等,从而达到党员教育管理的目的。二是理论教育与品牌教育相结合。在理论教育中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观看视频、讨论交流、个人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专业的特色,通过“党员干部带动党员教师”“党员教师带动学生”的方式,利用报刊、广播、网络、社区等各种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开展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形成自身的党建品牌特色,这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让广大学生党员从理论学习、实践活动中受教育、受启发。

(三)勇于践行管理创新——紧随时代,开展与时俱进的教育活动

调研结果显示,典型教育、主题活动、重温入党誓词、义务奉献等教育方式都是大家认为有效且可以长期坚持的教育模式,同时在保持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试行探索新的教育、学习方式。一是尝试通过建立微信平台、党员QQ群等网络渠道不定期地推送相关的教育信息、形势政策等内容,让学生党员时时、处处都能于无形之中进行学习,努力向组织内部引领带动、组织外部辐射示范的教育模式迈进。二是探索“党员教育进公寓”的教育管理模式,尝试开辟党员教育的新阵地——学生公寓,建立“大学生党员工作站”,定期向广大学生党员开放,充分发挥公寓的教育管理作用,充分发挥传统红色的正能量作用,充分发挥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动作用。

三、结语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优秀知识分子,是我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尤为必要、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基层党建教育调查研究实践,寻思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分别从制度、模式、管理三个方面对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进行思考,希望能不断加强和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造就一批批政治理论素养高、专业技术水平强、思想纯洁且战斗力强的学生党员队伍,使我党永葆活力,永葆先进性!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入党志(外一首)